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培训班学员走进花田乡何家岩村
10月14日至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主办的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培训班,将实践教学课堂移至花田乡何家岩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于此,通过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现场观摩与深入交流,学习了何家岩村在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乡村治理以及推动“共富乡村”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
活动期间,学员们首站参观了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酉阳分馆。该馆创新运用“实体场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展陈模式,展示了巴渝地区众多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历史演变、建筑特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保护与展示途径,为学员们提供了传统村落信息永久保存、文化资源动态管理以及远程体验式传播的新思路,赢得了广泛赞誉。
随后,学员们深入何家岩村,仔细察看经过精心修缮与活化利用的传统民居。当地在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和结构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民居功能置换、发展特色民宿、引入文创产业等多种活化路径,使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学员们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就具体的技术细节、运营模式和政策支持等问题与当地负责人进行了热烈讨论。
除了硬件保护,何家岩村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方面也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决策与管理,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同时,大力扶持本地特色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使其融入现代生活与旅游体验,丰富了村落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自信。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何家岩村探索实践的“共富乡村”建设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机制,该村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学员们详细听取了关于该模式的组织架构、运营机制、产业布局及具体成效的介绍,并就如何将相关经验因地制宜地应用于各自所在地区进行了深入探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