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42009146030A/2023-00053
[ 发文字号 ] 酉阳府发〔2023〕19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酉阳县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12-12
[ 发布日期 ] 2023-12-26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字号:

酉阳府发〔2023〕1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



前 言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地处北纬28°,具有独特的地形气候,平均海拔800米,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环境优良、民风朴素、旅游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绿色名县”“市级生态县”“中国气候旅游县”等荣誉称号,发展空间广阔。

全县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放大优势、形成胜势,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酉阳”的部署要求,创新构建形成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菖蒲盖片区成功获得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龚滩镇、酉水河镇等9个乡镇成功被命名为“第八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另有板溪镇、双泉乡等12个乡镇成功通过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市级核查,正在进行命名前公示。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引领,组织编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规划范围为酉阳县全域。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0年。力争在2025年,将酉阳县建成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一章 建设基础

一、区域特征

(一)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酉阳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幅员面积517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位于东经108°18′25″—109°19′02″、北纬28°19′28″—29°24′18″。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重庆市秀山自治县、贵州省松桃县和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相望,西北与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紧邻,正北与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咸丰县和来凤县相连。

交通条件。渝怀铁路纵贯酉阳全境,直达东南沿海。渝湘高速公路3小时可达重庆,4小时可达长沙,让酉阳县成为两个都市圈的“郊区”。国道319线纵贯酉阳全境,四条出境干道与湖南龙山、湖北来凤、贵州沿河、重庆彭水相通,40分钟可达黔江舟白机场,2小时可达贵州铜仁大兴机场。乌江航道直通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不断提高。

地形地貌。酉阳县属武陵山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总体上以中低山为主,海拔高差达到1632米左右的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位于北部的老灰阡梁子为全县的最高点,海拔1895米;位于西部的董家寨为全县最低点,海拔263米。全县地形起伏较大,具有明显的岩溶特征,两边多低缓丘陵,呈现顶上有坝,坝中有槽,槽中有漏斗、盲谷、盆地、溶洞、峰丛的地形。

气候条件。酉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5.1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24.1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8.1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8.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30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约171天,年日照时数为1123个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县气候资源条件优越,是全国首个“中国气候旅游县”。

土壤条件。全县有耕地面积46154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常用耕地0.9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4.38万公顷。土壤资源种类有5个土类,10个亚类,21个土属,104个土种,其中以黄色石灰岩土、水稻土所占面积最大,分别占农耕地的52.3%和34.7%。地带性土壤为黄壤,此外还有多种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包括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等土类和十六个土壤亚类。

(二)资源状况

水资源。全县水资源丰富,是全国水利资源百强县之一。全县以毛坝盖山脉为分水岭,形成以酉水河、龙潭河为主的东部沅江水系和以乌江、小河、阿蓬江为主的西部乌江水系。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19条,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4.8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3.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34.48万千瓦。

森林资源。全县森林资源丰富,宜林面积广,林业用地面积574.61万亩,是重庆市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县,林木蓄积量16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65%。其他地类分别为:灌木林地196.68万亩,疏林地8.21万亩,无立木林地1.54万亩,未成林地5.62万亩,荒山荒地0.094万亩。

动植物资源。全县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植物物种方面,有197科867属2121种,有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在动物资源方面,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目71科28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豹、云豹、林麝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2种。

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汞、磷、硫、钾、煤、铁、铜、锰、莹石、铝土、重晶石等地下矿藏遍布全境,共有矿床、矿(化)点79处,其中汞矿蕴藏量极其丰富,有汞矿17处,被誉为全国“五朵金花”之一。

旅游资源。全县围绕“山地旅游”基本定位和“一域两带三十景”发展空间布局,全力开展文旅品牌“创A增星”,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酉阳桃花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龚滩古镇、龙潭古镇、神龟峡、叠石花谷、松鼠丛林乐园),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桃花源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南腰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赵世炎故居)。全县有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在内的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推出《我们的桃花源》《阳光照亮武陵山》等文艺精品50余件。

(三)社会经济状况

行政区划。酉阳县辖39个乡镇(街道)。包括桃花源街道、钟多街道2个街道,龙潭镇、麻旺镇、酉酬镇、黑水镇、龚滩镇、丁市镇、李溪镇、大溪镇、兴隆镇、苍岭镇、小河镇、泔溪镇、酉水河镇、板溪镇、涂市镇、铜鼓镇、万木镇、南腰界镇、五福镇19个建制镇,偏柏乡、可大乡、毛坝乡、双泉乡、庙溪乡、天馆乡、后坪乡、宜居乡、腴地乡、木叶乡、浪坪乡、两罾乡、板桥乡、官清乡、花田乡、清泉乡、楠木乡、车田乡18个乡。

人口构成。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5.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80万人,乡村人口57.5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0.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36万人,城镇化率43.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4‰。全年登记出生人口7022人,出生率8.23‰、死亡率5.89‰。

经济概况。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0:16.0:65.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774元、12887元。经过五年的埋头苦干,全县35532户1530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

产业发展。重庆市酉阳特色工业园区由板溪轻工业园、龙江重工业园、小坝全民创业园和麻旺渝东南现代物流园四个组团组成,入驻各类企业290余家,初步培育了以酉州油茶科技公司、昆武制药公司、腾泰公司、犇逸服饰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医药健康、工业硅、服装5大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29亿元。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以油茶、青花椒、茶叶为主导的“1+6+N”优势特色产业格局,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19亿元。围绕“全域桃花源、康养度假地”战略中心,形成以桃花源景区为引擎,“一区、两镇、三江、四盖”的文旅发展整体格局,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15亿元,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2.26亿元。

城镇基础设施。202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041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28公里,270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畅通率100%。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78座,管网699.43千米,其中主管网99.95千米,全年运行费用3620余万元;建有垃圾处理场2个。全县供水管道长685千米,供水总量197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量1147万吨。建成城市公园10座,建成区绿化面积52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550公顷。建有学校252所,其中普通中学37所,小学211所,任职教师8100余人。全县共有卫生院(含医院)5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429张。2021年,新建5G基站300个,实现37个乡镇场镇千兆光纤全覆盖,广播覆盖率99.21%、电视覆盖率99.98%。

二、创建基础

酉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放大优势、形成胜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以“酉阳800”项目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山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严格环境准入要求,从严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持续推动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制定实施了加快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锰污染问题综合整治、锰行业落后产能阶段性目标等多项文件,完成5个电解锰企业遗留渣场封场闭库整治工程。开展酉阳县智慧园区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引入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等引领未来的产业,提升智能化、高端化和集聚化水平。不断开发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水电装机42.06千瓦,规划了菖蒲盖、龙头山等9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程,储备风电项目16个。构建“1+9+X”山地农业产业体系,成功建设酉阳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认定了32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完成认证70余个“两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制定了全市首个茶油地方标准,“酉阳茶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二)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擦亮发展底色,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2021年乌江、酉水河、阿蓬江、甘龙河、龙潭河均达到II类水质,18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统筹工业、交通、生活、扬尘等多方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PM2.5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继续位列全市第一。开展“增绿添景”“国土绿化提升”等行动,截至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65%、绿化覆盖率达42.07%。坚持立行立改,自“绿盾2017”以来,已完成全部105个问题点位的整改工作。完成双银汞矿等7块疑似涉镉等重金属污染地块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片超800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8%。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固体废物监管执法和精细化管理,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7.9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开展环境噪声现场执法检查与监督管理工作,全县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点共106个,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7分贝,总体水平评价为好,各类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市级目标任务要求,主要污染物“十四五”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达到时序进度目标任务要求。

(三)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治污,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创新,并坚持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和累积经验,生态文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29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落实“河长制”,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常态化协作机制,整合检察、公安、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力量,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与三峡集团签订《共抓大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全县污水处理“城乡一体、供排一体、厂网一体”。加强区域协作,与秀山、彭水、湖北来凤、贵州沿河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与贵州沿河、湖南龙山组织了跨省流域环境风险联合排查。启动并成功办理8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其中姚超非法捕捞水产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案成功入选《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状况》及十大典型案例。加大与江北、璧山等区县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力度,持续完善乌江、阿蓬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落实林长制,实施自然生态资源盘活工程,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山林警长”工作机制,促进“山林长久治”。

(四)以推进生态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探索执法新技术、新方法,执法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通过不间断抽查排查,将环境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2021年调查处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387件,有效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3件,督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835次。强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导、督促环境风险企业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修订备案工作。环境自动监测体系持续健全,乌江万木等5个水环境断面均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实现自动监测。成功开展酉阳县危险化学品暨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以及渝黔、渝湘等毗邻地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及时妥善处置2起环境突发事件,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生态破坏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

(五)以推动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为契机,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

不断加强全域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空间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得到有效保护。持续推动生态空间优化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30.14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面积1613.91平方公里。建立建设项目生态保护红线查询服务机制,2021年期间办理生态保护红线查询现场复核180余次。以林长制统筹山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责任体系,累计开展巡林2435人次,查处各类涉林违法行政案件203件。坚持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并重,开展酉水河湿地公园、巴尔盖和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每年完成市级下达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生态修复任务,全部完成11.3公顷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踏勘论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2021年,补划永久基本农田7.5389公顷、新增耕地3750亩,新增水田1300亩。

(六)以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乡村振兴底色,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

结合“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以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测反馈问题整改为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大地实现了增颜值、添气质、强内涵的美丽之变。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保质保量完成市级下达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98%。农村污染治理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实施种植养殖“药肥双控”,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同比下降0.1%,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1%。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在花田、涂市等乡镇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补贴试点,农膜使用量同比减少0.3%。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90.8%以上,规模场和大型规模场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泔溪镇大板村、木叶乡学堂村等1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10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完成农村黑臭水体信息排查。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七)以厚植生态人文底蕴增加生态优势,为酉阳的永续发展增添信心。

深挖生态、人文优势资源,以示范带动、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厚植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理念为着力点,打造文化振兴强劲引擎。高标准推进人文酉阳建设,制定了《关于高水平推进人文酉阳建设的意见(试行)》。深化乡村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创建市级文明村镇7个,评选“星级文明户”1820户、“洁美人家”3107户,促进乡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盛。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完成南腰界革命文物保护和7处重点革命文物修缮保护工作,正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教育阵地,借助“4.22”世界地球日、“6.5”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拍摄制作“绿色环保,生态酉阳”动漫宣传视频,成功组织3次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全县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建设工作,成功创建9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2个乡镇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工作成功通过市级审核,正在进行命名前公示。建成一批节约型机关单位,3个村纳入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名单,菖蒲盖片区被成功命名为“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入选市级典型案例。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酉阳县GEP总值初步核算结果达7480.47亿元。初步建立酉阳县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策划24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勇闯、大胆探索出具有酉阳特点的“两山银行”转换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平台。

第二章 形势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部分区域、领域的生态环保工作仍存在短板。农村区域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全县农村村民聚集点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农村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投资高、运维难。由于工程老化、管理滞后等因素,村镇供水安全保障存在不足,部分区域农村饮水工程仍然存在“短板”。秸秆综合利用率尚未达到创建达标要求。锰污染整治资金需求量大,整治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局部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分布较广等问题依然存在。受建于翠屏山、二酉山、金银山的市政公园被归类于“其他绿地”而不纳入“公园绿地”统计范畴的影响,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生态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足,部分区域、领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绿色发展仍面临诸多难点与痛点。全县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协作发展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整体薄弱。工业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工业材料产业基本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对实现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小的挑战。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多而不精,规模散小而不大,科技化、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够。受腾泰矿业和九鑫水泥等能耗大户,以及金叶珠宝、泰和泰珠宝停产影响,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尚未达到市级下达的任务要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是今后一段时期酉阳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艰巨。

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仍需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仍然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企业多数依赖于政府部门监管,被动开展污染治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尚未转化为企业自觉治污的内生动力,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还需进一步夯实。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和习惯也需要持续深入培养。农村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仍较为淡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还需持续、深入的植入。基层环保部门人员流动大,执法多以教育为主,执法对象存在对执法不接受、不理解,又或存在“死灰复燃”的情况。

二、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酉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难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了“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美丽中国地方实践”的要求,为酉阳县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重庆市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为酉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等要求与期许。重庆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酉阳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原生动力。

锚定“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为酉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路径。全县积极探寻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创新提出构建起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全面进步,提出“打好生态牌,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打好乡村牌,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打好文旅牌,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的目标,并分别制定了实施意见。推行实施三大实施意见,也是提高酉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为全县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明确的方法与路径。

三、趋势分析

人口经济预测。预测到2025年、2030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59.85万人、58.78万人。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的目标预测,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12亿元;到203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5.68亿元。

资源能源消耗。预测到2025年、2030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68.05万吨标煤、72.98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2412吨标煤/万元、0.1844吨标煤/万元;按照市级要求,酉阳“十四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4.5%的目标,参照市级“2035年单位GDP能耗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下降10%左右”目标,到2025年、203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预测为0.301吨标煤/万元和0.286吨标煤/万元,预测目标值大于预测值。预测到2025年、2030年,全县用水总量将分别达到1.0836亿立方米、1.06681亿立方米。按照市级要求,2025年确定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19亿立方米以内。对比上述分析数值,全县用水总量控制能够满足市级下达任务要求。

生态环境状况。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全县工业废气排放量达38.30亿标立方米、37.71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009.09吨、1904.5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383.64吨、299.99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920.8吨、1831.92吨,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20.53吨、210.41吨。根据《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年度研究报告》(2022年11月),酉阳县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环境容量范围内。

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好重庆市委对酉阳提出的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的部署要求,找准“山的价值”,用好“绿的优势”,擦亮“高山生态有机”金名片,着力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迭代升级“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酉阳篇章。

二、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全面筑牢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用好生态、人文两个宝贝,充分发挥酉阳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特色产业厚植发展、人文底蕴古朴古香等地域特色,明确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控措施,做强康养旅游业、山地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紧紧盯住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问题定目标,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以项目定责任,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指标取得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激发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采取低碳、节俭、节约能源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酉阳自治县行政辖区的全部区域,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包括桃花源街道、钟多街道,龙潭镇、麻旺镇、酉酬镇、黑水镇、龚滩镇、丁市镇、李溪镇、大溪镇、兴隆镇、苍岭镇、小河镇、泔溪镇、酉水河镇、板溪镇、涂市镇、铜鼓镇、万木镇、南腰界镇、五福镇,偏柏乡、可大乡、毛坝乡、双泉乡、庙溪乡、天馆乡、后坪乡、宜居乡、腴地乡、木叶乡、浪坪乡、两罾乡、板桥乡、官清乡、花田乡、清泉乡、楠木乡、车田乡,共2个街道、19个镇、18个乡。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21年。

规划期限:2022-2030年。规划近期为2022至2023年,规划中期2024至2025年,规划远期为2026至2030年。

五、目标指标

(一)规划目标。依托酉阳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和通道,持续唱响“酉阳800”特色品牌,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酉阳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全国乡村振兴新示范、世界知名旅游新胜地,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到2023年,全县各项创建工作基础扎实、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居环境更加宜居、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建指标达到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总体要求;到2025年,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渝东南乃至全市范围内起到生态文明示范带动作用;到2030年,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奋斗目标,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二)规划指标。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环办〔2020〕8号),规划设置38项指标。

表3-1酉阳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体系

领域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分值

现状值

现状评分

2023年目标

2025年目标

责任单位

基本条件

(一)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创建规划正式发布实施且实施2年以上,并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

一票否决

已完成编制

印发实施满2年

深入实施

县生态环境局

(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制度保障工作按照国家和市级总体部署有效开展。

按照国家和市级要求部署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县审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三)近两年按要求完成国家和重庆市下达的生态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排污许可证核发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

按要求完成国家和市级下达的任务

按要求完成

按要求完成

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委

(四)按计划完成中央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重点问题整改。

按计划完成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

按计划完成

按计划完成

县生态环境局

(五)近两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未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被生态环境部、市委市政府约谈、挂牌督办或实施区域限批。

未发生

未发生

未发生

县生态环境局

(六)近两年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未出现“明显变差”“显著变差”。

未出现

未出现

未出现

县生态环境局

(七)市级生态环保实绩考核片区内区县排名名列前茅。

第四名

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

县生态环境局

生态制度

1

区县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有效开展

2

有效开展

2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县生态环境局

2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2

29~33

2

≥(29~33)

≥(29~33)

县委办、县政府办

3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开展

2

开展

2

开展

开展

县生态环境局

4

河长制

全面实施

2

全面实施

2

深入实施

深入实施

县水利局

生态环境

5

环境空气质量

%

优良天数比例≥85

2

98.9

2

≥95

≥95

县生态环境局

ug/m3

PM2.5浓度≤37

2

22

2

≤35

≤35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

基本消除(1天)

2

无重污染天气

无重污染天气

6

水环境质量

%

水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2

达到

2

达到

达到

县生态环境局

无劣V类水体

2

无劣V类水体

2

无劣V类水体

无劣V类水体

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

无黑臭水体

2

无黑臭水体

无黑臭水体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生态环境局

7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建立

2

建立

2

动态更新

动态更新

县生态环境局

8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100

2

100

2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3

100

3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城区100,乡镇完成上级考核要求

2

生态屏障

1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60

3

71.795

3

稳定提升

稳定提升

县生态环境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

60>A≥55

2

55>A≥50

1

11

森林覆盖率

山区

%

≥60

2

63.65

2

>64.5

>69.2

(2017年)

县林业局

60>A≥55

1

12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4

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

4

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

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

生态安全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外来物种入侵

执行

不明显

2

执行

不明显

2

执行

不明显

执行

不明显

县林业局

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

2

建立

2

建立

建立

县生态环境局

15

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重点问题整改率

%

≥80

3

100

3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80>A≥65

1

生态经济

16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100

2

100

2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100>A≥90

1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3

未完成年度下降目标

0

完成市级规定目标任务

完成市级规定目标任务

县发展改革委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3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3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县水利局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2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2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县住房城乡建委

20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审核的比例

%

完成市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2

100

2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2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

/

/

/

/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85

2

84.5

0

≥85

≥90

县农业农村委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0

2

90.9

2

≥91

≥92

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农膜回收利用率

%

≥75

2

88

2

逐年提升

逐年提升

县供销合作社

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0

2

97.92

2

≥98

≥99

县生态环境局

80>A≥70

1

23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80

2

45.95

0

≥80

≥80

县财政局

80>A≥70

1

生态人居

24

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

%

≥50

5

23

0

≥53.8

≥53.8

县生态环境局

50>A≥40

4

40>A≥30

3

25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85

2

33.93

0

稳步提升

≥75%

县卫生健康委

85>A≥75

1

26

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率

%

≥95

3

94.9

2

≥95

≥98

县住房城乡建委

95>A≥90

2

2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5

3

100

3

100

100

县城市管理局

95>A≥90

2

28

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15

2

13.58

1

≥13.58

≥13

县城市管理局

15>A≥12

1

29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2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2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县乡村振兴局

30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

%

≥50

2

89

2

100

1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31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开展

2

开展

2

开展

开展

县城市管理局

32

生态环境案件办结率

%

≥90

2

100

2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90>A≥80

1

33

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

≥10

2

16

2

≥15

≥15

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城市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等

生态文化

34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2

100

2

100

100

县委组织部

35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100

2

100

2

100

100

县生态环境局

36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2

88.17

2

≥90

≥92

县生态环境局

80>A≥70

1

37

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开展

2

开展

2

开展

开展

县教委

38

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1

2

1

2

≥1

≥1

县教委、县生态环境局

合计

87

97

98


- 1 -

(三)达标分析。对照38项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指标,按照(渝环办〔2020〕8号)文件考核要求,2021年,酉阳自治县综合得分84分。在7项未得分或部分得分指标中,易达标指标有5项目,分别为秸秆综合利用率、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率;难达标指标有2项,分别为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通过深入推进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预计到2023年,当前部分得分项指标实现达标,预计增加13分,届时实现得分97分,满足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要求(≥92分),预计到2025年,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实现达到75%,届时总分实现98分。

表3-2酉阳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未达标指标现状值评分情况表

类型

指标

满分

分值

现状

得分

2023年预计得分

2025年预计得分

部分得分指标

指标21: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

2

0

2(+2)

2(+2)

指标26: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率

3

2

3(+1)

3(+1)

指标28: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

1

1(+0)

1(+0)

未得分指标

指标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3

0

3(+3)

3(+3)

指标23: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2

0

2(+2)

2(+2)

指标24: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

5

0

5(+5)

5(+5)

指标2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2

0

/

1(+1)

注:除上述外的其他指标项均为得满分

+13

+14


第四章 规划任务与措施

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一)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机制。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优先支持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点源环境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全县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

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落实“河长制”,全覆盖排查流域“三排”“三乱”“三率”等问题,加大突击检查、流动排查、暗访巡查力度。充分利用“智慧河长”平台,加强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管河、护河。落实“林长+山林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河长”工作协调联动制度,深入开展森林资源“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和“护绿增绿”行动,扎实做好国土绿化和国有储备林建设,加大森林病虫害巡查防治力度。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进问题整改,持续有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加强联动监督协作,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制定落实督察整改方案。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监管、考核体系,严肃问责整改不力行为,确保整改目标不含糊、反馈问题不遗漏。

健全风险防控应急机制。适时更新行政区域、流域、企业、水源地等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全面掌握风险源信息,推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完善多部门环境风险源联合监管机制。适时更新全域和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预警响应体系、应急救援程序,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定期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和联合演练,不断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实践能力。

(二)健全资源高效利用管理制度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状况调查工作,界定全县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等底数,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健全自然资源管护制度,重点检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越权审批等问题。完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强化全域全类型、相互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分区分类研究制定用途管控方式。加快完善国有土地、水资源、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全县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核实划定不实、违法违规占用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涉及的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地块图斑。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性补偿机制,推动耕地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管理,分解落实市级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并制定考核办法,确保每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十四五”进度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开发利用强度双控制。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水机制,建设节水型城市。推进龙潭水库灌区、酉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立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方式多元化,构建案件调查范围清晰、办理程序规范、磋商诉讼衔接有序、受损环境精准修复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办理程序。完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有效衔接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明确对有关领导人、部门负责人的追责情形和认定程序。

(三)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科学设置、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目标、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相结合,压紧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督促重点排污企业稳定运维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测设施,依法公开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畅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渠道,定期通报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鼓励各类主体参与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绿色交易市场建设。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落实节约用水价格政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差别化电价政策。完善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落实排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用好“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

健全环境保护领域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和畅通信息公开的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环境政策措施、环境治理和环境影响等信息,公布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进展和结果,及时回应人民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政策法规。强化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加大对群众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及时向群众反馈案件查处过程和结果。

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

加快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到2025年,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园区管网错混接改造和破损修复工程,新建龙江园区综合排污管网,打通龙江园区与污水处理厂的连接通道,提升工业废水收集处置能力。加强龙江、板溪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置设施的运维监管。推进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实现港口码头船舶污水垃圾接收设施全覆盖。

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涉水陆域空间管控与水源涵养林建设,打造以阿蓬江、酉水河等河流水系为主的水源涵养带。制定并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加强乌江、甘龙河、龙潭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监测与管理,全面保障河流生态用水需求。巩固汨暗河电站、柳家电站、花莲电站等52个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成果,严格农村小水电建设以及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核准。推进酉水河(酉阳段)、酉阳河、小河坝河水生态修复,科学实施生态河堤、人工湿地、植被涵养林等水生态修复措施,构建沿河绿色生态廊道。建成酉水河市级示范河流。

严格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巩固5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成果,建立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更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名录,及时消除新增风险隐患,严厉打击保护区内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常态化推进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及备案工作,完善“一源一档”档案。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划定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范围,规范管理分散式水源地。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加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确保达到饮用水标准和生活饮水卫生要求。加强智慧水务建设,逐步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和管网漏损监测预警。

(二)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制定酉阳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或落实市级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基建、农业农村6大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常态化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成果的分析运用,针对排放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控排目标和任务措施。持续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探索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有序开展200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推进森林碳汇资源交易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市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加强交通污染治理。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铁路、水路运输能力。优化城区交通路网和货运车辆在城区部分道路行驶路线。开展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重点打击冒黑烟车辆和超标排放柴油货车。执行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汽车(含场内车辆)。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持续开展机动车路检、抽检工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与公安交管部门信息联网,建立机动车排放检验及联动执法信息核查机制,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

严格控制扬尘污染。严格落实施工扬尘控制“十项规定”,继续实施工地“红黄绿牌”认定与动态管理工作,完成市级下达的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创建(巩固)任务。加强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要求,渣土运输车必须实行全密闭。推进城区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强化桃花源大道、翠屏山大道、钟灵山大道等城区道路洒水和喷雾降尘作业,完成市级下达的扬尘示范道路创建(巩固)任务。全面排查土地裸露、地被缺失等问题,建立裸露土地整治长效监管机制,督促实施裸露土地乔灌木和地被补植工作。

强化生活污染治理。加强餐饮业油烟净化设施运行日常监管,开展餐饮油烟综合整治,查处超范围经营产生的油烟扰民,完成市级逐年下达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整治任务。加大生态环境、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严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全面推动烧烤铺进店,督促安装达标排放设备,开展城区烟熏腊肉集中服务点建设。全县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废塑料等废弃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持续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鼓励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水泥产业超低排放改造。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鼓励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价认证。严格落实VOCs含量限值标准,推进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加强对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监督管理,按要求开展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性监测,新建加油站同步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以酉兴路、钟灵山大道东路为重点,分门别类对涉气中小微企业实施综合整治。以汽车摩托车维修、包装印刷行业、家具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完成市级下达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加强昆药集团重庆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重庆九鑫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无组织排放监管。

(三)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

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结合农用地污染详查成果和农用地土壤质量划定成果,全面评估全县农用地种植适宜性,建立农用地分类清单。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探索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一地一策”,每年完成市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并持续完善“酉阳800”农产品生产土地资源数据库,为酉阳好农产品、优质农产品、高级农产品提供生产土地保障。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把医药、危险废物处置、涉重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县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严格落实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严格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到2025年,完成包含板溪轻工业园企业地块在内的22个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完成油脂化工厂等2个地块治理修复。对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严格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地下水“双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一企一库”“两场两区”为重点,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内优先管控污染源清单,2025年底前,完成垃圾填埋场、矿山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定。制定地下水质量达标方案或保持(改善)方案,明确防治措施及完成时限。严格监控可能影响水源地的污染源,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

(四)推进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严格执行夜间施工许可规定,高、中考前15日内和特殊重大活动期间严禁夜间施工。加强工业噪声污染源监测管理,严肃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强对亚伸广场、桃花源广场、红军广场等社会生活噪声管控,整治空调外机噪声排放扰民问题,严格限制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巩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拖拉机、低速货车等噪声较大车辆行驶区域、路线、时间。完善“禁鸣”路段减速标志、禁鸣标志灯设置,严格查处禁鸣区内的违章鸣笛行为。

(五)加强区域环境风险管控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掌握区域固定源、流动源、非点源等风险源信息,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逐步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各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应急、公安、交通、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处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力度,对因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消减,量化分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指标任务,鼓励企业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制作新型绿色建筑产品。加强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日常运维管理。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建立并动态更新危险废物“五个清单”,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许可和转移联单制度、电子联单制度,开展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第三方规范化管理抽查试点。完善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常态化开展河湖水域、岸线、滩地等重点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

加强尾矿库及渣场污染防控。严禁新增锰矿开采、电解锰相关企业。开展锰开采企业、锰渣场问题排查,拉条挂账建立问题清单。依据工业固体废物属性,实施锰矿开采企业尾矿和电解锰企业固体废物调查登记,做好分级分类管理。按照锰矿尾矿I类、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含铬废物分类,严格贮存场所规范化建设,落实差异化防治措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一企一策”“一库一策”污染整治方案,加快推进天雄锰业老渣场、天雄锰业尾矿库、万泰锰业渣场、海北锰业渣场、湘台锰业渣场5家企业历史遗留锰渣场整治,做好锰矿尾矿整治验收工作。建立巡查检查、隐患排查、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整治成效。

加强放射性污染源控制和新污染物监管。动态更新登记辖区内放射源,完善放射性污染源管理数据库。开展放射性废物、废旧放射源、闲置放射源清查,推动废旧放射源回收再利用,确保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闲置放射源100%得到安全处置。加强输变电、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产生电磁辐射的基础设施环评及“三同时”管理,严格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建立电磁辐射环境舆情应对机制。按照市级统一部署,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开展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严格执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风险管理制度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全面落实《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认真执行有关新污染物的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三、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一)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立足“两流域、三江四盖”,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提升品质,筑牢以乌江、阿蓬江等自然水域,以毛坝盖、青华盖、龙头山等自然山体,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为支撑,交通廊道、绿色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的多维生态空间体系。加大“三江四盖九地多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网络化总体生态格局,筑牢长江上游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严格控制与“三江”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严厉打击侵占水域岸线等行为,打造水系生态涵养带。清理整治“四盖”违法建设活动,严禁生态破坏行为。

(二)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要求管理,严禁随意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用途和范围。继续推行项目生态保护红线查询服务,涉及重大的民生保障项目或者重大战略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必须开展不可避让论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加大红线范围内违建、毁林、捕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执法力度。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完善集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三黛沟市级自然保护区、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等“九地”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功能分区,细化管控措施,依法依规解决自然保护地设置不合理、划定不科学等历史遗留问题。定期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问题。

(三)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实行林地分级管理,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红色薄皮马尾松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鹅掌楸市级良种基地提档升级,开展油茶、五倍子等优良品种选育,做好优良品种储备申报,力争审(认)定林木良种数量达到4个以上。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乌江等流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完善森林火灾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建设火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全域负氧离子检测,开展多点位、常态化检测负氧离子工作。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建设完善1个县级病虫害监测(预警)站、5个基层监测点。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以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湿地为重点,采取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的方式,规划建设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站,建立全域湿地生态监测评价网络。以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酉水河湿地公园为重点,开展生态脆弱区湿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永久性截断水源等破坏湿地行为,禁止向湿地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等。加强占用湿地的建设项目审批,对确需占用、临时占用湿地的,应当开展湿地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制定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强化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摸清全县草场草地家底,建立草原资源管理数据库和重要草场名录,研究制定草场资源保护修复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严格保护涉及耕地保护、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的重要草场草地,严格限制和科学引导其周边开发项目建设。依法拆除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责令恢复草场植被。结合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以及菖蒲大草原旅游景区景点打造,建设优质人工草地。

加强生态退化区域治理。加强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名胜区、甘龙河桃花源—巴尔盖森林公园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预防管护。结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阿蓬江、细沙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水土流失治理特色“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流域。巩固毛坝乡饰面用灰岩矿山等绿色矿山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大林村采石场、铜鼓水泥厂等181处历史遗留矿山治理修复,引导现有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开展治理工作。借鉴泔溪镇青花椒产业基地、板溪镇叠石花谷等石漠化治理成功案例,探索石漠化区域生态化利用模式,到2025年,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板营、巴尔盖、桃花源、酉水河、山黛沟、龙头山、青华山、酉阳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和编目数据库,系统掌握全县生物多样性信息。推进毛冠鹿、麝、猪獾等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抢救性保护,保护繁育水晶兰、中华纹母、香果树、白豆杉、红豆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持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提升外来入侵物种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水平。

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一)培育壮大生态农业

推动山地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壮大“1+9+X”山地农业产业体系,专注发展主导产业油茶,实施油茶三年生产行动,持续完善“酉阳茶油地方标准”,创建“酉阳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中药材、生态米、蔬菜、生态渔业、荞麦、烤烟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拓展延伸茶叶、油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链和价值链,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域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实施农产品增量提质工程,2025年建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补齐农村电商发展短板,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池塘低碳循环养殖等模式,扩能转型以生猪为代表的养殖产业,培育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优选一批油茶、茶叶、贡米、蜂蜜等酉阳特色农产品开展包装设计,开发具有酉阳特色和辨识度的“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产品。

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围绕“茶、米、油、蜜”等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酉阳800”品牌标准化基地。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制定、落实种植养殖“药肥双控”标准,推广有机肥、种植绿肥、堆肥等替代,打造“药肥双控”示范基地,2025年全县化肥、农药年均施用量减少0.2%。加快建成“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检测中心,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相关认证。推广使用易降解、易回收、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农用棚膜,完善“公司+站+点”的三级农膜回收体系,2025年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90%。加强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的巡查监管,培育专业化秸秆回收利用服务企业,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企业开展粪污全量还田、粪污堆肥利用、异位发酵等资源化利用,2025年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2%。

(二)提档升级生态旅游业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推进县域景点直连线、景区大环线建设,实施“一环七射”景城大环线建设。保护乌江画廊和武陵山区生态环境本底,建设乌江、阿蓬江、酉水河三大民俗生态旅游示范带。提质打造桃花源、龚滩古镇、菖蒲盖、酉水河湾、金丝楠木湾、龙潭古镇、南腰界等重点景区。依托菖蒲盖草原、花田何家岩村等特色资源,联动打造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策划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推动县内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国家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到2027年,联动打造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100个,打造5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各乡镇(街道)打造旅游景区(景点)1个以上。

促进农文旅融合。保护好桃花源、龙潭古镇、龚滩古镇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桃源文化、巫傩文化、古镇文化、盐商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推动酉州苗绣等项目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文旅创新融合示范区。讲好赵世炎故事、南腰界故事,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酉阳段),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有序推进菖蒲旅居地开发建设,提档升级叠石花谷景区,支持圆梁山、巴尔盖片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一圈五廊十片”乡村旅游空间,全力推进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乡村+”“+乡村”战略,壮大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亲子旅游,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农业产业为元素,布局“酉阳800”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打造“酉阳800”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形成成熟的“酉阳800”休闲旅游路线。

培育壮大康养旅游产业。常态化推出高品质的森林氧吧、山地运动、温泉度假、绿色康养等休闲旅游产品,新增一批高端民宿、森林民宿、康养民宿,开发温泉康养、山地运动、低空飞行等户外健康产品,打造武陵山区康养度假基地。围绕“桃源健康生活”主题,以大健康产业构建为核心,打造桃源康养度假生活业态,将小坝康养新城打造成为武陵山区腹地知名的康养度假中心。探索建立康复养生游、医疗保健游、休闲调理游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2023年创成市级森林康养基地,2027年创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三)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巩固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新、改、扩建项目需采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推进酉阳智慧园区建设,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山川矿业技改项目、武陵光伏技改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万博再生资源电解锌、茗厚废催化剂处理提取铂项目落地,以贵金属循环经济、锌产业综合利用、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大气污染处理设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为重点,打造贵金属加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麻旺渝东南现代物流园和板溪园区综合物流市场功能,提升现代物流业绿色化水平,打造服务渝东南绿色服务强县。依托板溪工业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利用、绿色产品与绿色技术研发等方面,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周期绿色发展,到2026年,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

(四)节约利用资源能源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坚持因地制宜、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合理布局一批清洁能源项目。持续推进开发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继续推进菖蒲盖、龙头山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有序推进100万千瓦风电开发,积极推进荆竹坝、李家盖、龙洞湾等风电项目落地,力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戏沙湖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促进现有水电站发电提质扩能。推动能源循环利用,推动九鑫水泥、滕泰矿业等企业推进余压余热利用。推动凯迪生物投产运行,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循环处置和焚烧发电,建立铜鼓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积极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塑料改性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探索开展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节能管理软、硬件水平,全面推行绿色办公,到2027年,创成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5个以上。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等任务。

五、生态生活体系建设

(一)推进城乡环境设施建设

统筹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实施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扩容工作,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延伸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二三级污水管网扩建工作,促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强化对第三方运维单位监管,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维,到2025年,城市集中式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乡镇集中式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系统,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持续优化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补齐麻旺镇、偏柏乡等集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推进酉阳铜鼓华茂垃圾协同循环处置基地项目、环卫基地建设。深化“无废细胞”创建工作,2025年建成“无废城市”。

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新建苍岭镇等10个集镇水厂,实施铜鼓镇等10个乡镇水厂改造。加强农村水厂水质监测,确保各水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加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全面开展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升饮水利用水平。实施智慧水务建设,逐步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和管网漏损监测预警,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推进绿色生态系统建设

提升城市绿地品质。加强县城周边二酉山、金银山、钟灵山、翠屏山等重点区域的绿化连通工作,筑牢城周森林屏障。持续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科学考虑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服务半径,综合布局,实施“增园添绿”工程。推进实施“坡坎崖”绿化美化、“接街头绿地提质”民生实事、“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等重点工作,新建一批公园游园。以道路两侧绿化、附属绿地、滨河绿地为重点,改造提升部分建设质量较差、配置不够合理的绿化项目。

加强城市园林常态化管护。系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化、常态化管护,常态化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植被“体检”,推进土壤与病虫害监测工作。加强对城区临时占绿到期后绿地恢复情况的检查,继续做好绿化审批等工作。加强城镇入口道路绿化带、广场绿化、河滨公园等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开展土壤监测、病虫害治理、植物修剪、科学施肥等专项管护工作系列培训。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推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维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严格落实全县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总体部署和要求,推进村庄“路边、水旁、宅旁、村旁”绿化,开展裸露山体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种植乡土树种,建设小型休闲生态绿地。依托山地特色植物资源,融入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打造木叶茶韵田园小镇、板溪红叶花谷小镇、楠木杜鹃休闲小镇等特色小镇。

(三)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完善农村片区生活垃圾桶、垃圾转运箱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加各聚居点垃圾桶清运频次,持续提升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率。推动有条件区域通过纳管、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农村污水的有效处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铲除农村户外广告,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突出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推行“设计师驻村”模式,引导更多巴渝传统工匠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到2027年,建成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注重体现乡村特点,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幸福家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个。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窄路拓宽、农村产业路升级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推进行政村通客车提质,改善出行条件。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推动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四个三”新模式,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工作,探索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到2027年,数字乡村覆盖50%以上行政村。持续深化“酉云·满天星”工程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发展一批网红品牌、带货达人、直播微商。

(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式管理,各级各部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属于节能清单中产品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节能清单所列的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载明对产品的节能要求、对节能产品的优惠幅度,以体现优先采购的导向。对于未列入品目清单的产品类别,综合考虑节能、节水、环保、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因素,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在采购需求中提出相关绿色采购要求,促进绿色产品推广应用。到2023年,全县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0%以上。

鼓励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动公交、出租、物流配送及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扩大公共交通电动汽车运营试点范围。鼓励群众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引导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支持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推动外卖、快递、物流等行业包装减量与可降解包装替代,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加强服务业清洁生产宣传,推广环保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鼓励消费者旅行自带洗漱用品。

六、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加大生态文化建设力度。以打造“全域桃花源”为目标,持续挖掘土苗文化、桃源文化和红色文化三大文化内涵,融入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塑造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品牌。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桃花源”建设相结合,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到2027年,建成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可大、花田、苍岭、双泉、酉水河、钟多、桃花源等乡镇(街道)建立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村落,到2027年,全县范围内建成国家、市级传统村落51个。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院校)培训课程,持续提升党政人员生态文明意识。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网络,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类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教学培训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全社会,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完善为村明德书院的研修、民宿、休闲、交流服务功能,打造传统文化与人文的课堂、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将为村明德书院打造成全国村级书院典型。

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自觉约束生活行为,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积极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调动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推动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政务微博、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新型媒体渠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宣传,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组织开展“6.5环境日”“4.22地球日”宣传活动,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科普活动,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与“酉阳800”项目,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两山转化典型案例等方面,制作“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宣传专题片。

(三)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完善公众参与体制机制。创造有利、宽松的政策环境,拓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途径,加强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支持保障措施,发展壮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基层社区(村)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村规民约,自发实施、共同监督,逐步建立起良性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深化酉阳菖蒲盖片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累计入选5个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巩固龚滩镇、酉水河镇等21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成果,实施“一深化三提升”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2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乡镇。

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示范,依托生态文明“十进”“十创”,继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企业、生态文明旅游饭店、生态文明示范机关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巩固和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校园,倡导崇尚自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新风尚,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第五章 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围绕酉阳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突出重点指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制定包括5大类、60个重点工程项目,其中生态安全建设重点工程共规划28项,投资约43.59亿元;生态空间优化工程规划8项,投资约5.27亿元;生态经济建设重点工程规划12项,投资约9.68亿元;生态生活提升工程共计8项,投资约9.81亿元;生态文化培育工程共计4项,投资约470万元。预计总投资68.38亿元。

二、效益分析

《规划》将推动全县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工业、农业生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土壤、声环境将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先进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的推进落实,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刺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不断增加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增强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各级各部门组织协调,根据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二、严格考核监督

细化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工作任务并落实责任主体,对重点工作进展动态跟踪督办,定期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乡镇及各部门创先评优、人事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规划实施情况日常工作调度机制和定期评估工作机制,及时查找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三、落实资金保障

紧密结合创建重点任务,合理调整和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加强项目包装,动态更新创建重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市级水、气、土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四、科技支撑保障

鼓励企业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强与重点院校、国家及市级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建立生态治理领域专家领衔的专家库,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五、舆论宣传引导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深入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开展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公众以个人、社区、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格局。

- 1 -

附表

附表1酉阳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重点项目储备库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实施周期

牵头单位

一、生态安全建设工程

1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新能源建设

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有序推进荆竹坝、李家盖、龙洞湾等风电项目开发,积极争取戏沙湖抽水蓄能电站调整纳入国家专项规划。

288000

2022-2025

县发展改革委

2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逐年编制全县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温室气体排放基数,支撑碳达峰工作。

50

2022-2027

县生态环境局

3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新建污水管管径为D200-D400,总长约24660米。新建检查井1809座,提升泵站2座,完善相关附属工程建设。建设范围包括白鹿庄、张家坪、红紫坨、杉树湾庄、赵家坡、熊家湾、洞底村等7个片区。

9250

2022-2023

县住房城乡建委

4

小坝新城污水一期工程

新建2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及配套18公里DN300-DN1000污水管网及设施建设。

5250

2022

县住房城乡建委

5

乡镇二、三级污水管网扩面建设项目

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二、三级管网192公里,新建污水检查井2800座,污水沉泥井864座,一体化提升泵站35座。

15000

2022-2027

县住房城乡建委

6

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完善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建设工程。

9000

2022-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

7

龙江园区企业综合排污

新建龙江园区综合排污管网,与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管网连接。

1500

2022

工业园区管委会

8

物流园区企业综合排污

新建麻旺园区综合排污管网,与麻旺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管网连接。

1500

2022-2023

工业园区管委会

9

流域水生态修复

在阿蓬江、甘龙河、龙潭河、酉水河等主要河流建设6座生态观测站,主要观测河道生态流量、水生生物多样性。

150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

10

开展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包含五福镇、酉酬镇河、龚滩镇、清泉乡等4个乡镇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16878

2022-2026

县水利局

11

开展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含小河坝河上游、酉阳河等重点河段治理工程,以及酉阳县城拓展区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小河坝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

3000

2022-2023

县水利局

12

开展流域面积50-200平方公里中的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长度106.3公里。

28072

2022-2030

县水利局

13

垃圾油污接收船及配套设施

新建乌江、酉水河(上下游)、阿蓬江4艘垃圾油污清理船;4座垃圾油污临时储存站(临时储存数量10吨);15个地锚。

500

2022-2024

县交通局

14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扬尘示范工程

严格落实施工扬尘控制“十项规定”,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要求,巩固(创建)扬尘示范工地、道路各5个。

200

2022-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城市管理局

15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强化工业企业VOCs治理,分门别类对酉兴路、钟灵山大道东路等区域的涉气中小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推进油品储运VOCs综合治理。新建加油站同步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

950

2022

县生态环境局

16

综合交通信息系统项目

建设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立“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大数据分中心和交换共享平台。

900

2022-2025

县交通局

17

机动车尾气治理

配套机动车尾气检查设备,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开展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落实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20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

18

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7个,新建智慧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

200

2022-2023

县经济信息委

19

土壤污染和地下水综合防治

土壤污染详查与修复

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完善数据库。推广施用改良剂、翻耕、种植绿肥,以及品种调整、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叶面调控等措施,以乡镇为单位分年度制定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并推进落实。

500

2022-2023

县农业农村委

20

严格落实把医药、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县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推动责任主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逐步推进污染地块土壤修复。

2500

2022-2023

县生态环境局

21

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估

对包含重庆天雄锰业有限公司锰渣场尾矿库在内的涉及“一企一库”“两场两区”等六类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开展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主要内容为通过现状调查、水文地质勘察、环境监测井建设、采样测试分析、综合评估等,查清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识别地下水环境风险与管控重点,提出管控对策措施。

40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

22

固体废物处置

“无废城市”建设

开展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公园、无废饭店、无废村庄创建。

200

2022-2027

县生态环境局

23

环卫基地建设

开展占地7079.5平方米的环卫基地建设工程,包括: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维修车间及综合管理房、环卫车辆洗车场、大件物品拆解站、市容秩序暂扣物品管理房、环卫作业车专用停车场等。

3000

2022-2025

县城市管理局

24

华茂垃圾协同循环处置基地(铜鼓)

在铜鼓镇新建协同循环处置基地1座,设计处理规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300吨/天,协同处置餐厨垃圾100吨/天,医疗垃圾5吨/天,畜禽粪污200吨/天,年处理畜禽粪污7.3万吨,年产有机肥2万吨。

20000

2022-2024

县城市管理局

25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点建设

实施总占地面积6200m2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点建设,其中危险废物暂存区占地面积1020m2。贮存规模为危险废物年最大中转规模5000吨,最大暂存规模为300吨。

1700

2022-2024

县生态环境局

26

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开展酉阳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建设,包括废旧物品回收、初加工、分类、拆解等一条龙废旧回收体系,估算建设总规模3万平方米。

500

2022-2025

县商务委

27

锰企业及锰渣场整治

开展全县金属锰监测,形成评估报告。

10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

28

实施天雄锰业老渣场、天雄锰业尾矿库、万泰锰业渣场、海北锰业渣场、湘台锰业渣场5座锰渣场整治。2022 年底完成电解锰生产企业动力装置、生产工艺装备、设施设备、生产区构筑物(建筑物)拆除,2023年底电解锰尾矿库渣场污染整治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底全部完成电解锰渣场综合整治。

25000

2022-2025

县经济信息委、县生态环境局

二、生态空间优化工程

29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生态红线管控

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500

2022-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0

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修复

自然保护地保护与恢复

实施森林公园林相改造20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巡护道路400公里;生物多样性监测点(站)50个;湿地消落带治理500亩;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工巡护等。

12000

2022-2025

县林业局

31

国土绿化提升工程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抚育50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20万亩。

15000

2022-2025

县林业局

32

推进乌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完成3万亩营造林建设。

2238

2022-2025

县林业局

33

退耕还林修复工程

开展15万亩退耕还林修复工程。

5000

2022-2025

县林业局

34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35.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

9375

2022-2025

县水利局

35

矿山治理

推进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完成1平方公里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570

2022-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6

石漠化治理

完成1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

8000

2022-2025

县林业局

三、生态经济建设工程

37

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智慧园区建设

建设酉阳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成园区智能化管理平台。

2000

2022-2025

工业园区管委会

38

发展壮大生态农业

智慧农业建设

围绕主要特色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4个关键环节融合应用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面积1万亩以上,推广节本优质绿色高效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建成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聚焦农业科技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2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

39

农业绿色发展

建设1座县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5座干粪处理站点,设计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年产有机肥6万吨,完善相关配套收集运输设施。因地制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等化肥减量措施。培育专业化秸秆回收利用服务企业,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推进农膜以旧换新,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使用。

3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县畜牧产业中心

40

生态茶叶基地

新建茶叶种植基地50000亩、初制茶叶加工厂7座、精制茶叶加工厂1座、茶叶深加工厂1座。

31648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

41

种养结合优质生态产业链建设

发展有机、绿色鲜食玉米种植基地3万亩、产量3万吨。新建2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区、冷链贮藏区、物流分拣包装区、青贮饲料加工区、种植基地实行机械化改造。新建2000头肉牛养殖区、检验检疫区、青贮饲料存放区、有机肥料生产区。

3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

42

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建成酉阳中蜂产业体验园一个,蜜蜂授粉试验示范基地5个;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个;建设休闲畜牧示范园1个。

5000

2022-2025

县畜牧产业中心

43

生态渔业建设

实施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对现有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3000亩,新建标准化池塘1000亩。新建和尚坪电站下游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井岗河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新建高标准稻鱼工程5000亩。

5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

44

推进绿色服务业发展

楠木湾美丽乡村旅游区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原寨生活体验区、农耕生产美景区、乡野农趣乐活区、巴渝民宿度假区、丛林探秘运动区、艺术稻田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29223.64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

45

西部陆海右通道物流连接支点建设

立足麻旺铁路、板溪公路物流及园区现有产业配套基础等优势,打造西部陆海右通道公路物流重要连接支点,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物流、绿色制造、绿色加工业等产业。

2000

2024-2025

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交通局

46

落实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农村水电建设工程

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及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建设。

9031

2022-2025

县水利局

47

九鑫水泥低温余热发电

安装SP余热锅炉1台、AQC余热锅炉1台、纯凝式汽轮机1台、发电机1台,年发电量2990万kw∙h。

1900

2022

县发展改革委

48

铭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

启动部分产品精加工和办理相关证照过户手续,办理相关手续和部分设施设备检修、购置,通过对废催化剂进行处理并提取铂。

3000

2022-2024

县经济信息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生态生活提升工程

49

城乡环境设施一体化建设

城市供水项目

更新改造县城桃花源及钟多组团范围内供水管约18.13km,更新改造县城老旧小区供水管约12.8km,小坝新城新建供水管约20km,小坝供水厂1.5万方/日改造。

6000

2022-2025

县水利局

50

乡镇供水及农村饮水

规划新建标准化水厂10处,新建管网长度641.30km;改造及管网延伸工程数量10处,其中改造管网长度72km。

24465

2022-2025

县水利局

51

城区老旧小区改造

对城区7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49.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水电气和消防管网改造,内部道路改造,地面绿化,公共照明、消防、安防及无障碍设施设备,雨污管网、检查井及生化池改造,垃圾收运设施,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及文化体育设施,小区停车位安防设施更换或增设,电梯加装等。

12000

2022-2024

县住房城乡建委

52

绿地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绿化提升行动

优化提升现有绿地质量,打造特色鲜明“美丽公园”和多彩缤纷“美丽街道”。实施道路两侧绿化、附属绿地建设、滨河绿地系统建设等系统增绿工程。

2000

2022-2025

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利局

53

乡镇集镇公园建设

开展乡镇集镇公园建设,包括每个集镇修建公园1个,共修建38个。

5000

2022-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

54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持续完善农村片区生活垃圾桶、垃圾转运箱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各聚居点垃圾桶清运频次,持续提升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率,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27600

2022-2025

县城市管理局

55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农村常住人口200户(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集聚点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农村常驻25户以上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

6000

2022-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

56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270个行政村环境改善、容貌整治等。

15000

2022-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

五、生态文化培育工程

57

两山基地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命名,建成一批示范项目。

50

2023

县生态环境局

58

“绿色细胞”创建

引导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一系列绿色细胞创建活动。

200

2022-2025

县机关事务中心、县教委、县经济信息委

59

生态示范乡镇创建

巩固龚滩镇、花田乡、酉水河镇等9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成果。以巴尔盖、菖蒲盖、圆梁山、南腰界等区域为重点,系统推进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20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

60

生态环境宣传教育

围绕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深入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引导和鼓励公众以个人、社区、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参与到其中。

20

2022-2025

县生态环境局

合计

683870.64



附图1酉阳自治县区位图

附图2酉阳自治县行政区划图

附图3酉阳自治县水系图

附图4酉阳自治县高程图

附图5酉阳自治县生态空间分布图

附图6酉阳自治县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重大项目分布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链接

相关新闻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