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自治县兴隆镇龙潭村:麻田古寨话人文
兴隆镇龙潭村是2003年村组建制调整时,由原来的八穴、钟堡两村合并而成的建制村。龙潭村距镇政府驻地18千米,东与湖北来凤县安福司连界,南与车田乡清明坝村为邻,西与积谷坝村接壤,北抵来凤县百福司镇高洞村边界。共有8个村民小组,640余户2850余人,系土家、苗、汉等民族聚集地。
俯瞰龙潭村
“麻林山脉来,一龙天外飞。古钟报吉时,碧潭吞落辉。”龙潭村北起麻田坝“龙灯”似的山脉,曲线连绵密布了20多个高低起伏、形状如一的山峦,宛若巨龙凌空,自八穴坝上飞越钟堡境地。山峦连峰之下,是槽谷浅丘坪坝与山地坡土相连地带,八穴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自马桑沟与沙坝河汇流后向东注入东车湖。境内兴建有一座水库,蓄水20万方。另有一座天然自生水塘,塘口面积约60平方米,碧水如蓝,四季如常,深不见底,永不干涸。此地自古以来物阜民丰、人才辈出,至今仍有200多人在渝、鄂等地机关事业单位供职。尚存的麻田坝古寨,娓娓诉说着该村历史上的辉煌。
后河绝壁风光
田园美景如画
诗画瘦八穴,人文古麻田。麻田坝古寨距今约有300年历史,群山环抱、溪流澄碧,寨中沧桑的青石板或仰卧成“四合水天井”,或横立成墙堤,或重叠成阶梯,鳞次栉比,青条石建成的“八字朝门”口遗留下依稀的马蹄印和打杵的印记,圆形石拱门安详、肃穆、清远,青石上特有的阴刻文图,像一卷卷凝固且古老、清幽的水墨丹青。
圆形石拱门
进士匾
太常博士匾
据传,麻田坝原名麻林坝,林中有一方圆数十丈的自然天生水塘。清乾隆九年,邱氏祖先邱宗发自湖北蒲圻(今赤壁市)迁入此地定居后,改称麻田湖。清道光年代,麻田湖人丁兴旺,因邱道容考中拔贡后任河北直隶州州判而名声大振,成为当地名门望族。邱氏子孙砍树填塘、挑土造田,将麻田湖更名为麻田坝,咸丰、同治年代达到鼎盛。麻田坝古寨依山坡而建,拾级而上的木瓦屋,形成四合院或八合水天井,也有“一”字型独栋楼房等景观相映成趣,青石堤、青石坝、青石阶梯,远望一派阶梯式的古寨大院,近看厅堂房廊曲回有致,空间处理主次分明非常得体,东南西北分别建有一座八字朝门,更显气势恢宏。
窗雕
清宣统初年,古寨不慎失火,保留下来的老屋门窗雕刻精美,院坝中石刻石蹬、石柱、石地板等雕画玲珑剔透、深具匠心,真是“雕栏玉砌应犹在”。清末,随着千总邱以田(邱八老爷)的出现,麻田坝又恢复了往日的气派。古寨依山,秀色葱茏;古寨临水,清溪脉脉。百岁皂角树斜影绰绰,九曲回肠的青石板阶梯踩踏出悠远的回声……
流泉飞瀑
走在麻田坝石板路上,古寨苍老。古寨中的居民,现有邱、谭、王、林、向、黄、肖、胡、李等九个姓氏,其中以邱姓最多,乡风文明、家家富裕。寨中,多数年轻力壮的男女已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妇女们忙忙碌碌,孩童们满寨打闹嬉戏。大黄牛在稻田中拉犁,泥坯一卷一卷地翻腾。偶有一双双白鹤从古寨上空飞过,核桃树丫杈上连续传出“喳喳—喳”的喜鹊叫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烙印出厚重安逸、亦真亦幻的农耕文化。每年春节,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都要回一趟古寨,在大门上贴上“风调雨顺、国运兴隆”等春联,然后走出四合水大院,踏上寨外青石阶梯,开始新一轮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