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旺镇米旺村的“小黄”书记
“小黄,麻烦帮我把身份证复印一下呀。”
“小黄,向你咨询一下宅基地政策呢。”
“小黄,家门口的路灯突然不亮了是怎么回事呀?”
……
村民口中的“小黄”是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派驻米旺村第一书记黄书博。1994年出生的他,是帮助当地村民们实现增收致富的“智多星”。
自2021年5月驻村以来,黄书博通过派驻单位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发挥投资经验和市场渠道优势,将一个个好想法“点石成金”为好做法,引领着麻旺镇米旺村走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以前没安装路灯的时候,走起夜路来真是步步惊心。自从小黄给我们送来明亮的路灯后,现在再也不怕走夜路了。”12月12日,麻旺镇米旺村村民张如全看着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津津乐道。
米旺村是一个标准的山地乡村,过去由于没有路灯,村民们夜间出行极不便利。为了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黄书博驻村后就联系派驻单位重庆发展投资公司,为当地捐赠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给居住集中两个组的村民们送去了光明。
“我们将在米旺村继续建设‘点亮米旺’工程,向单位争取资金再安装50余盏太阳能路灯,点亮米旺村的夜空。”黄书博说,太阳能路灯主要布设在桥梁和村寨口,两盏路灯的安装距离视人口聚居密度合理规划。
米旺村因盛产优质稻米而得名,然而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再加上机械化使用率低,村里出现了大量撂荒地。土地资源闲置令人心疼,但复垦复耕撂荒地,除了需要真金白银,还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如何唤醒这些沉睡已久的土地,成了黄书博和驻村工作队必须面对的课题。
为此,黄书博一边联系派驻单位申请资金购买耕作设备,一边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踏遍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开垦出撂荒地400多亩。为了种好“精细田”,维护粮食安全,黄书博还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对村民开展水稻种植管护技术指导。自黄书博驻村以来,米旺村累计收获稻谷10余万斤,支付劳务、土地租金8万余元。
2021年,当地水稻在市农科院组织的酉阳片区水稻公益评比中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二等;2022年12月,“田园米旺”公共品牌商标成功注册;今年3月,米旺村获批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除了水稻种植,黄书博和队友们还深入群众,让村民们转变观念,尝试发展起多种新产业,给大家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村民张宗全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小黄和驻村工作队去年以村集体经济名义带领大家发展榨菜产业,给了我很多启示。”常年在外务工的张宗全,今年主动联系上黄书博,争取到了优质的种苗资源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发展种植了50亩榨菜。
米旺旺米,麻旺旺鸭。米旺村是“扁嘴”麻旺鸭的优质产地,为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园林化的养殖方式,黄书博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仅用3个月,就打造出了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麻旺鸭养殖示范基地。通过以蛋养鸭、以点带面的策略,培育了大户,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为了拓宽销路,黄书博积极把米旺稻米、土猪肉、蜂蜜等农特产品持续向单位推介销售,又帮助米旺村与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让农特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麻旺鸭及鸭蛋的附加值,黄书博和驻村工作队把关注点瞄向了直播带货。在满天星计划支持下开展每月一次的直播带货,又与快递公司展开合作,让米旺村的麻旺鸭蛋获得了快递“批发价”,打通了消费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麻旺鸭养殖基地从2021年7月建成到目前,总产值已经超过120万元,给老百姓提供了家门口劳务收入超过15万元。”黄书博高兴地说道,“下一步,米旺村将继续围绕‘一只鸭’‘一粒米’核心产业进行纵深发展,争取农业‘接二连三’,持续推进富民增收。”
“在黄书博的带领下,我们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张如全为黄书博和驻村工作队干事创业的热情竖起了大拇指,“我相信大家的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会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