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自治县苍岭镇:太河村探索共富乡村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为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酉阳自治县苍岭镇结合镇村实际,编制太河村“共富乡村”创建方案,积极探索共富乡村发展新模式。
太河村位于酉阳县西北部,由原苍岭乡的太和、苍水、新生3个撤并村合并而成,整村面积19平方公里,海拔600-1000米。下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05户2246人。
“太河村区位优势明显,属渝东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南北两条主山脉延绵,东西山脉间地坝平缓,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绝佳的自然风景。”苍岭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太河村共富乡村工作专班成员郭宇峰介绍,太河村处于黔江、酉阳、彭水中心点,X093县道穿境而过。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太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705户农村群众全部通入户路,全村现有通畅公路及产业路26.2公里,入户路38.6公里。太河村平均海拔800米,以发展农村传统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主要有“油、豆、薯、米”等种植业,“鸡、猪、牛、羊”等养殖业,油茶、榨菜、稻田鱼、雪莲果等新兴产业。2022年,太河村发展玉米、油菜、水稻、土鸡、生猪、肉牛、黑山羊等种养殖产业。同时种植油茶3100亩,包装打造“太河茶园”1000亩。
郭宇峰说:“目前,太河村新发展了新型经营主体3家,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点1个,聚焦茶、米、油、蜜,推出‘太河茶油’、‘酉州苍岭老腊肉’、‘生态印象大米’、‘维蜜’等产业品牌,积极为‘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做贡献。”
太河村以土家族居多,继承和发扬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非遗传承人有吴绍清、冉启国,在贵渝两地部分地区都享有声誉。辖区内有“上刀山下火海”傩文化,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等花灯艺术,还有与土家族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息息相关的土家山歌,观花、传统婚丧嫁娶等民间艺术。
“我们深入挖掘太河村发展优势,坚决走特色资源村寨‘自己的发展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乡村新路子,探索‘两区三线’的发展思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河村采取“合作社+业态+就业+分配+服务”的共富经营模式,即:成立苍岭镇太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并发展群众以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房屋(库房)、农用车、农具、资金等多种形式为社员,初步按量化的土地经营权占股70%、群众不动产占股10%、村集体资产占股15%、群众其他入股占股5%的利益分配方式运作。并根据发展情况,在共富乡村合作社下成立水产、蔬菜、农资(商贸)、劳务公司、乡村旅游等业态运营公司,吸纳社员全过程参与运营。经营所得利润按年以“6211”比例(60%用于股民分红、20%用于再发展或拓展储备金、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10%归村集体经济)进行再分配,村集体分配所得再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初步激活农村共同富裕新动能。
根据“共富乡村”创建编制方案,太和村明确了主要任务: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区。积极争取“巴蜀美丽庭院”建设项目和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对太河村1组大塘水、4组办公楼周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全面扩大辐射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成果,力争在2024年把1组大塘水申报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对太河村1-5组1000亩农田、土地经营权整合。对土地进行改优改良,开展生态修复、规范整治。全面改造升级为农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力争在2024年打造高品质农旅融合田园示范体3000亩。按照景观式规划、四季轮作方式,形成一处一景、一步一景、四季有景的田园风光,开辟乡村旅游新业态。
除此以外,创建方案还明确了打造新型产业增收线、公共事业服务线、打造农耕文化体验线等目标任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苍岭镇积极探索“两区三线”的共富乡村发展模式,围绕太河村核心区成片耕地、农田、集中寨落精心包装太河村共富乡村项目17个,力争在2025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