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4270946163XQ/2021-0012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酉阳县农业农村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12-31
[ 发布日期 ] 2021-12-31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字号:

酉阳府办发〔2021〕1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酉阳自治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酉阳自治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酉阳自治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重要农产品有效保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提高。

第一节发展成就

一、取得成绩

(一)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稳定以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丰富农产品品种。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保持五年稳定增长,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36.95万吨,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到43.7万吨、8.55万吨、6.45万吨、0.42万吨。

(二)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通过夯实增收基础,开拓多元增收渠道,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0元,比2015年的7269元净增4351元,增长59.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2015年的2.9:1降到2.6:1。

(三)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建成“6+N+1”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1,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大。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2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3.77%。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30.525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5.65亿元。

(四)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现代化制约瓶颈有效突破。2020年,全县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65%,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注册农业企业224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县级龙头企业53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30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89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家庭农场18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23家。农产品加工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5%、85%、40%、45%,农业劳动生产、农业土地生产分别达到1.2万元、3200元。有效期内“三品一标”98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1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累计获得重庆名牌农产品4个,重庆著名商标5件。

(五)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酉阳县扶贫产业资金投入以每年20%速度增加,全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对农业产业扶贫投入达94773万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2838个,建成油茶、茶叶、烤烟、青花椒、蔬菜、中药材、经果等扶贫产业基地达135万亩,建立扶贫基地1345个,打造扶贫产品品牌97个,构建起“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各类主体与农村低收入人群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扶贫产业覆盖、带动农村低收入人群12.5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六)乡村振兴起步良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了机构搭建,落实专班专人具体抓,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到“十大工程”的实施,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同时着力后扶贫的统筹推进,车田乡、浪坪乡作为首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从规划、政策、工作、保障四个方面予以深入衔接。累计培养本土人才6388人,培育高素质农民3610名、乡村建筑工匠171名、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80名;建立党建示范点42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39个。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0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4%,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35%,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9%,村容村貌干净整治有序。

(七)农业农村改革活力凸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270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全部登记赋码,涉及农户200711户,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58378人,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266个。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调查确认农户17.35万户,外业测绘、内业矢量化耕地面积197万亩。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深化,试点范围扩大到14个行政村。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欠账仍然较大,地域间、村组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尽管中市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但由于受到酉阳广域的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薄弱的县级财力影响,农业农村单位面积的投入仍然较低。

(二)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整体不高,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极其缺乏;受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严重不足,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技术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的困境。

(三)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开发不够,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品牌影响力弱,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乡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量多质差,带动力不强,产业惠及覆盖农户面不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节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一)乡村全面振兴拉开序幕。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全面振兴,酉阳自治县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酉阳这片重庆最大的“乡村”迎来了重大机遇,为深入补齐短板、提升优势提供无限机遇。酉阳要发展,乡村必须发展;酉阳要现代化,乡村必须现代化;产业要提升,农业必须提质增效。

(二)共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来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战略,是根据成渝两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互补和区位条件提出的协同发展方式,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中心城市的巨大消费需求,为深度融入谋求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绿色生态产品供应基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机制正在形成加快主城都市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支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文旅融合发展。酉阳县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区域,拥有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产业基础较深、文化资源富集、自然资源繁多、独特四省市交界的区位优势,随着“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酉阳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优势凸显。

(四)市委主要领导为酉阳县发展把脉导航。市委陈敏尔书记亲自调研酉阳、关心发展,为酉阳把脉定向、精准指导;酉阳深入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调研精神,确立了“成为一面旗帜、用好两个宝贝、把握三大要领、抓好四件大事”的1234战略目标。

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是酉阳农业农村强基础的五年、是补短板的五年、是建机制的五年、是求突破的五年、是促融合的五年、是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五年。

二、面临挑战

(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农业生产环节效益低且收益不稳定。由于一家一户农民的单位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农民种地缺乏积极性,加之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对国内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冲击,农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增产不增收。因此,在农村居民收入基数逐年提高的前提下,如何保持较高水平的年均增幅,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回归到合理水平,是“十四五”时期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酉阳的天气特别明显地表现为5-6月和9-10月阴雨天气增多,对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重大障碍,如何杜绝个别地方在一些产品上的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十四五”期间,必须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全面健全完善启动监管体系建设。

(三)农村土地产出率提升困难酉阳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高标准农田仅21.5万亩(占耕地面积13.6%),农业平均单产低、土地产出率低、有效灌溉面积小是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要重点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加强小流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可调控程度。

(四)社会化服务急需扩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基层公益性服务组织服务能力、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等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必须加强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培育综合高效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提高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政策环境。

(五)“三农”融资难仍将持续存在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的虹吸效益、资本的趋利性和农业投资的风险性,农村融资难、融资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成为困扰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十四五”时期,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减轻农业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负担,扩展农村实体经济薄弱的利润空间,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绘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蓝图

十四五”时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三节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陈敏尔书记调研酉阳的工作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市场运营、规划先行、品牌引领、治理同步”工作思路,锚定“成为一面旗帜、用好两个宝贝、把握三大要领、抓好四件大事”的1234战略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园及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为引领,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耕地地力和种业建设为手段,做到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城市提升与乡村振兴共进,群众增收与市场主体共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努力绘就酉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壮美画卷。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城乡融合原则充分发挥县城核心区的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区域良性互动。

(二)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激发农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培育以农民为基础的家庭农场发展,让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三)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好“生态宝贝”,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发展全过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瓶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充分发挥人、地、钱三大要素的基础上,集聚更多的先进农业产业要素,变革传统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探索创新农业服务模式,释放新活力和新动能。

(五)坚持融合发展原则拓展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教育功能,强化服务城市功能,用好“人文宝贝”,坚持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景城融合,让厚重生态文化赋能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旅游业“接二连一”,景城融合发展,让生态人文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二、重点目标

(一)农业高质高效全面推行优质高效生产体系,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万吨以上,肉类、禽蛋、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到9.7万吨、0.5万吨、48万吨、10万吨,猪肉、牛羊肉、禽蛋基本自给,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8.2%左右。

(二)乡村宜居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取得实效,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7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65%。

(三)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到2025年达到1.8万元,年均增速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全市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1左右,农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三、主要指标

酉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

指标属性

农业现代化

高标准农田比重

%

13.6

32

/

预期性

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

30

40

/

预期性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45

60

/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5

60

/

预期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

35.7

50

/

预期性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

40

50

/

预期性

耕地综合生产率

元/亩

3200

4000

4.56

预期性

智慧农业覆盖率

%

10

30

/

预期性

农产品优质率

%

70

80

/

预期性

设施农业比重

%

32

50

/

预期性

新型职业农民比重

%

12

30

/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率

%

45

60

/

预期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万个

1.3

1.8

9

预期性

农村现代化

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

%

95

100

/

约束性

村民小组公路通畅率

%

80

100

/

约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0

95

/

约束性

农村自来水水质达标率

%

60

100

/

预期性

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

%

80

90

/

约束性

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

%

65

85

/

预期性

农村宽带覆盖率

%

40

70

/

预期性

农村移动通信覆盖率

%

80

100

/

预期性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

30

60

/

预期性

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98

/

预期性

养老保险覆盖率

%

98

100

/

预期性

学前儿童入园率

%

95

100

/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2.19

53

/

预期性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9.1

35

/

预期性

农业农村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1.2

320

12

预期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67.5

100

5.9

预期性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40.21

50

4.45

预期性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

亿元

25.65

40

8.3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20

18000

9.1

预期性

农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36.95

37

1.1

约束性

蔬菜总产量

万吨

43.7

48

2

预期性

肉类总产量

万吨

6.45

9.7

8.5

预期性

水果总产量

万吨

8.55

10

3.4

预期性

水产品产量

万吨

0.2

0.3

5.9

预期性

禽蛋总产量

万吨

0.42

0.5

4.56

预期性

烤烟总产量

万担

10.6

13

4.53

预期性

农村生态文明

森林覆盖率

%

63.09

65

/

预期性

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

%

35

70

/

预期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

10

35

/

预期性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68.4

100

/

预期性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

90.9

92

/

预期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85

90

/

预期性

农膜回收率

%

82

90

/

预期性

第五节重点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

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农业农村加速向现代化迈进。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见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二)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注重产业后续管护培育,以“1+9+X”为重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继续支持脱贫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电网和电气化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

(三)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平稳推进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抓重点、求突破、见效果、树样板、出经验”和“学有经验、看有亮点、晒有形象”要求,围绕“一强二美三新”目标,开展全域乡村振兴试点示范。

(五)启动桃花源城市更新建设。将桃花源城市更新建设作为酉阳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努力推动两年成型、三年成城、五年成市。

二、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产量、面积只增不减,“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一)稳定特色粮油生产。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加快建设酉阳现代山地特色粮油产业带,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口粮基本自给,全县优质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油料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创新经营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分类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稳步提高酉阳县特色粮油单产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畜牧产品保障水平。按照“绿色兴牧、质量强牧、生态立牧、依法治牧”的总体要求和“生猪为主导、牛羊等草食牲畜为特色、家禽和中蜂为补充、休闲观光畜牧为拓展”的发展思路,构建生产方式更加清洁、产品供给更加安全、产业效益更加突出、队伍体系更加健全、科技装备更加先进、畜禽产品稳定供应的生态高效畜牧业新格局。

(三)稳定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大力推进蔬菜保供基地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调减露地大路菜生产,扩大设施精细菜规模,做大做强特色蔬菜,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打造“龙潭、麻旺、万木”等河谷浅丘平坝早春设施蔬菜、“板桥、小河”等低山加工原料蔬菜、“菖蒲盖、圆梁山”等高山错季鲜销蔬菜三大基地,切实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做大武陵山区高山生态蔬菜优势区。

(四)保护和提升耕地数量与质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水保肥措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加强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

(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宜机化改造,采取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等措施,改善机械化生产作业条件。以“七化”目标为要求,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完善管护机制,落实建后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作用。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三、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用好“两个宝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度挖掘生态和人文资源领先优势,坚持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景城融合,让厚重生态文化赋能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旅游业“接二连一”,景城融合发展,让生态人文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充分挖掘酉阳县境内的生态、自然、旅游、农业、民族民俗、历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等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土家族、苗族民族民俗风情,体现山区特色,突出绿色本底,建设山地生态特色农业走廊、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公园。

(二)推动“文旅+”赋能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1+9+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示范镇村。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全季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壮大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旅游休闲食品、调味品、绿色康养食品,着力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品牌。

四、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相互融合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融入川渝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保障体系,提升区域农业整体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打造成渝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借助酉阳县发展较好的油茶、粮油、烤烟、茶叶、花椒、中药材、生猪、山羊、肉牛、中蜂等山地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发展优质特色粮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共建国家优质商品猪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酉阳优势花椒产业,联合重庆江津、四川汉源县、盐源县、金阳县等重点区县,共同打造“成渝麻辣经济走廊”,建设成渝地区重要的花椒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地和民族中药(苗)特色示范基地,打造优质成渝地区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充分发挥酉阳特色烤烟产业,与湖南中烟、重庆中烟、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等强势工业企业共建“高效、智慧、生态”优质烟叶原料基地。

(二)实施成渝农产品市场联动。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争创国家有机农业基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对接融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层智能化监管网点建设。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巴味渝珍等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强化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设施设备。融入川渝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推进酉阳与成渝地区的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积极参与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天府(四川)田园农业博览会等农业展览会。

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补齐酉阳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绘就乡村宜居宜业美好画卷。

(一)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统筹酉阳县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特别是桃花源新城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规划,按照“人口集中居住、服务集中配套”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老百姓,人口流失特别严重和5户以下散居地方的老百姓,有序引导搬迁至生态宜居的集聚地,建设美丽新村。

(二)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道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通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在条件适宜的高山发展风电,水资源丰富的河流发展水电,探索发展农业+光伏等新能源新模式。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沿路、沿河、在景区、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区域有序推开,全面扩大农村改厕覆盖范围,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

(五)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提升农村养老托育服务,强化农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六)构建完善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加强农村专业市场建设,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深入推进农商对接互联。

六、助推长江上游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

坚持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二)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推进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推进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引导培育秸秆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加快普及标准地膜,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减少“白色污染”,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三)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完善全县农业资源保护信息数据库。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启动实施外来入侵物种全面调查。

(四)实施乡村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推行林长制,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加强乌江、酉水河等重要河流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治理。进一步完善“三级双总河长、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将河(库)长体系全面延伸至村一级。开展乌江、酉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氮磷流失。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章推进特色高效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进程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与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嫁接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第六节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

一、明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按照“一圈三区多节点”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总体区域功能布局,科学构建“1+9+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油茶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青花椒、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米、蔬菜、生态渔业、烤烟、荞麦”九大区域性特色产业,科学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融合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业。

二、科学构建农业空间

围绕“六个特色生态区”2,加快建设武陵山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验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和特色加工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基地,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工作开展,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依托历史悠久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旅游、农业传承和休闲文化功能,形成“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重庆市休闲康养示范区”。

三、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按照“一圈三区多节点”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总体区域功能布局,打造酉阳城郊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圈和酉东浅丘平坝高效精品农业发展区、酉中中高山生态农牧发展区、酉西低山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做优板溪农产品加工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做强车田、花田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做精花田菖蒲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变商品、农产品品牌创建、休闲农业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等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打造全国生态茶油强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县和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第七节全力打造油茶主导产业

通过林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油茶园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推广油茶优新品种,开展原料基地林建设、示范林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油茶加工利用、科技支撑建设等五项工程,突出酉阳生态油茶优势,开发品类丰富的多功能油茶产品,规模化推进高标准油茶园建设和老油茶园改造,提升油茶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链,重点布局在酉东北丘陵低山区域,全力推广营销“酉阳茶油”品牌。“十四五”期间,以酉阳油茶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油旅融合化为抓手,建设酉阳油茶公园,将酉阳打造成“全国生态有机油茶大县”。到2025年,油茶面积50万亩,年产油茶籽10万吨;实现木本油料产业综合产值15亿元。

第八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发挥高、中、低海拔的立体气候优势,围绕“品牌、特色、规模、效益”四个环节,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进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公用茶叶品牌。“十四五”期间,在“宜居-丁市、铜鼓-花田-黑水、木叶、楠木-龙潭-麻旺、五福”中山以上区域,打造生态茶叶产业示范带。对宜居绿茶传统手工炒制设施进行创新改造提升,丰富茶叶品类。到2025年,全县建成生态茶叶基地30万亩,年产茶叶1万吨,实现茶叶产业链产值10亿元以上。

二、着力提升青花椒产业

选择九月青、天之骄、藤椒等青花椒优新品种,按照“大基地、适规模、多主体、单品类、集群化”的优势产业发展思路,采取鲜销与加工兼顾的措施,主要布局在酉东北浅丘、酉西南低山两个优势产业带,推广标准化轻简栽培技术。“十四五”期间,加工产品创建2个以上著名商标,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力打造青花椒全产业链。到2025年,稳定青花椒在地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10万吨以上,青花椒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生态花椒之乡”“全国重要的花椒加工基地”

三、稳定发展中药材产业

围绕重庆市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渝十味”和“十味区域优势药材”,狠抓品种改良和规范化栽培,全力推进药源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规范种植。主抓“青蒿、白术、玄参、金荞麦”等道地品种,大力发展紫苏区域优势药材,着力发展“天麻、百合、艾蒿”等药食(保健)两用型和“菊花、桔梗、瓜蒌、芍药、牡丹”等药旅结合型品种,适度发展“三木”和“五倍子”药材,主要布局在酉西低山和酉中中高山优势区域。大力招商引资,切实培育中药饮片和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链。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占地面积达到30万亩,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加工企业1家,力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中药材基地县。

四、引导发展生态畜牧业

(一)生猪进一步巩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成果,引进龙头企业,新建一批高起点、规模适度、设施一流、管理规范、品种优良的现代化种猪场,以“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推广商品猪家庭农场代养,扶持发展中小规模养猪场。开展“酉州黑猪”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酉州黑猪”新品系。适度发展香猪等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十四五”期间,建设祖代种猪场2个,各场常年存栏祖代种猪300头;建设公猪站1个,精液配送站点20个;新建存栏3000头以上的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建设存栏2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20个。到2025年,年出栏生猪达到100万头以上。

(二)山羊立足酉州乌羊资源优势,以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为重点,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建设酉州乌羊资源保种场和渝东黑山羊保种场各1个,分别常年存栏酉州乌羊和渝东黑山羊种羊400只;建设酉州乌羊保种扩繁场3个,各场常年存栏酉州乌羊种羊300只以上。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发展黑山羊,引进国内外优良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加大优良种公羊推广力度,选留优质母羊,优化种群结构,增加母羊数量和羔羊供应,加快润兴牧业山羊屠宰加工厂建设。“十四五”期间,建设肉用种羊场10个,各场常年存栏肉羊种羊300只;建设存栏100只以上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场200个,年出栏山羊达到45万只,建成重庆市优质商品羊供应基地。

(三)肉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本地牛提纯复壮,培育壮大基础母牛群;一手抓架子牛短期育肥。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引导规模养殖场户加强母牛养殖和扩繁。开发利用水果玉米秆等饲料资源,引导企业建设肉牛规模育肥场。“十四五”期间,建设完善肉牛冷配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及保障运行肉牛人工授精改配站20个,年提供优质肉牛冻精1万剂;建设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00个。到2025年,年出栏肉牛达到8万头。

(四)家禽重点发展蛋鸡、土鸡和水禽。蛋鸡以农养土鸡为主,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推广林下养鸡模式,发展蛋肉两用型品种,增加鸡蛋和鸡肉供应。水禽以“麻旺鸭”为主推品种,推广“水鸭、旱鸭、稻鸭共生”等养殖技术。“十四五”期间,建设优质土鸡种鸡场1个和孵化中心1个,养殖场常年存栏种鸡1万只,孵化鸡苗200万只;建设年出栏5000只以上优质肉鸡养殖场5个;存栏10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10个;存栏5000只以上蛋鸭养殖场5个。到2025年,年出栏家禽达到450万只。

(五)中蜂结合山区特点和资源禀赋,依托“武陵山区”蜜库,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建设中华蜜蜂资源场,提档升级发展中蜂产业。培植中蜂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养蜂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十四五”期间,新建中蜂保种繁育场1个,打造蜂产品知名品牌5个,新增中蜂保有量1万群以上。到2025年,中蜂保有量达到10万群。

五、做优做靓生态米产业

围绕宜稻则稻、宜水则水的思路,坚决遏止“非农化”,制止农地“非粮化”,开展高标准整治农田,将小块稻田通过以小并大、削坡填沟、建路搭梯、集中连片的整治手段,尽可能满足宜机化操作,实施稻鱼(虾、蟹、蛙、鸭)种养结合的复合发展模式,主推国标二级米以上优质稻品种,布局在“花田-铜鼓-板桥、南腰界-李溪、涂市、庙溪-浪坪-苍岭、五福-大溪-酉酬-偏柏”五大生态米生产区域。到2025年,集中连片发展有机、绿色“酉阳贡米”“花田贡米”商品基地3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2亿元。

六、积极发展蔬菜产业

围绕建成重庆主城“菜篮子”重要保供基地和蔬菜加工原料基地,着实调整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十四五”期间,重点抓好“龙潭、麻旺、万木”等河谷浅丘平坝早春设施蔬菜(番茄、黄瓜、食用菌等)、“板桥、小河”等低山加工原料蔬菜(辣椒、青菜、豇豆等)、“菖蒲盖、圆梁山”等高山错季鲜销蔬菜(茄子、叶菜、萝卜等)三大基地。到2025年,力争建成蔬菜基地1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2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48万吨,蔬菜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七、适度发展生态渔业

到2025年,全县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发展特色更加突出,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特色渔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生态渔业产业链基本形成。水产品总产量达3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达1.1亿元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7%,建成1个县级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和5个养殖管理数据监测点。全县水产品冷链物流和加工企业达到3家以上,年加工各类水产品1000吨以上,打造渝东南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兴隆镇、麻旺镇、龙潭镇、酉酬镇等地发展冷水鱼生态流水养殖基地10个,发展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0.2万亩,实施大水面生态增养殖0.6万亩,打造区域特色水产品牌1个以上。全县水产养殖尾水得到有效治理。

八、做精做深荞麦产业

充分利用重庆市荞麦技术创新团队技术优势,大力开展苦荞高产核心示范片建设,大力推行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酉西后坪、丁市、天馆、两罾、龚滩等乡镇稳定发展荞麦生产,示范带动全县10万亩特色苦荞产业发展,加大苦荞全产业链开发,不断延伸苦荞产业链条,打造荞麦产业升级版。到2025年荞麦全产业链产值达5亿元。

九、做优做强烤烟产业

积极践行“依托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建设“高效、智慧、生态、立体”的数智烟叶产业带,提高烟叶等级结构效益,提升烟叶供给质量和工业原料适配率。建立健全基本烟田保护制度,规划基本烟田10万亩,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着力打造2个万担乡(龚滩、双泉)、30个千担村(大理、艾坝等)、350个百担户。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工业企业需求导向,持续深化“花田-双泉-黑水-苍岭-天馆-后坪-清泉”湖南中烟基地单元建设;巩固拓展“李溪-板溪-南腰界-板桥-两罾-浪坪-泔溪-钟多-庙溪”重庆中烟基地单元建设;全力建成“桃花源-龙潭-龚滩-涂市-毛坝-兴隆-铜鼓”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基地单元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烟叶”建设,建成1个智慧生态烟叶示范园,打造1个智慧烟叶基地单元。到2025年,实现烤烟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13万担以上,年产值2.1亿元以上。

第九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根据村域实际发展挖掘一村一品,做靓乡村休闲旅游业。以村为单位,立足区域资源优势,聚焦村域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等经营主体形成合力,加速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2021年,全县力争新创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至2025年,全县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通过利用“旅游+”“生态+” 等模式,拓展观光采摘和休闲体验功能,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农耕农事体验、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等,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重点宣传推介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园区、农庄和精品线路。2021年,重点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县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策划推出6条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在旅游精品线路上重点打造2个“地标”项目,推出10个“地域”旅游产品,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到2025年,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

第十节做优区域特色种业

一、加强酉州乌羊和渝东黑山羊保种

进一步完善酉州乌羊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优化酉州乌羊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保护、开发、利用,形成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发展格局。开展酉州乌羊选种选育,挖掘遗传和生产潜能,改进测定制度、方法,提升酉州乌羊资源质量。“十四五”期间,建设酉州乌羊保种场和渝东黑山羊保种场各1个,分别存栏酉州乌羊和渝东黑山羊种羊400只;建设酉州乌羊保种扩繁场3个,各场常年存栏酉州乌羊种羊300只以上。

二、加强酉州黑猪保种

建立完善酉州黑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引进龙头企业,有序开展酉州黑猪保护性开发和科学利用。建设酉州黑猪遗传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酉州黑猪遗传资源实现动态监测。加快酉州黑猪遗传改良进程,实施酉州黑猪遗传改良计划,巩固完善核心育种场。制定酉州黑猪选育方案,组建酉州黑猪育种核心群,开展酉州黑猪种猪测定登记工作,健全完善系谱档案,开展酉州黑猪品种选育。“十四五”期间,新建酉州黑猪原种场1个、扩繁场5个。到2025年,酉州黑猪种母猪存栏量达到5万头。

三、加强麻旺鸭保种

进一步加强麻旺鸭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完善保护体系,实施扩群、保护和研究。建设及保障运行麻旺鸭保种场2个,各场常年存栏麻旺鸭种鸭500只以上;建设麻旺鸭资源保种扩繁场5个,各养殖场常年存栏麻旺鸭1000只以上。到2025年,麻旺鸭存栏量达到20万只。

四、推进中蜂种业现代化

加强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为全县蜂场、蜂农提供优良蜂群和蜂王,因地制宜建设中华蜜蜂保种场、中华蜜蜂良繁场,健全中蜂良繁体系。挖掘本地中华蜜蜂遗传和生产潜能,加强提纯复壮,选育优良地方品种,加快繁育进程,为养蜂扶贫户提供良种蜂群。引入智能化科技,提升中蜂种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建设中华蜜蜂保种场1个,进一步保护中华蜜蜂资源,保种场蜂群有效规模达到100群以上。建设中华蜜蜂良繁场1个,蜂群保有量达到100群以上。

五、推进油茶种苗现代化

加快油茶育种创新、品种保护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茶新品种;引进大果型油茶品种,开展引进品种驯化和老品种提纯复壮,筛选适合西南地区的大果型优良品种;开展油茶种苗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组织培养、辐射育种、太空育种、基因育种等技术。实施油茶种子工程,建立健全优良品种的资源保护利用、引育扩繁、生产经营和推广使用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公共支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场,扶持有实力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提升良种供给保障能力。到2025年,油茶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和市场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年繁育油茶苗能力50万株以上,油茶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第十一节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推进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建立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点,招聘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配备先进的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建立优质米、蔬菜、中药材、油茶等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点10个,健全县、乡、村(企业)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安全优质生产体系,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实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广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产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开展主要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县,建立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以上的标准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6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0%,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率达到60%,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生产标准化率达到100%,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切实提高执法监管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四五”期间,以建立各项相关制度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法规为准则,以保障消费安全为起点,以促进农产品市场良性机制形成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方向,建立起以进入市场环节、市场交易环节、退出市场环节、以产地准出制度、产品认证制度、入市检测制度、市场巡检制度、标识信息制度、退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管控和检测监控,健全农产品生产过程履历信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二维码为载体,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真正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切实提升“酉阳土特产”公信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一)选育优良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资源收集为基础,扎实推进基因资源的保存、评价,开展常规品种的提纯与培育,促进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新品种,加强特色畜禽水产良种资源保护。构建育种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优质油茶、荞麦、茶叶、山羊、青花椒、甜糯玉米、蔬菜等地方特色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开展油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利用、育种联合攻关及品种试验示范,开展酉州乌羊等地方特色畜禽良种联合攻关。选育高产及抗病中华蜜蜂新品系。围绕核桃、油茶、花椒等木本油料以及笋竹、国家储备林等,着力培育良种壮苗。到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良种覆盖率98%以上。

(二)建设扩繁基地加快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科学布局种子、种苗、种畜生产优势区域,建设一批油茶、荞麦、茶叶、中药材、青花椒、甜糯玉米等优势种子种苗生产保护区,打造渝东南优质山羊供种基地。建设紫苏、青蒿、黄精等GAP道地中药材基地,推动特色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生猪、肉牛、山羊等畜禽标准化良繁基地建设,建成一批畜禽良种场和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

(三)推广优良品种着力打造特色作物种业品牌,整合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资源,加大特色优势作物、特色畜禽良种推广力度,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打造一批油茶、茶叶、蔬菜、中药材、青花椒等良种推广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健全农产品品牌体系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进、自主创新、各方参与”的原则,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以打造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大幅度增加品牌经济总量。“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两品一标一牌”创建,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品牌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到2025年,以“巴味渝珍”大品牌为统揽,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涉农品牌突破200个。

第十二节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一体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鼓励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风险共享、利益均沾”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涉农微型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全面推动百企进百村行动,全县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000户、专业合作社2000家、农业企业2200家,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农业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5-10个、家庭农场10个。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龙头企业150家(其中市级以上30家)。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70%以上,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比其他农户增收30%以上。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推动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探索推广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租赁经营型、服务创收型、项目拉动型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各类要素组建股份合作公司和股份合作社、产业联合体、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康养等。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财政投资的小投入、低技术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科研院校为支撑,家庭农场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引领,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突出抓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服务,重点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供种育苗、代耕代收、统防统治、农资供应、烘干储藏、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及营销等服务。到2025年,共组建新经营社会化服务组织50家,完成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1000万元。

四、加快“三社”融合发展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建设,支持其联合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共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加大信用社涉农金融服务力度,采取股份合作、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和科研成果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提高“三社”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鼓励“三社”加强资金、产权、服务、人才等方面联合合作,共建项目、共做产业、共享成果。到2025年,实现“三社”融合的区域达60%以上,信用社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超过5亿元。

五、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

(一)强化农村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构建以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围绕“1+9+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田头示范市场。大力发展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城镇社区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推进县农产品市场改建升级,推进油茶、茶叶、中药材、肉类、水产、特色水果、蔬菜等市场转型发展,建设中药材专业化市场。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到2025年,建设区域性专业市场1个。

(二)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和大型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周边加快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进一步拓展农村物流网络,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积极推进村级物流网点建设。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创新冷链物流经营模式,打造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不断链”的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县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冷链贮藏能力达到20万吨。

(三)推动农商互联互通围绕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加快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探索城乡一体的共同配送,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打造集生态生产基地、冷链配送体系、生鲜连锁超市于一体的“生鲜配送进社区”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运营。引导农产品市场强化产销对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应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拓宽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探索交易模式和规则创新,强化市场交易、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等配套功能,优化数据共享、分析、引流等信息服务,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销售率达到80%以上。

六、强化农产品调控保障能力

切实履行政府调控职责,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健全粮食县级政府储备体系,根据常住人口规模,确保各类库存满足全县居民口粮10个月以上消费,成品粮油满足15天以上市场供应。完善“菜篮子”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制度和预警机制,健全蔬菜、肉、蛋、奶、水果、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信息监测预警队伍,规范“菜篮子”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体系,稳步扩大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粮食应急储运企业和主食加工企业规模,有效保障全县粮油商品供给。

第十三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推进结构节水,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推进农艺节水,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进工程节水,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推进制度节水,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到2025年,节水农业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45%以上。

二、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双减

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和马铃薯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带动全县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推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作物从蔬菜、茶叶、特色水果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农药问题的查处力度。到2025年,化肥及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病虫害统防统统治达43%以上。

三、推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健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标准体系,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引导激励政策。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引导培育秸秆资源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建立全程监管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地膜新国标,推广应用标准地膜,推进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支持探索农膜回收模式,合理划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的回收义务,鼓励使用者主动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到2025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膜回收率达90%。

第十四节强化农业资源保护

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有序实施“田长制”,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农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建设绿色通道、挖湖造景、挖塘养鱼、扩大自然保护区、从事非农建设等。全面开展耕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究责任。参照河长制实施模式,推广“土长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抓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着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推广深松深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增长30%以上,推广肥水一体化技术10万亩,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10万亩。

二、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试点工作。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强力抓好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管控,深化落实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努力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能力,推动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完成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督性监测。到2025年,重点土壤污染企业监管率100%,全面完成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治理方案出台,污染土壤治理工作有效推进。

三、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推动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全面了解物种资源变化态势,加大农业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和抢救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生物资源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处于濒危状态、亟需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具有重要开发利用经济价值的野生蔬菜、野生果树、野生花卉、野生药用植物等要予以重点保护。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到2025年,全面完成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四、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

在乌江、酉水河、阿蓬江、甘龙河、龙潭河、楠木河、热水河、任家河、细沙河等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全面禁止水生生物保护区内生产性捕捞。强化宣传引导,在重点水域和渔船集中停泊地树立宣传警示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介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大众认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发展生态健康养殖,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健全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标准、评估体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提高渔政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建立巡查记录和隐患台账,实现天然水域监督检查全覆盖。到2025年,常年禁捕工作全覆盖,渔民实现退捕100%。

第四章构建农村各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利用农村有效资源,发挥村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强化乡村治理,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做靓乡村休闲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村镇,夯实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第十五节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布局

一、统筹县乡村三级规划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完善城区-乡镇-村庄三级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立足乡情、村情,结合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动趋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发展有目标、项目有安排、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二、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总体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原则,引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根据我县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谋划土地利用,划分土地空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产业发展主导功能区。以发展产业为主,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发展区域。

(二)人居生活主导功能区。为非产业发展区域,包括规划区场镇、农民集中居住点、农家房屋、道路、水利设施、院坝、广场、景区等区域。

(三)生态保护主导功能区。为现有水域、林地、河流等区域,为非基本农田,为生态敏感区,以保护为主,一般不得开发。

(四)产城融合主导功能区。为一二三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主导区域,以城镇为基础,承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发展康养产业经济,驱动城镇升级和服务配套,实现产业、城镇、人之间有活力、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开展乡村产业布局

围绕酉阳县农村现代化“1+9+X”产业体系,推进“百业进百村”行动,按照“小基地、多品种、好品质、高价钱”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与“稳面积、扩产能、调结构、提品质、活机制、拓市场”的思路规划布局。

酉阳县“1+9+X”乡村产业布局一览表

产业

重点乡镇

主导产业

油茶

车田、偏柏、可大、大溪、酉酬、五福、兴隆、木叶、天馆、板溪、龙潭、麻旺等。

特色产业

茶叶

宜居、丁市、铜鼓、花田、黑水、木叶、楠木、龙潭、麻旺、五福。

青花椒

龙潭、麻旺、酉酬、大溪、酉水河、兴隆、丁市、李溪、泔溪、小河、可大、偏柏、五福、后坪、天馆、万木、两罾、板桥、官清、南腰界、清泉。

蔬菜

龙潭、麻旺、万木、桃花源、板桥、小河、花田、双泉、苍岭、黑水、毛坝、木叶、兴隆、涂市。

中药材

宜居、腴地、花田、楠木、李溪、小河、后坪、车田、丁市、泔溪、铜鼓、楠木、板溪、花田、南腰界、李溪、天馆。

优质米

花田、涂市、铜鼓、李溪、南腰界、板桥、酉酬、浪坪、庙溪、黑水。

生态畜牧

生猪:龙潭、麻旺、泔溪、酉酬、后溪、大溪、江丰、偏柏、五福、钟多、黑水、小河、李溪、板溪、涂市、铜鼓、板桥、官清、南腰界、丁市、龚滩、苍岭、双泉、庙溪、两罾、天馆、宜居、万木。

肉牛:李溪、板溪、花田、宜居、丁市、龚滩、苍岭、双泉、毛坝、木叶、浪坪、兴隆。

山羊:板溪、江丰、龙潭、泔溪、楠木、板桥、小河、花田、宜居、丁市、两罾、龚滩、苍岭、双泉、庙溪、浪坪、黑水、毛坝、木叶、李溪、兴隆。

家禽:麻旺、毛坝、黑水、泔溪、酉酬、后溪、大溪、腴地、车田、偏伯、五福、可大、小河、李溪、涂市、铜鼓、板桥、官清、楠木、南腰界。

中蜂:板溪、龙潭、泔溪、楠木、板桥、小河、涂市、花田、宜居、丁市、两罾、龚滩、苍岭、双泉、庙溪、浪坪、黑水、毛坝、木叶、兴隆。

生态

渔业

兴隆、龙潭、麻旺、酉酬、官清、黑水、涂市、泔溪

烤烟

花田、双泉、黑水、苍岭、天馆、后坪、清泉、李溪、板溪、南腰界、板桥、两罾、浪坪、泔溪、钟多、庙溪、桃花源、龙潭、龚滩、涂市、毛坝、兴隆、铜鼓

荞麦产业

后坪、丁市、天馆、两罾、龚滩、清泉、小河

X个产业

根据村域实际发展挖掘一村一品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等。

第十六节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一、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以板溪工业园、小坝创业园、麻旺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实施“百业进百村”行动,出台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配套加工厂建设用地,重点扶持油茶、茶叶、畜产品、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县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1个,5亿元以上的2个,1亿元以上的5个。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以上,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扩大补助范围,重点支持发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青花椒、苦荞米、水果玉米、薯类等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和运输。推进企业精深加工与农户初加工分工合作,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集配中心。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100个,农产品加工率(含粗、精加工)达60%以上。

三、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基地向板溪园区集中,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建设,制定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扶持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重点发展粮食、油茶、中药材、花椒深加工,家禽定点屠宰场建设,扶持发展净菜加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加工企业品牌。到2025年,建设油茶、青花椒、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5个。

第十七节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一、打造渝东南特色休闲旅游胜地

针对居民休闲消费的旺盛需求,借助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农业载体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民俗,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价值,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拓展建设全域桃花源,培育发展绿色生态资源型、景区景点依托型、高山避暑纳凉型、原始村落风貌型、民俗风情体验型“五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以花田农旅融合示范区为重点,把酉阳县打造成渝东南特色休闲旅游胜地,农文旅融合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新典范。发展大健康产业,主打温泉养生、避暑养生、康体养生三大业态,构建以医药、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格局,全面提升“中国气候旅游县”美誉度。到2025年,建成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休闲农业精品园区10个,打造生态康养基地5个,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40亿元。

二、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

以资源为基础,政府为引领、企业为示范、农户为主体,培育多元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依托家庭农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酉阳旅游平台公司投融资模式改革试点,提高融资能力,增大融资规模,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各类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实现农民和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衔接。到2025年,培育星级农家乐100个、民宿100个、休闲农庄50个、民俗村落30个、培育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合作社2个。

三、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以“千年古镇、世外桃源、秀美溪河、养生之地、红色之旅、休闲之都”为主题,以“全域桃花源·酉阳最乡村”为形象定位,突出抓好农业景区、休闲农庄、民俗村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到2025年,重点打造“桃花源-铜鼓-金丝楠木群-龚滩古镇”“桃花源-花田-菖蒲盖-黑水”“叠石花谷-楠木庄”“龙潭-麻旺-泔溪-车田”“桃花源-李溪-南腰界”“桃花源-毛坝-兴隆”等精品旅游线路6条。

四、打造国际养生度假胜地

围绕重庆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结合实施《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设国际消费集聚区工程。充分挖掘“中国气候旅游县”国家气候标志及桃花源景区被评为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优势,依托酉阳县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等业态,发展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毛坝、车田、涂市、两罾、花田等特色康养小镇。到2025年,建成特色康养小镇5个。

第十八节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一、培育乡村服务实体

坚持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理念,大力培育乡村服务实体。围绕粮油、茶叶、油茶、烤烟、花椒、中药材、蔬菜等产业,重点培育提供农资配送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电商服务等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十四五”期间,全县培育乡村服务实体100个。

二、发展重点乡村服务业

健全县、乡镇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实现鲜活农产品全流程无缝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和农商对接模式,完善产销衔接机制。到2025年,全县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对接率80%以上。

第十九节加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开展柴草堆放标准化、农村庭院绿色化、畜禽圈舍规范化、室内设施完善化、生活垃圾处置分类化“五化行动”,持续常态化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

(一)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对新建房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沿线及农家乐,鼓励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行政村人口较集中公共区域均有公共卫生厕所。

(二)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加强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站建设、乡镇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实施农村“三改”(改水、改厕、改厨)及化粪池建设,推广种养循环技术,通过异位发酵床处理等方式,实现有机肥还田,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完善农村200户500人以上集聚点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

(三)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在全县按照“户集、村收、镇街转运、县处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非正堆放点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四)改造提升农村住房。以土家苗家吊脚楼为主建筑风格,编制农房图集,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在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农村社区化。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彻底改造集镇连片危旧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水质优良率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二、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生态建设十大重点工程3、水生态修复工程、绿色低碳示范工程。

(一)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域内河流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河流长度只增不减,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

(二)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按照全县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总体部署和要求,开展封山育林、未成林地补植管护、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人工造林、农村“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及特色经济林改造和森林抚育工程。

(三)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流治理。加快水利薄弱环节治理,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对全县的水库、引水渠道、河堰、山坪塘等进行修缮整治,为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一)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化肥、农药年均使用量减少0.2%。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

(三)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强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秸秆露天焚烧现象的督查,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到2025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2%,农膜回收率达90%。

(四)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项目。配合开展全县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点监测,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

四、抓好林业工作

以油茶、茶叶、经果林、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中药材、蜜源植物、森林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优质化规模化产业基地。以森林旅游资源为重点,开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提升森林旅游业,促进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开展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花、林草、林菜、林蜂等多种经营,建成适度规模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第二十节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和生活条件,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优化配置城乡师资,统一城乡师资配置标准,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改造。“十四五”期间,改造10所农村中小学饮用水、卫生厕所等生活设施,新建寄宿制学校5所,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二、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县域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乡村医生政策待遇。开展城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缴费资助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健康村”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到2025年,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全覆盖。

三、加快推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建立健全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机制和照料服务机制,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全面落实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住宿等方面的政策。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强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到2025年,全面实现城乡并轨、统一标准。

四、提升农村养老托育服务

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加快乡镇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养老托育领域创业机构赋能,建立“酉阳县养老托育大数据中心”,有效整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培育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加速托育行业规范化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建养老机构50个,新增床位5000张。

五、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培育健康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村史馆、文化礼堂、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1000场流动文化服务进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各类文化组织和机构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广场,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到2025年,全面建成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村村有文化室、村民小组有文化中心户”的目标。

六、强化农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

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改善体育设施,开展送体育知识、送健身指导、送体育器材活动。建立农村体育管理和体育人才的指导培训机制,培养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单调、乏味的活动,增加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农民体育运动会,每年开展6次体育宣传。到2025年,实现村村有体育活动场所、有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目标。

七、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增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健全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站网密度,提高监测水平。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一体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智慧气象”基础建设工程、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气象基础设施与科学管理提升工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示范工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工程,提升气象业务及服务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气象技术装备及信息网络保障能力。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以提高监测预警预报能力为基础,以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能力,完善农业及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健全会商、预警机制,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高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控制综合能力。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到2025年,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公共服务覆盖率超过95%,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重大动物疫病得到基本控制。

第二十一节强化乡村治理

一、强化党组织对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

深入推动组织振兴。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定、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农民群众、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精心选育村党组织带头人,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引领新航向。到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分银行实现村级覆盖率达100%。

二、推进乡村治理“三治”结合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设法制乡村,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以自治为基础,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提升村民乡村治理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势,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井然有序,加大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系列活动,打造法治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宣传阵地,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以德治为支撑,树立乡村治理新风正气,重塑乡村社会道德规范,发挥德治的春风化雨作用,抓好黑水坪地坝村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十四五”期间,创建基层治理“三治融合”示范村50个。

三、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丰富活动内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百技进百村”行动,健全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不断延伸基层服务网络,千方百计提高办事效率,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到2025年,全县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分别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1个法治教育宣传文化墙、1个文化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个农家书屋。开展“洗脸、洗衣、洗澡,刷牙、刷碗、刷厕”“三洗三刷”活动。开展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主题教育活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到2025年,全县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十二节全面发展农村特色村镇

一、建设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

立足乡村旅游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扶持发展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桃源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十四五”期间,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50个、乡村旅游特色示范乡镇5个。

二、建设农业创意特色村镇

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原则,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推动文创、演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创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的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镇。“十四五”期间,发展文化创意特色村10个、文化创意特色乡镇5个。

第二十三节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水利建设,推进龙潭水库中型灌区、胜利水库中型灌区等中型灌区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大力推广山地农业机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0万亩。开展农田灌排设施、机具存放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建设,配套完善重点产业基地产业路建设,新建产业道路1000公里。

二、推进农村交通发展

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农村公路窄路拓宽、农村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实施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进行政村通客车提质,改善出行条件。以产业相对薄弱乡镇等为重点,实施行政村和撤并村通畅工程。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发展和“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加强农村客运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到2025年,全面解决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问题,全面消除干线公路危桥,农村公路地灾隐患路段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通客车率100%。

三、巩固农村水利发展

推进重点水源、农村供水、防洪减灾、农田灌溉、水生态、管理能力等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水库4座,续建水库3座,完成龙潭、民主等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推进酉水河中型灌区、龙潭水库中型灌区等中型灌区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标准化水厂10处,新建管网长度641.30km;改造及管网延伸工程数量10处,其中改造管网长度72km。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

四、保障农村能源发展

提升农村能源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大幅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到2025年,城镇供电可靠率达到9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5%,城镇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5个,新增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支持农户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推进城镇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延伸。积极开发农村新型能源和生物质能源,完善建管机制和模式。开展水煤气利用和新型优质燃料试点示范,实现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五、加强乡村物流建设

统筹推进供销、邮政、快递、运输、商贸、物流企业网络资源融合发展,完善农村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大力开展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冷链物流服务点在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

六、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基本完成乡村数字化转型。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2021年在花田、黑水、板溪、车田、浪坪、麻旺等6个乡镇开展试点,2022年在全县推开。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建成5个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七、农业农村生态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池塘沟渠等。加快排污管网建设,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置。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利用池塘、洼地、沟谷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推进农村径流污水的净化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山清水秀土净气新。

第五章拓展农民持续致富发展新路径

坚持先行先试、深入谋划、大胆探索,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规划编制、政策统筹、队伍支撑、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衔接,科学监测脱贫群众收入情况,加快推动脱贫政策机制与乡村五大振兴无缝衔接,为解决相对贫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思路路径。

第二十四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

(一)制定短期过渡计划。统筹规划衔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完成脱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将脱贫后待完成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接续支持,总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经验做法,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盘考虑和有机衔接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居民点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和乡土风貌等方面的专项和行业规划,过渡期内保持“四个不摘”要求总体稳定,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和防止发生新的贫困。

(二)推动政策衔接根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系统梳理和评估现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探索研究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举措,转变政策供给方式,促进脱贫攻坚特惠性、阶段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强化土地、产业、金融等政策供给,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持续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强化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三)统筹乡村产业衔接支持脱贫村、脱贫户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稳定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加强扶贫产业的后续管护,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脱贫农户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

(四)做好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深化实施“百技进百村”、“百企进百村”行动,继续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通过“留下一部分人才、引入一部分人才、培养一部分乡土人才”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五)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衔接推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匹配的水、电、讯、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类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六)推动与乡村振兴工作衔接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工作体系,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加大扶贫资产管理。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与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有效衔接,建立严格的乡村振兴督查、考核、评估等制度,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保障。加强脱贫群众培训引导,激发农村低收入人群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从“被动扶”向“主动兴”转变。

二、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建立帮扶机制加快落实帮扶政策,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其参加与生产相关的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支持参加村内公益岗位安置。对带动发展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加快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脱贫人员联结到产业链上去,让他们有岗位、有事做、有收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对刚退出的产业相对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群,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使主要政策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继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保持重点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低保保障水平。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三)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制定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激励政策,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公益宣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为脱贫人员提供生计发展、能力提升、心理支持等专业服务。动员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帮助志愿服务,深化扶贫接力志愿服务行动。

三、强化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扶持能力

(一)持续加大对产业相对薄弱镇村产业扶持力度立足地方特色资源,重点围绕“油茶、茶叶、烤烟、山羊、青花椒、中药材、蔬菜”优势产业和“中蜂、荞麦、冷水鱼、麻旺鸭”等区域特色产业,以“三品”工程为主导,引进培育产业主体,加大对产业相对薄弱的村产业扶持,建立标准化产业基地,发展“一村一品”。

(二)强化农村低收入人群扶持制定边缘户及易致贫户产业政策扶持措施,组织以外地引进和本地培育相接合的方式,加强农超、农商对接,组织产业相对薄弱乡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将“酉阳茶油”“酉阳贡米”“酉阳蜂蜜”“酉州乌羊”“麻旺鸭”等酉阳特色产品,融入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平台,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强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推行村社合一产业发展模式,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农村低收入人群迈向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农村低收入人群就业保障着力推进务工,通过引进发展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村低收入人群在县内就地就业或季节性务工。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签订长期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等保护价收购。鼓励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优先流转或租赁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土地、林山、荒山等资源,按照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确保脱贫户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

四、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

细化明确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程序和帮扶措施,优化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按规定条件确定监测对象,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将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两类监测对象纳入全国防止返贫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并录入和标注相关信息。加强对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第二十五节支持农民创新创业

一、投身乡村旅游服务

(一)参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服务结合景区特点、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情况等因素,支持农民参与打造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服务,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推出“地域”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农民经济收入。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发经营性资产、闲置土地房产租赁、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景区内及周边地区的农民致富。

(二)参与乡村旅游产品展示销售服务。依托酉阳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桃花源高速服务区和小河高速服务区,建立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出台“免费展销”政策,支持带动相关农户进行运营,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题,增加农民收入。

(三)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结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民参与传统工艺品、非遗产品、特色手工产品加工、文化创意人才等多种类型的技能培训,开展“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双晒”活动和送戏曲进乡村服务,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规范农民合作组织

(一)规范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桃花源”、龚滩景区、赵世炎烈士陈列馆、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古镇、现代农业园区等资源,支持发展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乡村商务、度假养生、民俗娱乐、科普教育、红色文化等乡村旅游业态,吸引中心城区居民前来度假休闲,打造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农民经济收入。鼓励农村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流转,确保农地农用,让农产品或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产增收。

(二)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股份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市场化,帮助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鼓励利用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等新增土地和“四荒地”等集体资源作为集体资产入股,根据市场需求,统一解决品种、品质、品牌等问题,拉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三)规范生产经营型合作社发挥党组织优势,集聚整合农村科技、机械、设施、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水利灌溉、病害防治、农机作业等“统管”,农产品“统销”等有偿服务,村集体以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房屋场地等入股,农民以劳动力、农业机械、资金等形式入股,创办服务合作社,统一进行生产经营,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品牌化。

(四)规范服务(劳务)型合作社利用农业产业、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山林资源、建设用地、资金等入股,群众以土地、闲置房屋、宅基地等入股,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获得稳定收入。

(五)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鼓励专业合作社入股经营稳定、发展前景好、经济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明确公司、集体、群众的股权、收益和运作模式,村集体、群众按照保底分红、按股份分红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弥补村集体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短板。

三、组建创新创业载体

(一)开展四化家庭农场创建坚持“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原则,突出培育发展和示范创建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引导扶持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壮大。采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提供贴息贷款、加强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农场。以乡村本土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大中专院校回乡毕业生、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推送家庭农场发展带动典型实例、农业产业经营能人发展案例、利好型扶持发展政策、种养产业新型技术等信息,积极鼓励引导乡村优质人才“创业致富、干事业”。同时,结合产业相对薄弱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培育、青年农场主等专项培训,积极组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到2025年累计培育家庭农场2000个以上。

(二)大力扶持种养大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油茶、烤烟、优质稻、蔬菜、生猪、特种水产养殖等现代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农业产业种养大户。对种养大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围绕中药材、油茶、果蔬等特色产业,实行跟踪服务,结对帮扶,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基地建设,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加快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引导花田米、麻旺鸭、茶油、花椒油等绿色农产品向品牌商标转型。到2025年培育种养大户1万户以上。

(三)扶持发展农村微型企业把小微企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重点,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返乡农民工等创业主体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加大微型企业扶持力度,着重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引导农村微型企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园、微型企业特色村、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载体,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

第二十六节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一、产业发展增收

立足区域条件,突出重点产业。以酉东片区为主建设良种油茶基地,以黑水、花田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在各乡镇(街道)适宜区域发展青花椒产业,以桃花源、涂市、毛坝、南腰界等乡镇(街道)为重点建设蔬菜基地,以后坪、苍岭、涂市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中药材,在龚滩、双泉、龙潭、后坪、苍岭等乡镇发展烤烟,围绕圆梁山、青华山、龙头山、天龙山、八面山等建设牛羊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着力打造酉东、酉中、酉西等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稳定发展兴隆、龙潭、麻旺冷水鱼养殖。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销对接和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收。加快板溪电商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商务部第二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村村旺”电商网点,打造升级版电商,大力引进和培育涉农市场主体,推广订单农业。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品质。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发展智慧商圈、夜市消费、会展经济。拓宽产业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十四五”期间,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农民财产增收

激活农民财产增收潜能,积极发展互助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新型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新机制,试点开展市场化、职业化等运营模式,通过委托管理、组建平台公司、股份制、租赁等形式参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支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等权能。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报团异地发展,在场镇规划区、各类开发区等优势地段开发或综合改造能够稳定增加集体收入的经营性项目和新经济业态。鼓励农户利用实物、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作价出资办社入社,盘活农户资源要素。探索建立明晰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产权,将其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政策。支持将成熟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纳入政府定点采购范围,着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推进碳汇、国储林项目,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增加群众资产性收入。

三、土地流转增收

引导农村实施土地流转。以农民为主体,市场配置资源,坚持经营规模适度,提升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小农户参与土地资源配置并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桃花源”、龚滩景区、赵世炎烈士陈列馆、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古镇、现代农业园区等资源,支持发展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乡村商务、度假养生、民俗娱乐、科普教育、红色文化等乡村旅游业态,吸引中心城区居民前来度假休闲,打造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农民经济收入。鼓励农村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流转,确保农地农用,让农产品或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产增收。

四、政策性补贴增收

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补贴、就业创业补贴、农村低收入人群教育补贴、农村卫生补贴、危房改造补助、农村生态补贴等政策。创新涉农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项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聚焦。用好用活粮食直补、养殖补贴等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提升金融服务小农户水平。切实加大对小农户生产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发展为小农户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开发专门的信贷产品。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农户信贷投放。

第二十七节引导农民充分就业

一、广泛拓展就业岗位

建立土地流转、片区开发与农民就业挂钩机制,推行外出务工与本地务工、返乡创业与就地兴业、培训转岗与毕业就业相结合的多元就业模式,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零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扩大小微企业用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构建市场准入、资金支持、金融保险、用地用电、创业培训、产业扶持等相互协同的政策体系,支持农户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创业创新。“十四五”期间,适龄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100%,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城乡各种职业培训资源,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创业培训等,开展岗前培训、安全培训、转岗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培训内容要从突出产中向全链条拓展,从突出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从突出生产向经济社会全领域拓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从灌输式向参与式互动式转变,更好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针对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主要行业、职业和工种,创新培训方式,以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到2025年,建立一批综合培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达30000人,其中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0人。

三、探索农民失业保险

严格落实《失业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探索放宽失业农民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限制条件。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应适当提高一次性生活补助标准。加大对没有给农民工缴纳失业保险费用人单位监督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工失业以后能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的权益。

第六章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举措

结合酉阳县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依托农村广阔空间和巨大消费潜力,把乡村作为提升消费能力和水平的重点,大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十八节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景融合、产城景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酉阳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加快建设成渝地区“两山”“两化”实践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要战略支点、全国宜居宜游目的地。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产业协同发展、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均等同质。加快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探索,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城镇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连接镇村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加快农村发展城镇化

统筹做好乡镇集镇集中供水、垃圾分类、污水处置、市场规范等工作,改善提升场镇人居环境,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美丽集镇。全面完成村规划编制,规划建设一批桃花源美丽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建设。整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美化庭院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建得好、管得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探索农作物秸秆利用新途径,回收利用废弃农膜500吨以上。培育和发掘返乡成功人士、农村土专家、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乡土文化传承、移风易俗改习惯等行动,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三、推动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双向选择性流动

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以在城镇就业居住三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加快提高户籍城镇化率。深入实施居住证制度,逐步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户籍人口管理。鼓励城市有知识、有资金、有志向的年青人到农村创新创业,以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主业,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围绕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医疗保险、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

四、促进城乡资本自由流动

(一)充实县、乡(镇、街)两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专业队伍,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专业人才库。

(二)搭建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间的工作联络、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动态跟踪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交流平台。

(三)强化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合理制定项目入库标准、门槛和要求,做好项目数据更新及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突出招商引资重点。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地区为重点,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专场活动,开展项目合作。以技术合作为基础,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果蔬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利用外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

五、提升快递进村

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小坝新城商业综合配套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商圈、夜市消费、会展经济。加快板溪电商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商务部第二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村村旺”电商网点,打造升级版电商,实现电商交易额60亿元。加快建成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加大对外贸易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2021年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天然气下乡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天然气一体化发展。

第二十九节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特色产业“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发展思路,以油茶为主导,以茶叶、青花椒、烤烟、、中药材、生态畜牧、优质米、蔬菜、荞麦、生态渔业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探索统筹全县农业人才管理,探索县管乡用”模式。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适合农业主体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统筹产地、集散地、销地市场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村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三级联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村寨)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开发乡村景、兴办乡村乐、展示乡村艺、推出乡村味、包装乡村礼、举办乡村节,办活丰收节,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乡村新型服务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推进“百技进百村”行动,推广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制度,鼓励三峡之光访问学者上派挂职锻炼,支持对口帮扶区县干部互派方式。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经纪人培养力度,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兴业,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凝聚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

三、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要用好用活酉阳特有的“人文宝贝”,用好用活酉阳现存的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古镇古村、土司文化、农耕梯田、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面具阳戏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完善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作用,增加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依托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村镇、美丽乡村、最美家庭。

四、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要用好酉阳特有“生态宝贝”,发挥好万山滴翠、层林尽染、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生态底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严格生态空间管理,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化投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与治理、农业清洁生产等清洁工程,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好乡村原生形态,形成百村百貌、各有韵味的乡村建设格局,努力推动乡愁回归。

五、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实施乡镇领导班子能力提升行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干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加强党支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农民能力。完善村民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实施农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行动,每年对278个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开展1次研判,分级分类对村(社区)干部开展1次全覆盖轮训。完善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十节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培育“三爱”人才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在营造“近悦远来”环境上精准发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群体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多层次复合型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体系。推进农村人口与城镇人才的双向良性互动。大力回引农村本土人才,270个村每村保持1名以上在村挂职、培养储备2名以上村级后备力量。实施农村人才能力提升行动,实施1000名在外能人返乡计划,建设致富带头人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实施1000名专业人才下乡计划,完善配套政策,吸引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2021年,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0人,引进在外能人500人。

二、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引导外出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兴业,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村资源资产、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金融保险、信息和技术咨询等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每年定期召开“酉商大会”、恳亲会等活动,凝聚乡情和乡愁。重视在外地工作的酉阳籍乡友的“飞地人才”作用,发挥乡友“引入资源”和“对外推介”作用。

三、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异地交流等多措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依托西南大学建立酉阳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平台。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组成职教联盟,联合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重视协同创新,推进酉阳本地企业、政府部门与相关科研院所组建专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与高校定向合作开展相关紧缺型人才的定制化培养和引进,到2025年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开展基层干部专题轮训。建立农村就业创业者陪伴式支持体系,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因材施教进行课程设定,开展人才评价与认定工作。运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在线培训、手机客户端管理考核等新型人才培养和服务方式。

第三十一节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科技支撑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涉农产业科技创新应用,建设酉阳各产业创新体系团队,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换代。加快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引进优良种质资源、农业安全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育种攻关,结合气候土壤特点选育推广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支持建设优质特色良种扩繁基地,推动花卉苗木、果蔬种子资源、鱼苗繁育等优势产业品种更新换代。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积极研发更多的科技成果,把新品种、新技术运用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去,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农业物联网和无人机技术、便捷机械与设施装备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实现科学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深度融合,更快地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力加强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具研发推广,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加快向现代化迈进。

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围绕“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引进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装备,加快推广果蔬茶种植采摘、病虫害防治、育苗移栽、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升主导产业生产力和产出效益。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集中打造3个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生产示范基地,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万亩以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示范推广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加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

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加快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试点,实现对农业生产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实时动态监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油茶、茶叶、烤烟、水稻智慧产业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农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抓好机构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长效培养机制,加强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技能。

第三十二节突出“四大抓手”

一、提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各类农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围绕都市休闲农业、优质果蔬、花卉苗木、生态渔业等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创建精品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园一产业,一园一品牌”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突出示范园的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2021年将重点抓好酉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的迎检工作,整合集中优势资源、资金项目和科技力量,全面完成国家级农业园区创建的产业基地、设施设备、管理平台、人才支撑和运营模式等建设,提档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十四五”酉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做大做强板溪农产品加工园区

以板溪加工园区为载体和核心,将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纳入全县工业领域重点集群培育。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基地、园区和高速路口附近择优进行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镇。发展适合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完成昆武制药、酉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扩能,投产青花椒化妆品、酵素系列产品生产线、铜鼓辣椒加工厂,提升润兴肉羊屠宰加工产能。到2025年建成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产业园,实现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

三、做特现代农业产业强镇

提档建设车田乡、花田乡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为引领,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实施“百企进百村”行动,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龙潭、龚滩等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围绕花田贡米,可大、五福、偏柏等东部乡镇油茶,宜居、黑水、龙潭、麻旺、花田、木叶茶叶,泔溪青花椒,酉酬、大溪脐橙,后坪苦荞,毛坝、苍岭高山蔬菜,铜鼓辣椒,兴隆冷水鱼、腴地苹果桃等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乡镇,让优势产业支撑产业强镇发展。

四、做靓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要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政策,基本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的需求。全力抓好花田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酉阳样板;推进黑水镇、麻旺镇、涂市镇、楠木乡4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黑水镇平地坝村、车田乡清明村、浪坪乡官楠村、板溪镇杉树湾村、麻旺镇光明村、龙潭镇花莲村6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第七章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保障

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协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机制,科学配置各类资源,做好人、钱、地等基础资源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第三十三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到实处,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农村同步全面发展。

二、优化行政管理服务

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注重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搞好试验示范,依靠典型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集体兴办项目给予税费、土地等方面政策扶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农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参与农业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三、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分步实施,形成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主体、资源、政策和城乡协同发力,避免代替农民选择,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农村各类主体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科学评估财政承受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动力,依法合规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筹资渠道,避免负债搞建设,防止刮风搞运动,合理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制度保障等供给水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十四节深化农村改革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要研究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融资办法,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融资试点,探索设立融资担保机构,有效防范和化解抵押融资风险。探索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以股份的形式明晰农民个人的土地所有权份额,通过按股分红和“一股一票”参与管理来实现农民的个人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机制和服务、监督体系。

二、稳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

紧扣中央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农业综合水价、国有林场、林长制等改革。大力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焕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年度梯次推进到2025年“三变”改革试点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

三、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巩固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土(林)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严格把握有稳定住所、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个前提,对确有退出意愿的农户可以探索有偿退出承包土地。优化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使用范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严把“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和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政策关。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市同价同权。管好用好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面推进登记赋码工作,做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继续开展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成企业、基地与村级共同受益。扶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乡村旅游企业,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共同开发经营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实现民居变民宿,农民变股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商铺、仓储、农贸市场等物业项目;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和服务农民能力。到2025年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有项目有收入,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初步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第三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

一、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加大财政扶持“三农”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改变涉农资金投入方式,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可持续投入运营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50%。发行地方债劵和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工作。鼓励按规定对吸纳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严格落实农业补贴补偿相关政策。统筹资金部分主要用于扶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发展。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积极推进农业项目专项债券申报工作,争取国债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做大担保规模。加大对农业贷款贴息、农业担保费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在大宗农产品保险“提标、扩面”基础上,重点开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保险“增品”。推动比邻区县加快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综合生态价值核算计量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探索,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

三、强化人才支持保障

选配熟悉现代农业发展的复合型干部充实到农业农村战线,选好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选派优秀干部到镇村一线指导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临空创新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积极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教师、医生、企业人员等下乡干事创业。组织选派科技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等下乡服务。探索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新型农民培育机制,以掌握科学文化素质、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对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四、加大农业农村建设

重点聚焦提升乡村面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原有设施提质升级,对物流、天然气、污水处理等设施重点“补缺”,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传统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追求。重视县城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纽带作用,发挥中心镇、特色小镇作为县城网络的重要节点功能,增强公共服务在县城、乡镇和村落之间的同步推进。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用地支持力度

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强化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允许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建立土地(林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制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强与村规划衔接,鼓励复垦指标农村留用,激励有条件的区域复垦形成水田、重点生态功能区复垦为林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第三十六节扩大对外开放

一、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加大对具备出口潜力的重点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商标国际注册和产品质量认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和原产地证书,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出口型龙头企业,重点引入农产品出口强省的外向型龙头企业,集聚农业对外合作新动能。

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充实县、乡、镇(街)两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专业队伍,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专业人才库。加强与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搭建县级部门与镇街间集工作联络、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动态跟踪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交流平台。强化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合理制定项目入库标准、门槛和要求,做好项目数据更新及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地区为重点,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开展项目合作。以驻渝领馆国家及新加坡、以色列、比利时等国家为重点,以技术合作为基础,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果蔬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利用外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

三、加大外向型人才培养

结合目标国家的发展需求,联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发及推广,培育外向型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我县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库,推荐选派人才参与农业对外援助和对外合作项目。紧紧围绕我县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专业人员培训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培训。

四、鼓励农产品国际化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目标国,借助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放平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欧班列(重庆)和“渝满俄”班列,拓展农产品、技术等与国际市场的东向、南向、西向、北向的共享交互通道,推动特色农产品及农机装备出口,对标国际标准和出口市场要求,狠抓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

第三十七节实施重大工程

一、宜机化农田建设工程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两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集中连片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集中打造3个千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生产示范基地,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万亩以上。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示范推广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加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

二、现代种业建设工程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建设酉阳县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对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种场(区、库)的日常运转以及作物与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我县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实现应保尽保。

(二)加强品种创新选育支持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推广机构联合开展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育种科研联合攻关,支持建设育种联合攻关创新示范基地(中心),进一步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良种试验推广支持建设品种试验基地、品种特性鉴定基地、植物新品种测试基地,加大对品种试验、展示示范与良种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快良种推广与品种更新换代速率。

(四)加强供种保障创建特色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支持新建或改扩建种猪、种羊、种牛、种兔、种鸡、种鸭、种蜂等种畜禽场和水产苗种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有效供给;加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种子应急保供和市场调剂能力。

(五)加强种业监管加大对种子种苗质量抽检、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转基因检测以及种畜禽质量监测等种业监管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加强涉农产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换代。加快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引进优良种质资源、农业安全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组织实施油茶、苦荞等良种联合攻关,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

四、智慧农业工程

(一)打造“互联网小镇(村)”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搭建政务服务、科技服务、生产管理等网络信息应用平台,推进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促进镇域、村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打造“互联网小镇”3个,建成“互联网村”6个。

(二)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以油茶、设施蔬菜、荞麦、茶叶、烤烟等基地为重点,开展生长过程数字化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等示范。以贡米大宗农作物核心基地为重点,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全程监测预警。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

(三)开展智慧养殖示范场建设以生猪、家禽等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设智能化养殖示范场5个。推动水产养殖场配套建设水质监测、鱼病诊断、饵料投喂等物联网设施装备,建设水产品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800亩。

(四)加强“村村旺”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村村旺”电商仓储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商大数据中心、线下云仓等建设。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推进贡米、油茶、茶叶、青花椒、荞麦、辣椒等重点产业链建设,每年提质增效产业基地20万亩。大力培育50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家以上、亿元产值企业5家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大力推进全域休闲农业发展,鼓励功能单一的种植业园区、养殖业园区向休闲农业转型,引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生态循环、健康养老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注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着力强化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建设,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度、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创建要求。同时,促进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着力村容村貌环境管理,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为载体,结合精准扶贫、五改三建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抓好农村秸秆禁烧工作,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组建村级社区环卫队伍,实行集镇村分段包干环境卫生的管理责任制,推行居民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村民的文明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与提高。

七、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

利用建设成渝地区“两山”“两化”实践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要战略支点、全国宜居宜游目的地。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产业协同发展、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均等同质。加快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探索,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城镇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连接镇村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一)深化分类分档整治明确行政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标准、模式和范例,逐步推广应用。完善村级整治台账,实行动态化、精准化管理。

(二)统筹推进重点任务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三年行动目标。实施“百村宜居”计划,巩固50个、启动100个宜居村庄建设。

(三)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入户道路500公里。协同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志愿者联盟。

(四)完善建管机制指导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运管机制。督促落实“门前三包”,探索受益农户适当依效付费和激励约束机制。

(五)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60秒我说改善环境”微视频接力传播等宣传和科普活动。深入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清洁村庄“比武”和以村、社(组)为单位的现场观摩活动。

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树立道德模范人物,让其守望乡里,造福桑梓,让更多的村民学习效仿,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

(四)普及农村科学知识要广泛普及农村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

(五)注重青少年教育要注重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特别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资源投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十八节营造发展环境

一、强化规划宣传发动

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党的农业农村方针政策和各级各部门推进农业农村的新做法、新创造,对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扬,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让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和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坚持“结合实际、统筹思维、精准施策”,根据酉阳发展实际,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分步实施,形成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主体、资源、政策和城乡协同发力,避免代替农民选择,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农村各类主体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年终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科学设立激励奖惩机制,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效果好的街镇,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

三、强化依法治农

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重点实施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农村司法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附件:1.《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

四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

五”规划》重大项目投资估算表

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色产业布局图

附件1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摸清酉阳县农业农村环境现状,科学分析土地与环境承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做好规划实施的环境控制和生态保护,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实现酉阳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一、农村环境现状

(一)农业农村环境总体现状。酉阳县农业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五大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成效明显,县境内酉水河、龙潭河、阿蓬江等县域主要河流6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2017年-2019年小坝二级水库富营养化一直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之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县内生态边界更加清晰,林业生态修复持续加强,年末森林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09%。土地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合理,耕地保护措施更加强劲有力,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2020年,全县生猪出栏56.08万头、牛6.79万头、羊43.32万只、家禽420.14万只。境内共有畜禽规模养殖1112余户,近2年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60户,其中,生猪养殖户55户。所有养殖户全部采用干湿分离方式,全部用于还田还土。

(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据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显示,酉阳县全年废水排放量666.47万吨,其中生活源635.48万吨;COD排量总量为5997.03吨,其中生活源5108.06吨、农业源888.97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80.25吨,其中生活源240.22吨、农业源40.03吨;总氮排放总量为744.46吨,其中生活源412.77吨、农业源331.69吨;总磷排放总量为77.54吨,其中农业源41.43吨、生活源36.11吨。2019年酉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03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2万吨,农药使用量251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0.4%。

二、环境影响分析

(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趋势。酉阳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农村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酉阳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人居品质有效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将不断增强。

(二)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致污趋势。十四五时期,酉阳县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山地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提升油茶、青花椒、茶叶、烤烟、山羊、中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可大大减少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量。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生态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但在发展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的同时,为了追求高效益、高产出,可能存在过量使用农用化学投入品以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山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植被资源具有一定影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亦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认真落实“两山论”,真正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行环境友好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三、环境影响分析

(一)水环境的影响。由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打好碧水攻坚战,统筹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各项工作,将极大地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但是,少部分加工业、服务业和种养业,也会对水环境质量带来一定风险。

(二)土壤环境的影响。实施本规划,通过净土保卫战,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可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农药以及其他持久性有机物的赋存量。农业废弃物经过回收利用和发酵处理,可以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氮、磷造成的土壤富营养化和农田废弃物在土壤环境中残留。但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土壤环境的酸化,可能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三)大气环境的影响。通过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农村推广生物质能源,可减少农村燃煤、柴火燃烧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污染。但是,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等也会带来恶臭类物质挥发和影响大气环境的风险。

(四)固废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固体废弃物向污染物转化的机会。但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生的少量废弃物囤积有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通过推广林业工程,减少森林砍伐,增强了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气候调节能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可减少污染物质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四、环境影响控制

(一)污染防治法制化。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法制体系,依托《农业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地方规章,健全农产品产地、农产品污染评估和测算标准及办法。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二)污染控制制度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投入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理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的体制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建立生态环境污染例行监测报告制度。

(三)污染治理工程化。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建设,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林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力度,推进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

五、环境评价结论

规划实施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主线,将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文化建设、环境友好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将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保护措施相配套,通过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深化农业种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等,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酉阳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2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时序

主要建设内容

及规模

匡算总投资

(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

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

预计“十四五”完成投资

牵头单位

备注

中央

资金

地方

投资

融资

资金

业主

自筹

合计(73个)

2445086.2

1019751.4

163297.65

236524.95

1025512.2


1765540


70

农村基础设施(能源、信息、园区等5个)

165484

82400

20000

28000

35084

0

145484


5

(一)

能源建设(2个)

71484

50000

0

0

21484


71484


2

1

酉阳县农村水电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包含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及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

21484

0

0

0

21484

建成投用

21484

县水利局


2

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改扩建

2021-2025

农村重点镇村电杆、电线、电力设施更换提升项目。

50000

50000




建成投用

50000

国家电力公司酉阳分公司


(二)

信息化(2个)

54000

32400

20000

0

1600


54000


2

3

酉阳县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围绕主要特色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4个关键环节融合应用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面积1万亩以上,推广节本优质绿色高效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建成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聚焦农业科技助力产业相对薄弱地区发展。

4000

2400

0

0

16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农业农村委


4

酉阳县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新建

2021-2025

数字乡村建设,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展示终端、云平台、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展示系统等建设,实现街道、镇(乡)、村(居)全覆盖。

50000

30000

20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农业农村委


(三)

园区基础设施(1个)

40000

0

0

28000

12000


20000


1

5

酉阳县农特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6

总用地面积170亩,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标准厂房、仓库、配套商业、办公区、设备用房及其他,完善道路、照明、绿化等相关配套设施。

40000

0

0

28000

12000

开工建设

20000

县华渝公司


现代特色山地农业(产业、加工、商贸项目26个)

644970

129260

9530

75300

430880

0

575717

0

26

(一)

现代特色效益农业(20个)

504600

107260

9530

37300

350510

0

448750


20

1

酉阳县5万亩茶叶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宜居、丁市、铜鼓、花田、黑水、龙潭、麻旺、板溪、五福、木叶、楠木等乡镇建茶叶标准园5万亩。

15000

7500

0

0

7500

建成投用

15000

县农业农村委


2

酉阳县5万亩加工型辣椒种植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铜鼓、丁市、天馆、两罾、龚滩、板桥、官清、小河、李溪、南腰界等乡镇建设加工型辣椒种植基地5万亩。

5500

2500

0

0

3000

建成投用

5500

县农业农村委


3

酉阳县5万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苍岭、双泉、花田、涂市、毛坝、木叶、兴隆等乡镇建设高山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

5000

2500

0

0

250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4

酉阳县生态渔业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实施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对现有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3000亩,新建标准化池塘1000亩。新建和尚坪电站下游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井岗河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新建高标准稻鱼工程5000亩。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5

酉阳县智慧养蜂示范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人性化无害化智能蜂巢, 在全县推广500户,每户养殖中蜂50群以上,新建蜂蜜深加工厂1个,年加工蜂蜜500吨以上。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6

酉阳县10万亩标准化青蒿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成年种植12万亩,加工2万吨青蒿,年1万吨枳实提取加工。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7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在酉东建设1个5万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县花田、宜居等乡镇建设5个各5000亩以上县农业产业园。

30000

1000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30000

县农业农村委


8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及加工项目建设

新建

2021-2022

发展1万吨中药材(青蒿、白术、金荞麦、金银花等)种植及初加工项目。

8000

3000

500

500

400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9

酉阳县10万亩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年种植10万亩白术、金银花、金荞麦等年初加工2万吨;充分利用我县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在板溪工业园区建设年2万吨中药材饮片加工。

40000

0

0

0

400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农业农村委


10

酉阳20万亩油茶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在全县相关乡镇新建设或续建改造20万亩油茶基地,建成标准化油茶产业园。

60000

30000

0

30000

0

开工建设

60000

县林业局


11

冷水鱼产业化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2

新建冷水鱼流动养殖池26000立方米,配套液态氧气设备2套,液氧罐30立方米,50千瓦发电机2台,配套设施管理用房400平方米,道路3000平方米,生态绿化工程3000平方米,养殖冷水鱼40万尾。

2000

0

0

0

2000

建成投用

1800

县农业农村委


12

酉阳县双低油菜基地及加工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发展双低油菜种植基地20万亩,产量3万吨,新建1万吨菜油深加工生产线一条。

4000

500

0

2800

700

建成投用

3000

县农业农村委


13

酉阳县有机荞麦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续建

2021-2025

在后坪、万木、清泉、丁市、天馆、万木、李溪、龚滩、苍岭、板溪等酉西酉中低山区域,建设10万亩有机荞麦商品种植基地、1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扩建年深加工3万吨荞麦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条,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

3000

500

200

500

1800

建成投用

2000

县农业农村委


14

酉阳县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在“花田-铜鼓-板桥、南腰界-李溪、涂市-黑水-庙溪-浪坪、麻旺-酉酬-大溪-偏柏”五大区域实施稻鱼(虾、蟹、蛙、鸭)复合发展模式1万亩以上,发展有机、绿色“酉阳贡米”商品基地3万亩以上。

4000

1200

300

500

20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农业农村委


15

酉阳县鲜食玉米+肉牛养殖(种养结合)优质生态产业链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发展有机、绿色鲜食玉米种植基地3万亩、产量3万吨。新建2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区、冷链贮藏区、物流分拣包装区、青贮饲料加工区、种植基地适宜机械化改造。新建2000头肉牛养殖区、检验检疫区、青贮饲料存放区、有机肥料生产区。

12000

2000

0

3000

7000

建成投用

12000

县农业农村委


16

畜禽种源种苗良种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酉州乌羊、渝东黑山羊保种场各1个,酉州乌羊扩繁场3个;建设存栏300只肉用种羊场10个;建设麻旺鸭保种场2个,扩繁场5个;建设存栏种鸡1万只的优质土鸡种鸡场1个,孵化鸡苗200万只的孵化中心1个;建设存栏300头祖代种猪场2个,建设公猪站1个,精液配送站点20个;建设肉牛人工授精改配站20个。

6900

1380

940

0

4580

建设投用

6250

县畜牧产业中心

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7

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3万头能繁母猪饲养基地,其中存栏30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存栏2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20个;建设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00个;建设存栏100只以上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场200个;建设年出栏5000只以上优质肉鸡养殖场5个;存栏10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10个;存栏5000只以上蛋鸭养殖场5个;建成酉阳中蜂产业体验园一个,中蜂授粉试验示范基地5个;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5个;建设休闲畜牧示范园1个。

82600

26400

6440

0

49760

建设投用

82600

县畜牧产业中心

建设内容、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8

现代畜牧加工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60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建设年产1万吨优质牧草基地1个;建设100万头生猪屠宰综合加工厂1 个;建设35万头(只)牛羊屠宰综合加工厂1 个;建设1000万只家禽屠宰综合加工厂1个;建设牛羊综合交易市场1个。

29600

5180

1150

0

23270

建设投用

29600

县畜牧产业中心

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9

酉阳县油茶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新建油茶基地10万亩,并配套油茶基地产业路(按照县农委补助政策文件)

106000

10600

0

0

954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林业局、酉州实业集团公司


20

酉阳县优质烟叶原料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在花田乡与双泉乡连片建设1000亩“高效、智慧、生态、立体”的数智烟叶农业产业园1个;在“花田-双泉-黑水-苍岭-天馆-后坪-清泉“区域建设4万担的湖南中烟基地单元,“李溪-板溪-南腰界-板桥-两罾-浪坪-泔溪-钟多-庙溪“区域建设5万担的重庆中烟基地单元,“桃花源-龙潭-龚滩-涂市-毛坝-兴隆-铜鼓”建设4万担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基地单元。

31000

4000



27000

建成投用

31000

酉阳烟草公司


(二)

特色资源加工业(1个)

8000

0

0

3000

5000

0

8000


1

21

酉阳县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研发生产200多个高质量中药产品,年产能2000吨,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饮片研发及生产销售的现代化中药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

8000

0

0

3000

5000

建成投用

8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

商贸流通服务业(6个)

132370

22000

0

35000

75370

0

118967


6

22

酉阳县武陵山农产品加工分拨中心

新建

2021-2015

占地39600平方米,其中常温农产品存放分拨区5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区22500平方米,冷冻冷藏库5400平方米、果蔬分装分拣区4000平方米,办公楼及员工宿舍2700平方米,完善车辆经停区11500平方米和绿化7500平方米,配套购置配送车辆60辆。

22804

0

0

0

22804

建成投用

20000

县商务委


22

酉阳板溪综合物流市场项目(二期)

续建

2019-2021

总用地面积97654.25平方米,建筑面积79114.95平方米,包括职工宿舍、科研办公、仓库、冷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其中,地上建筑部分面积77826.35平方米,地下建筑1288.60平方米。

30599

20000

0

0

10599

建成投用

20000

县华渝公司


23

酉阳县板溪综合物流市场二期冷链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

新建

2023-2024

主要包含冷链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等,完善照明、消防等配套设施。

4000

0

0

0

40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华渝公司


24

酉阳县华茂综合市场(复烤厂片区)

新建

2021-2027

综合市场占地约120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配套设施,市场交易大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

50000

0

0

35000

1500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华茂公司


25

酉阳县蔬菜保供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酉阳县城为中心,建设一个大型(面积1万平方以上)冷链仓储中转配送中心,并分酉东、酉西、酉中三个片区建设3个分发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冷藏冷冻库、冷藏运输车、现代化物流配送配套设施。

20000

2000

0

0

18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商委

调整部门

26

酉阳县板溪烟叶中转仓库

续建

2021-2022

中转仓库占地35亩,,建筑面积15229平方米,库容烟叶10万担。

4967




4967

建成投用

4967

县烟草公司


生态环境优化类(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6个)

384748

241274

20000

18394

105080

0

140000


7

(一)

生态建设(1个)

50000

20000

10000

0

20000

0

50000


1

1

酉阳县国土绿化提升工程

新建

2021-2025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50万亩,其中开展森林抚育30万亩,开展退化防护林改造20万亩。

50000

20000

10000

0

20000


50000

县林业局


(二)

环境保护(2个)

30080

17000

10000

0

3080

0

19000


2

2

酉阳县2019年区域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续建

2020-2024

建设1座县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5座干粪处理站点,设计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年产有机肥6万吨,完善相关配套收集运输设施。

5080

2000

0

0

3080

建成投用

4000

县畜牧产业中心、县华茂公司


3

酉阳县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

续建

2018-2025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35.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

25000

15000

10000

0

0

建成投用

15000

县水利局


(三)

污染治理(3个)

304668

204274

0

18394

82000

0

71000


3

4

酉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新建

2021-2027

建设乡镇(街道)污水管网建设223公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建设常住常住人口200户(500人)以上集聚点生活污水处理站21座。。

92000

10000

0

0

82000

开工建设

20000



5

酉阳县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程

新建

2035年前

包含酉阳县水土保持工程,酉水河、酉阳河及小河坝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内容为小型蓄排水工程、水保林、经果林、作业便道,治理面积150km2;修建生态河堤、人工湿地、植涵养林等。

120700

120700

0

0

0

完工水土保持工程,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6000

县水利局


6

酉阳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2024-2026

包含酉水河支流大江溪重点河段、香树沟综、湘河、杨柳沟、玉带河、李木沟、外小溪、董河、铧匠沟、神志沟、双桥沟、钟岭河等综合治理工程。内容为河堤整治、河道疏浚。

91968

73574

0

18394

0

开工建设

45000

县水利局


乡村振兴发展类(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农村路、水、电、房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36个)

1249884.2

566817.4

113767.65

114830.95

454468.2

0

961698


36

(一)

农田水利设施(15个)

611174.2

369317.4

13976.65

109230.95

118649.2

0

368698


15

1

酉阳县桃花源水库工程

续建

2019-2023

桃花源水库总库容1066万m³,规模为中型水利工程。由水库枢纽工程、供水工程和灌区工程三部分组成。主、副坝均采用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坝型,最大坝高分别为50.50m、34.0m;供水隧洞线路总长8.73km(含隧洞5段、渡槽4座、倒虹吸管1段),供水管线总长7.88km;灌区管线总长6.63km。

94617

70052

4378

13135

7052

建成投用

62386

县水利局

1

2

酉阳县九龙眼水库工程

续建

2015-2021

九龙眼水库总库容1113万m³,规模为中型水利工程。由枢纽工程、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

153187.2

68083.2

4255.2

12765.6

68083.2

建成投用

29814

县水利局

2

3

酉阳县大泉水库工程

续建

2015-2021

水库总库容255.4万m3,规模为小(1)型水利工程。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工程、借水工程、输水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组成。

24879

13076

0

0

11803

建成投用

6528

县水利局

3

4

酉阳县夹州水库工程

新建

2023-2026

夹州水库总库容1050万m³,规模为中型水利工程。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

88869

71095.2

4443.45

13330.35

0

开工建设

35548

县水利局

4

5

酉阳县大水坝水库工程

新建

2021-2023

大水坝水库总库容169.6万m³,规模为小(1)型水利工程。由枢纽工程、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组成,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最大坝高24m,坝顶长195.5m。

14599

4000

0

0

10599

建成投用

14099

县水利局

5

6

酉阳县前峰水库工程

新建

2021-2023

前峰水库总库容177万m³,规模为小(1)型水利工程。由枢纽工程、库区防渗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坝顶轴线长153.6m,坝顶宽度6m,最大坝高51m。

20112

4000

0

0

16112

建成投用

10412

县水利局

6

7

酉阳县菖蒲水库工程

新建

2022-2024

水库主要由枢纽工程、引水工程构成,初拟坝型为均质土坝,是一座以旅游人口供水、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

24000

4000

0

20000

0

建成投用

24000

县水利局

7

8

酉水河中型灌区

续建

2020-2022

酉水河中型灌区整治渠道2km,恢复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4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73万亩。

2643

2643

0

0

0

建成投用

2643

县水利局

8

9

龙潭水库灌区

改造

2021-2025

整治渠道16公里,新建渠道2.4公里

2000

2000

0

0

0

建成投用

2000

县水利局

9

10

胜利水库灌区

改造

2022-2025

整治渠道0.9公里,新建渠道48.17公里

4868

4868

0

0

0

前期工作

4868

县水利局

10

11

酉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推进宜机化农田示范1万亩。

50000

50000

0

0

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农业农村委

11

12

酉阳县产业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5

围绕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特色建设硬化产业路1000公里,修建蓄水池1000个,改善产业生产条件。

45000

40000

0

0

50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农业农村委

12

13

酉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新建

2022-2024

建设39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

3900

3000

900

0

0

建成投用

3900

县农业农村委

13

14

酉阳县农业科技人才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实施“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建设项目”,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2500

2500

0

0

0

建成投用

2500

县农业农村委

14

15

花田乡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完善农旅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设施,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80000

30000

0

50000

0

开工建设

80000

县文化旅游委

15

(二)

道路村庄建设(6个)

439000

170000

84000

0

185000

0

439000


6

16

酉阳县“四好农村路”通畅工程(含安全护栏)

续建

2021-2025

3000公里通畅公路(续建2000公里,新建1000公里)。

180000

120000

60000

0

0

建成投用

180000

县交通局

16

17

酉阳县“四好农村路”窄路面拓宽工程

新建

2021-2025

1300公里窄路面拓宽工程(含改双车道500公里,加错车道800公里)。

62000

38000

24000

0

0

建成投用

62000

县交通局

17

18

酉阳县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新建

2021-2025

10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12000

12000

0

0

0

建成投用

12000

县交通局

18

19

酉阳县乡村振兴行动集镇“三化”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按照“道路黑色化、管网规范化、环境生态化”要求,1.将原有的集镇破损路面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安装路沿石、铺设人行踩板、设置无障碍设施等;2.抓好抓实集镇主要街道管网下地、雨污分流、规范标线标识标牌,在各乡镇和较大聚居点设置平面或生态停车场地,建设适应新能源车推广的充电设施;3.全面打造38个各具独特色、展现魅力、产业兴旺的小城镇。每年对7至8个集镇开展打造建设,5年内基本建成。

150000

0

0

0

150000

建成投用

15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乡镇

19

20

酉阳县村庄“三化”工程

新建

2021-2025

新增农村入户、联户道路硬化300公里,硬化农户庭院30万平方米;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15000盏;新增农户庭院花草1000亩、庭院经果林1万亩;创建100个绿色示范村。

25000

0

0

0

25000

建成投用

25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乡镇

20

21

酉阳县传统村落保护

新建

2021-2025

31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部分建筑修缮

10000

0

0

0

10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1

(三)

生态环境设施(2个)

66000

0

0

0

66000

0

66000


2

22

酉阳县农村危房改造

新建

2021-2025

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

16000

0

0

0

16000

建成投用

16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2

23

酉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新建

2021-2025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270个行政村环境改善,容貌整治,改厕、环卫、治污等。

50000

0

0

0

50000

建成投用

5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3

(四)

乡村旅游(13个)

133710

27500

15791

5600

84819

0

88000


13

24

酉阳县圆梁山避暑纳凉项目

新建

2021-2025

突出避暑纳凉、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主题,重点建设清凉毛坝、木叶茶韵、十里桃花(腴地)、天慕庄园(涂市)、桃花山谷(黑水)等5个田园综合体。

10000

2000

2000

0

6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化旅游委、相关乡镇

24

25

酉阳县五福万亩富硒油茶农旅融合项目

续建

2019-2024

占地30亩新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8000平方米,观光缆车道1500米、漂流线5500米、生态停车场2000个车位,旅游码头,300米栈道开发,特色餐饮农家乐一条街、微企村一个、土家族之乡牌坊五个等配套设施改造;种植苗木、蔬菜、花卉等观光农业800亩。

15900

0

7791

0

8109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化旅游委、五福镇

25

26

酉阳县板溪龙洞湾生态田园综合体

续建

2019-2022

民宿,水上乐园,蹦极,滑翔伞热气球等,共计占地80亩。

9370

0

0

0

9370

建成投用

6000

县文化旅游委、板溪镇

26

27

酉阳县板溪山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5

建设登山步道3000里,景观平台1个;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000平方米;建设水果采摘体验基地2000亩。

2500

0

0

0

2500

建成投用

2000

县文化旅游委、板溪镇

27

28

酉阳县板楠片区康养度假项目

新建

2022-2025

以叠石花谷、楠木庄、山羊古寨为支撑,打造板溪叠石花谷、红叶画廊,楠木十里荷塘3个田园综合体,积极推进万亩杜鹃等农旅融合项目,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滑雪的四季康养格局。

10000

2000

2000

0

6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

28

29

酉阳县低A级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新建

2021-2025

酉水河、金家坝、群贤居避暑山庄、南腰界景区、石泉古苗寨等低A级景区提档升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29

30

酉阳县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振兴项目

新建

2024-2027

打造金丝楠木特色观景楼,金丝楠木博物馆,完善景区范围内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发展楠木产业,引导当地居民创业创收。

8000

0

0

5600

2400

开工建设

3000

桃花源旅投集团

30

31

酉阳县酉酬镇江西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

续建

2020-2025

溪口村付家坝至江西村旅游公路;污水管网8公里,20立方米生化池10个;生态河堤4公里,山坪塘景观打造;观景亭7座;石板步道8公里,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停车场2500平方米;30米风雨廊桥一座;包装以及内部装饰装修90幢民房;新增一台变压器;景区亮化工程;蔬菜基地300亩;红石林景观打造,花海300亩。

7940

7500

0

0

440

建成投用

7000

县文化旅游委、酉酬镇

31

32

酉阳县龙麻泔车片区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新建

2021-2025

大力发展龙潭、麻旺、泔溪、车田公路沿线农旅融合项目,打造石林风光、天沐桃源等田园综合体,合力推进车田天龙山市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工程。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32

33

酉阳县阿蓬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神龟峡景区和石泉苗寨为依托,加强双泉、天馆境内的中国传统村落群保护,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普考察于一体的原始峡江山水风情观光度假体验区。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33

34

酉阳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完善有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的乡镇(街道)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活动广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2000

1600

400

0

0

建成投用

2000

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

34

35

酉阳县酉水河流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酉水河及沿线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依托,挖掘土家过小年、土家赶年、打围鼓、打绕棺等民俗文化,编制酉水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以酉水河特色体育小镇为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开展旅游综合开发。

50000

0

0

0

5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文化旅游委

35

36

酉阳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新建

2021-2025

完善各景区安全提示、道路引导、景物介绍等旅游标识系统及外部旅游交通引导标准。

3000

2400

600

0

0

建成投用

3000

县文化旅游委

36

备注:1.原则上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社会事业投资项目放宽至1000万元以上);2.建设性质为新建、续建、改扩建;3.资金筹措计划,中央资金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需有明确专项渠道),地方投资为本级财政资金,融资资金为资本市场资金及银行贷款资金,业主自筹主要为社会资本投入及业主自行筹集资金;4.“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分为规划论证、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四大类。

附件3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色产业布局图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9日印发

1“山羊、青花椒、油茶、中药材、茶叶、蔬菜”6大优势主导产业、“烤烟、中峰、荞麦、冷水鱼、优质稻”等N个区域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个新兴产业。

2中部生态城镇核心区、西北部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乌江生态廊道核心区、南部生态经济产业提升区、北部武陵山生态屏障核心区、东部生态经济产业基地示范区。

3天然林保护工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程、“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工程、国家战略储备林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草工程、国土绿化提升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