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日特别礼物:96岁老兵“星愿”终圆
9月3日,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苏昌银颤抖着手抚摸军帽,眼中泪光闪烁。一颗熠熠生辉的五角星,稳稳缀于他那旧军帽之上,让一段跨越时代的军人荣耀重现光芒。
“感谢你们!戴上这颗五角星,军装才算真正完整,我觉得自己又像当年那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兵了!”苏昌银抚摸着军帽上崭新的五角星,泪光在眼眶中闪烁。
这一刻,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终于圆了老人珍藏心底多年的愿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日,这位96岁老人的军帽终于完整了。
时间回溯到今年8月1日建军节。
酉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苏昌银家中看望老人时,老人郑重取出保存完好的旧军装,手指久久摩挲在帽檐上:“我现在够吃够用,我感谢党的关怀。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军装差了一颗五角星,希望你们为我补齐它。”
老人这段质朴的“星愿”背后,是深埋心底数十年的军人情怀。对苏昌银来说,军帽上的五角星不是普通的装饰,而是军人荣耀的象征,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
老人心愿经媒体报道后,竟意外唤醒了一场跨越山河的爱心接力。
远在浙江工作的酉阳籍青年冉亿在看到报道后,通过收藏界友人寻得一枚珍贵的老式五角星。
“请务必帮我转交这份心意!”由于工作原因,冉亿无法亲自返乡,他联系到酉阳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冉景玉,委托他将五角星送给老人。
这已不是冉亿第一次向老兵献礼。早在2023年,尚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就读的他偶然在网上看到“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中有为老兵赠送军装的活动,一下就点燃了他兴趣。因为自己的爷爷冉启敖也是抗美援朝老兵,所以对志愿军有着别样的情结。2023年至2024年间,他陆续向白明忠、冉启敖等7位老人累计赠送了14套军装。
这一次,冉亿送出的不仅是一枚五角星,更是一份跨越三代人的敬意。
“老人家,你要的五角星,我们替你找到了!”9月3日上午,由酉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龙潭镇政府工作人员、退役军人代表和龙潭希望小学校的少先队代表等组成的“送星小队”穿过巷道,走进了苏昌银家。
不一会儿,这份特殊的礼物,郑重地送到了苏昌银的手中。接过五角星,老人挺直了佝偻的脊背,庄重地行了个军礼。捧着熠熠生辉的五角星,仔细端详、反复抚摸,“今天,我可以穿着完整的军装收看阅兵了。”声音哽咽,却字字铿锵。
阅兵式开始,苏昌银与受邀收看阅兵式的老兵白明忠并肩而坐,两位历经战火的老兵看到先进的武器装备时,纷纷点头感慨:“武器太先进了!现在国家强大了,屈辱的历史不会重演了!”
阅兵式结束,苏昌银仍旧保持笔挺的坐姿盯着屏幕,右手不时抬起,轻轻触碰帽檐上的五角星,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轻声哼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回到了炮火连天的阵地、回到了保家卫国的岁月,正诉说着一段永不褪色的荣耀。(石嘉黎冉川刘尊文/图)
记者手记:
为九旬老兵“寻星”,更是为一个时代找回精神图腾
石嘉黎冉川
近日,一则关于96岁抗美援朝老兵苏昌银“寻星圆梦”的新闻感动了无数人。老人一句“军装差了一颗五角星”的心愿,引发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尊崇与感恩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全民思政课”。
一颗五角星,承载的是一位老兵一生的信仰。对于苏昌银老人而言,这颗星不仅是军装上的一个饰物,更是军人荣誉的象征,是青春与热血的时代印记。他那句“雄赳赳、气昂昂的兵”,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确认,更是一代人对国家使命的集体回应。这样的细节让我们看到,历史并不遥远,英雄就在身边——他们默默无闻,却从未忘记曾经的誓言。
这场“寻星”接力中令人动容的,是民间自发参与的温度。从浙江工作的酉阳籍青年冉亿,到退役军人事务局、镇政府、少先队代表,多方力量因为一个朴素心愿而迅速联动。冉亿的举动尤其值得感佩——他不仅送出了一枚五角星,更延续了自己作为抗美援朝老兵后代的家族情怀。这份善意是民间社会守望相助、尊崇英雄的真实写照,也体现出年轻一代对历史记忆的自觉接续。
而当老人颤抖着手戴上五角星、庄重敬礼的那一刻,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感动交织在一起。仪式之后,现场变成了一堂“红色课堂”,两位九旬老兵与少先队员并肩而坐,讲述五角星背后的意义。这种代际之间的对话,恰恰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传承方式——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是生命经验的分享、精神的共鸣。
孩子们说:“原来五角星是军人用生命守护的信仰。”这句话感动了全场。一颗五角星,连起了三代人:老一辈用青春守护它,中年一代用行动找寻它,少年一代从中理解它。这正是历史教育最应该达到的效果——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让崇高的信仰可感可触。
这场“寻星之旅”不仅圆了一位老人的梦,更照亮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家国的情感认同。
一颗五角星很小,小到可以握在掌心;但它也很大,大到可以装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愿这样的红色接力永不停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