酉阳府办发〔2021〕11号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酉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酉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依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定,结合酉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现状,编制酉阳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人力社保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发展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人力社保系统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酉阳自治县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顺势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民生为本和人才优先的总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更充分就业,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人才人事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十三五”时期,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年度控制目标3.8%以内;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县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创业倍增效应凸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08人次7.7亿元,直接扶持5608人创业,带动就业2.7万人;职业培训精准覆盖,开展补贴性培训2.9万人;为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补贴821万元,困难企业稳岗返还384万元。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社会保障全覆盖,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不断完善风险监督制度,强化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城镇、城乡基本养老待遇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连续五年调高养老基金标准,社保待遇稳步提高;积极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降费减负落地到位,助力企业减负增效。“十三五”期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人数达36.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征地农转非参保人数达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8万人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万人。
人才兴县战略大力实施。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为酉阳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制定了《酉阳自治县人才建设系列管理办法》《酉阳自治县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十三五”期末,引进各类人才1951人,其中:专技人才1435人,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4822人,累计培训专技人员9万余人次,技能人才培训3.5万余人次;技能人才达6.4万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1.66万人。
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构建。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保障;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和法治化;劳动合同制和平等协商制度进一步透明,基本实现了劳资双方的公平、公正、平等关系;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获得工资。“十三五”期末,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
人事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公务员改革制度,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不断完善企业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费工作,逐步形成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城乡统筹覆盖全员、全渝通办辐射全域,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平台;严格落实“减材料、减流程、减环节、减成本”等“四减”要求,狠抓行风建设;推进人力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就业、社保等管理系统升级完善,网上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和业务在线办理全面实现;投入近700万元对15个乡镇(街道)社保所进行标准和规范化建设,较大程度改善了乡镇(街道)社保就业办公条件。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人力社保系统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大对建卡贫困户的就业扶持,不断拓宽贫困群体的就业渠道,圆满完成山东东营对口帮扶贫困人口劳务输出任务,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就业总量压力特别是青年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挑战;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客观环境尚未有效改善,工作合力尚未有效发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给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新挑战;人力社保公共服务与人民的期盼尚有差距。人力社保部门将会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将着力化解和切实解决。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
2015年 |
指标值 |
2020年 |
执行情况 |
一、就业 |
|
|
|
|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3.2】 |
【2.2】 |
【2.27】 |
完成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2.77 |
3.7 |
3.7 |
完成 |
二、社会保障 |
|
|
|
|
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万人) |
31.26 |
31.27 |
36.3 |
完成 |
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万人) |
2.4 |
2.5 |
4.5 |
完成 |
5.工伤保险参保(万人) |
3.4 |
3.6 |
3.8 |
完成 |
6.失业保险参保(万人) |
2.91 |
3.5 |
3.7 |
完成 |
三、人事人才 | ||||
7.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
2.0 |
4.0 |
4.0 |
完成 |
8.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
0.9 |
1.2 |
1.2 |
完成 |
四、劳动关系 | ||||
9.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
90 |
95 |
98 |
完成 |
1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
91 |
92 |
95 |
完成 |
第二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人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人力社保政策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1234”战略目标,为把酉阳建设成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要战略支点、全国著名旅游县城、康养度假基地、生态特色农业基地和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贡献人社力量。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发展导向、推动改革。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深刻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人力社保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制度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公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以制度公平保障群众权利公平,以政策落实保证群众权利实现,努力维护和平衡好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
——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聚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资源、精准投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分析查找服务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强和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为:
着力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推动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为酉阳打造成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宜居宜游目的地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
——就业更加充分,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重点群体就业有保障,就业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更加开放有序,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末,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巩固,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平稳,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至“十四五”期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1万人、4.3万人。
——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体制机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效能更好发挥。到“十四五”期末,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39万人,全县技能人才总量超过7.0万人。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得以保持。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解决,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超过6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超过90%。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上下联动、内部一体、外部协调、过程可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慧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社保卡应用广泛普及,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
展望 2035 年,随着我县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更加科学完善。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基本实现,劳动者技能素养普遍提升,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人才强县基本建成,人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专栏2 “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指标 |
2020年基数 |
2025年目标 |
指标属性 | ||
一、就业创业 | |||||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2.3] |
[2] |
预期性 |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3.7 |
<5.5 |
预期性 | ||
3.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
— |
[1] |
预期性 | ||
4.农民工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
— |
[0.1] |
预期性 | ||
二、社会保障 | |||||
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 |
>95 |
预期性 | ||
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3.7 |
4.1 |
预期性 | ||
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3.8 |
4.3 |
预期性 | ||
三、人才队伍 | |||||
8.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
1.09 |
1.39 |
预期性 | ||
9.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 |
— |
>45 |
预期性 | ||
10.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
6.4 |
7.0 |
预期性 | ||
四、劳动关系 | |||||
1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
60 |
>60 |
预期性 | ||
1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
95 |
>90 |
预期性 | ||
13.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
— |
97 |
预期性 | ||
五、公共服务 | |||||
14.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 |
60 |
70 |
预期性 | ||
15.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
10 |
>30 |
预期性 |
注:[ ]内为五年累计值
第二章 重点任务
在“十四五”时期,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稳中求进,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实现本规划主要目标。
第一节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高质量就业岗位创造。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等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和规范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业态,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保障。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潜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着力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及时兑现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星创空间等创业平台建设,构建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健全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扶持力度,优化返乡入乡创业环境。组织各级各类创业推进活动,培育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等基层服务项目,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积极打造大学生基层就业示范项目。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管理技术,基本实现农民工科学合理流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多渠道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培训工作,大力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工稳岗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积极拓展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完善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制度。针对重点群体重点领域,落实专项培训计划。围绕康养旅游业、山地特色农业、绿色生态工业、现代商贸服务业、数字经济产业,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提升培训供给能力。鼓励企业兴办培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加强职业培训监管,严格按照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线上、线下培训的监管,确保培训资金安全。
——建设开放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劳务派遣和劳务用工,探索创新网络招聘等领域监管手段,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开拓新业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
——提高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酉阳自治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开展交流培训、调研督导,整合资源,促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全面尽责”的良好工作格局。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县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实施智能就业信息化平台运营计划,构建“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全流程线上服务生态,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全方位服务供给模式。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就业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就业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社会民营机构的合作。
专栏3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项目
第二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推动全县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对接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持续完善参保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实现新老待遇计发的平稳过渡。全面落实国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相应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落实国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制度和病残津贴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最低缴费档次。落实职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构建更加积极失业保险政策体系,完善失业保险费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结合经济发展和基金运行灵活调整费率水平。扩大失业保险政策受益面,落实失业保险金发放办法。
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政策覆盖范围,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落实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工伤预防费管理使用办法,有力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加强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工作。多途径强化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提升工伤保险信息化水平。
——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信息交换共享与业务协同,持续加强数据动态管理和分析应用。不断推进精准扩面,推动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单位和人群积极参保。扎实做好工伤保险参保扩面,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建筑业、公路、能源、水利等建设项目参保工作。
——落实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机制。按照统一部署,落实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过渡办法,实现平稳过渡。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加大对困难家庭、双失业家庭、大龄失业人员等重点领金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落实工伤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工伤保险医疗(康复)费用联网结算工作,实施医疗费预警机制,为工伤职工就医治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监管。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优化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基金运行风险分析研判,落实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和基金监督机制。实施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和内控检查。创新完善监督方法手段,加大信息技术在基金监管领域运用,持续提升监督检查效能。加强工伤协议服务机构监管,强化工伤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科学化布局,执行工伤保险服务监督经办规程。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执行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对侵占、欺诈基金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执行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将侵占、欺诈社保基金违法犯罪行为纳入社会保险信用管理。稳妥做好职业年金基金归集管理,抓好年金计划合同备案、加强合规性监管、信息披露等重点工作。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推动社保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重塑,夯实完善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基础,逐步拓展“不见面”服务范围,梳理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整合经办规程,简化办事流程,按照统一的业务经办操作指南开展经办服务,实现社保业务“优先网办、全域通办”,方便群众办事。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保数据分析能力,推动网上服务、自助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互补联动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利用社会保险大数据应用分析机制和精算分析机制,分析风险、强化监督、优化服务。实施“事前承诺—事中监管—联合惩戒”的信用管理新模式,提升社保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常态化移交。以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与平台应接尽接,网上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社保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经办、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对接全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平台,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结时限,推广电子化转移业务模式,畅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渠道。利用集中共享的社会保险档案数据资源库,推进电子档案在社保经办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按照上级部署,配合建立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专栏4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1.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项目。结合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依托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网上参保登记申请等一系列便捷服务。落实我国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模式,引导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职业伤害保险。 2.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经办所需硬件投入力度,实时升级软件,不断改善经办环境。通过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培训,提升社保经办队伍的管理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组织参加全国和重庆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培训班、社会保险精算业务培训班、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培训班、社会保险标准化管理培训班等各类专项培训,深化培养基金管理、标准化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业务能手。 |
第三节 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
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继续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开展“双高”人才引进、柔性引进县外人才、优秀人才“百千”培训,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结构。落实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及实用人才在项目扶持、财政支持、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引才机制,切实调动用人单位、中介机构及个人的引才积极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遵循法律法规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进一步破除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智力共享”开放引才模式,建立市场化引才网络。加强人才表彰奖励工作,探索建立我县表彰奖励制度体系,落实表彰奖励获得者的待遇,加大对表彰奖励获得者事迹的宣传力度,营造尊崇模范、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创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酉阳制造、酉阳创造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激励各类人才在酉阳自治县创新创业支持举措。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特色加工等领域专业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全科教师、全科医生培养。落实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落实符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评价方式。进一步落实职称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支持措施,不断培育壮大支撑酉阳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服务酉阳产业发展的青年人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设我县急需的非遗保护、研究、传承等各类人才队伍。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技能中国”行动,推进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制度,开展酉阳名匠选拔活动,打造更大规模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落实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加强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加大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宣传引导,培养土家摆手舞、酉阳古歌、酉阳民歌、面具阳戏等技能人才队伍。
——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实施符合事业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和引进机制,加强人事考试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落实重庆市统一的人事考试规范流程,提升人事考试的组织实施效能、技术水平,强化考试安全体系建设,有效防控人事考试安全风险。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机制,加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和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健全调查处理机制。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持续改进完善人事综合管理服务。
——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积极落实重庆英才“渝快办”服务事项,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实施人才服务综合柜员制,建立人才服务清单和服务指南,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加大基层人才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基层开展人才服务工作的人员、场地、经费保障。推进人才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5 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重点项目
1.建设酉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努力打造武陵山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逐步形成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高地。鼓励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形成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现代高端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成长,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成功申报创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重庆市高级研修项目,培训100人次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1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 3.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造就一批技能大师、技能英才和技术能手。 4.建立“智能+技能”人才孵化空间。支持建立“智能+技能”人才孵化空间。“十四五”期间,培训培养200人“智能+技能”人才。 5.引才活动。围绕我县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需求,组织参加“重庆英才大会”、组团引才等活动。“十四五”期间,开展各类引才活动10场次以上,引进各类高精缺和急需人才200人。 6.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规划建设1-2个公共培训(实训)示范机构,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万人次。 7.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畅通城市人才加入乡村通道,健全科教文卫体等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十四五”期间,选派200-300名教育、卫生、科技、农业、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选派科教文卫体等城市人才到乡村、企业挂职、兼职20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退休专家人才到基层发挥作用。 |
第四节 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落实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贯彻工资指导、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强化工资指导线应用。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宏观指导和调控工作,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管理政策,执行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指导国有企业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落实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益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
——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与改革措施。执行符合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倾斜的落实,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落实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度、福利政策;加强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指导、监督工作,实现薪酬分级管理、权责统一;推进“渝薪芯”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薪酬项目全覆盖和事业单位全覆盖,形成工资数据一体化集成。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拓宽就业渠道,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稳定工资性收入预期。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着力提高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促进低收入群体劳动致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勤劳致富。
第五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和职工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政府调整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三方四家”成员单位在全县重大集体劳动争议调处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形势,以平台企业、平台服务公司为重点,落实新业态劳动用工政策,实施电子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制度,指导共享用工规范健康发展。落实劳务派遣制度,强化监管作用,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质效。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对重点行业的突出用工问题治理。稳妥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探索新形势下区域、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和方法,扩大集体协商的覆盖面,提高集体协商实效性。防范我县劳动关系领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积极做好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加强劳动关系重大舆情监测和处置。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预防、做实调解、细化仲裁、强化服务,持续做好调解仲裁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基础,健全调解制度,落实仲裁员分片联系指导调解工作机制,发挥协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巡回仲裁、驻点调解、庭审观摩活动,发放仲裁建议书,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落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立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和横向部门协同处理机制。深化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沟通协作,健全仲裁与诉讼在法律适用、信息共享、程序衔接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加大调解员仲裁员素质能力培训力度,拓宽调解员、兼职仲裁员来源渠道。
——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持续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落实各项保障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规范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机制。配合推进智慧监察系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运用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执法、书面审查和主动巡查辅助系统、执法办案系统和举报投诉案件市级联动处理系统,提高监察执法效能。持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
专栏6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项目
1.和谐劳动关系稳定项目。大力培养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支持培育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AAA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十四五”期间,培养3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2-3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30户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企业,力争培养3-5名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5-10户AAA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2.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建立完善对用工规模较大企业的用工指导服务机制,帮助提升用工管理水平。以用工规模较大、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的企业为重点,指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工作岗位,发挥集体协商协调劳动关系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劳动关系。 3.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建设项目。“十四五”期末,调解员数量达到5名以上,扩大兼职仲裁员的来源渠道,扩大兼职仲裁员队伍,专兼职仲裁员总数达到5名以上。 4.劳动关系重大舆情监测项目。防范我县劳动关系领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积极做好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加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加强劳动关系重大舆情监测和处置。 |
第六节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加强人力社保系统行风建设,推进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智慧人力社保、社保卡“一卡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加强人力社保系统行风建设。加强人力社保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和基层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人力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人力社保服务快办行动”,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办事专栏,推进“打包办”“提速办”“简单办”“跨省办” “满意办”五办服务。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实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推进高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和政务服务应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常态化开展人力社保局长走流程活动,选树人力社保服务先进典型,持续开展人力社保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宣传解读。持续开展行风建设问题专项整改,及时受理反映问题,通报行风建设负面案例。
——推进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关键,促进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的动态调整机制,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探索建立我县人力社保系统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加强标准体系宣传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推进智慧人力社保建设。实施人力社保信息化创新提升行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人力社保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人力社保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人力社保业务流程再造重塑和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实现人力社保领域“全业务上网”。做好与其他统建系统、政务平台的对接工作,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依托共享交换平台,强化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内部业务协同,实现“全数据共享”。探索以大数据技术构建“人力社保电子档案袋”,5G、AR、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视频办事服务、电子劳动合同等方面应用。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网络等运维安全保障制度,加强人力社保数据资源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推进基础设施、软硬件、终端设备国产化。
——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建设。推进第三代社保卡自然过渡换发,大力发展电子社保卡签发应用,实现实体社保卡与电子社会保障卡的协同并用,形成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人力社保业务用卡场景体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身份凭证、缴费和待遇领取、就医结算、信息记录、自助查询、金融支付等能力,在人力社保领域实现“全业务用卡”。逐步实现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就医购药、信用服务等其他政务民生、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成为市民群众身边的便民卡、贴心卡。
专栏7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重点项目
重庆市“智慧人社”酉阳自治县乡村振兴村级服务示范点建设。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配置设备、落实人员、搭建平台、畅通金保网络、规范服务事项、流程、标准、制度,在花田乡何家岩村和张家村开展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探索酉阳经验,形成标准化、流程化、品牌化的服务体系,建成全市推广的“智慧人社”乡村振兴村级示范点,实现农村居民人社服务“十不出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
第七节 协同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拓展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推进实现资源共享、要素互通、制度互联、待遇互认,促进形成人力社保事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深化川渝人力社保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市、县实施方案,构建人力社保事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开展协同引才活动,推进地区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加强劳务协作、就业信息共享、高校毕业生就业合作,协同推进地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推动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进社保卡数据共享,协同推进地区社会保险异地便捷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建立两地调解仲裁合作机制,协同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
——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围绕促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服务、专技和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农民工保障等方面,建立渝东南城镇群、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等跨区域人力社保合作机制,深化与山东等东部地区人力社保合作,持续深入推进江北·酉阳人力社保对口协同发展。探索人力资源合作通道,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交流,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经济的效率。探索与其他区县的劳务协作,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用工信息平台。
——服务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人口,建立施策精准、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人力社保帮扶机制。依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推动实现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经纪人培养力度,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兴业。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高质量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强化公益性岗位协同管理,做好兜底保障工作。落实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政策,深入开展专家服务团基层服务活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统筹推进农村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实施乡村人才“虹吸”工程,新乡贤培养示范工程,建设“三农”人才服务中心,增强乡村发展对人才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章 支撑保障
“十四五”时期,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必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完善保障措施,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节 加强法治人社建设
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人力社保建设。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发布、报备等管理工作,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不符合改革发展和形势变化的规范性文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行政应诉等工作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执法监督,构建良好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环境,在监督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法治实施保障,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坚持法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加强普法宣传,坚持普法宣传和执法办案相结合、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相结合,巩固普法成果,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八五”普法规划。
第二节 加强人社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人力社保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积极组织人力社保系统从业人员到先进省市开展业务学习,培育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服务能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规范服务的行为风尚。落实干部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 加强财政保障
坚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增长幅度与财力增长相匹配、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配合完善财权事权划分,构建与事权匹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经费分级保障机制,加大对规划内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建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加大对人力社保事业的投入。
第四节 加强宣传引导
进一步健全宣传工作机制、夯实宣传工作平台、创新宣传工作方式,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做好人力社保重点政策、重点工作和重大专项活动宣传,推进宣传解读便捷化,积极打造人力社保工作品牌。健全完善舆论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社会舆论引导。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落实规划实施主体责任,将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并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年度计划的监测分析和规划重点指标的考核评估。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加强规划实施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