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工作信息

‍ 酉阳如何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看重庆日报专版报道!

日期:2024-01-17       
字号:

35日,重庆日报第19版以《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路 酉阳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县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发展经验,现转载如下——

核心提示:

重庆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地黄金联结点,这里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4.1%,是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10年稳居全市前列(其中,2017年至2021年均位列全市第一),是中国著名原生态旅游胜地”“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气候旅游县”……

近年来,酉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两山论,把生态文明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修复生态问题、筑牢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聚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加快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

严守生态底线 筑牢生态屏障

清漂护碧水。

江面一天比一天干净了,今天没有发现多少白色垃圾。日近黄昏,阿蓬江清漂员冉伟结束了一天的清漂任务,将清漂船靠岸,黝黑的面庞漾出浅浅的微笑。

阿蓬江,发源于湖北恩施,横贯酉阳双泉、苍岭、两罾等7个乡镇,奔腾56公里,不仅造就了流域内旖旎的风景,也养育了两岸依水而居的酉阳儿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人们为了增加收入,在江里进行网箱养鱼。最高峰的时候,仅苍岭镇大河口村就有12户村民网箱养鱼,网箱的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导致江水环境恶劣,黄色的泡沫和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冉伟打小就在阿蓬江边长大的,看着网箱养鱼造成的污染,心里很不是滋味。

阿蓬江。

庆幸的是,家门口的变化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组织拆除网箱、引导渔民上岸的同时,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阿蓬江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阿蓬江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类以上。

如今的阿蓬江,再次呈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图景。

阿蓬江的水质变化,是酉阳持续用力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酉阳坚持生态优先,咬定绿色发展不动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保护县域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摆在首要位置,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严治理生态环境,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效,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2年,酉阳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9200亩,实施营造林29.4万亩;深入推行林长制680名三级林长巡林1.4万次;完成国家储备林收储24万亩,实现林地流转收益4.7亿元;创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12个,菖蒲片区创建市级两山实践示范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成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酉阳将聚焦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样板目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深山远山人房双减、种植养殖药肥双控、生态产业质效双增,对“236全面落实河长制,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64.5%,成为秀美武陵·乌江画廊生态范例。

强化生态修复 促进绿色发展

桃花源景区。

要扬绿色优势之长,酉阳对待生态修复也毫不放松。

昔日的石漠化区域变绿水青山,太了不起了,令人震撼。走进菖蒲盖大草原,连绵起伏的山丘中镶嵌着绿意盎然的大草坪和湛蓝的湖泊,日出日落和璀璨星空交替轮回……独特的高山草坪风光,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们纷纷赞叹。

据酉阳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的菖蒲盖大草原生态系统脆弱,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贫瘠,除了零星散落的小型湿地生长菖蒲之外,大片区域是裸露的石头和低矮的灌木丛。同时,加上这里传统的种植、养殖业是其主导产业,其中种植烤烟和无序养殖让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如何破解生态系统脆弱难题,成为菖蒲盖绿色发展的重点。

菖蒲草原风光。

近年来,酉阳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紧紧围绕菖蒲盖生态修复,从护山、理水、育林、筑田、蓄湖、复草等全方位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最大程度保持菖蒲盖的原生态植被,从而进一步助力菖蒲盖生态系统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聚焦菖蒲盖复草、复绿,在山体裸露区域进行植树造林的同时,选取酉阳当地的草种进行播撒,对菖蒲盖原生带刺植被进行适当清除,改良和修复植被逾万亩;针对菖蒲盖喀斯特地貌水资源稀缺的难题,积极结合湿地生态修复,选取78个花色品种在菖蒲湖湿地打造菖蒲园,发挥湿地蓄水、护水的功效……

如今,菖蒲盖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曾经的高寒石漠化区域正逐渐蝶变生态优美、风光独特的旅游度假区。

粉黛盛开时的叠石花谷。

寒武纪叠层石砌石成景、土苗小楼绿树掩映……位于酉阳县板溪镇的叠石花谷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旅游观光、消夏度假的游客。

然而,在6年前,景区所在的板溪镇扎营村和杉树湾村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这里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覆盖率不足30%,是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能用来种庄稼的田地非常少,而且极度缺水。

但,在这荒漠化严重的地方,却有一种形成于寒武纪时期,极具景观价值的自带花纹的石头——叠层石。

于是,酉阳紧紧围绕石漠化生态修复,坚持以生态为底色,以石漠化根治为抓手,结合当地独特的叠层石,通过植入酉阳非遗文化与乡村艺术文化,将原本的石漠化荒地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叠石花谷景区。每年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驻足,有效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叠石花谷三皇台。

叠石花谷和菖蒲大草原,是我县石漠化土地治理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典型案例。酉阳县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酉阳将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聚焦引领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新风尚,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解决生态产品难变现问题,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作出贡献。

突出生态底蕴 建设美丽之地

生机勃勃的花田梯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酉阳良好的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地为酉阳高质量发展输出绿色动能。

花田乡,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这里山地生态资源禀赋。

多年来,在花田乡充分利用好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山地农业、山地旅游业,变绿色产业为效益产业,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动农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生态好了,花田米丰收,好多游客来我们这里耍,今年挣了不少钱咧!花田乡何家岩村,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脆酥油糯、质白如玉,香甜可口。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优质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大米丰收,更是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米袋子钱袋子都鼓了起来,他的笑容也藏不住。

花田米从宋朝开始被朝廷定位贡米,专为皇室享用。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花田贡米传承了600年,险些断了根脉。

为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治病虫害,原先,村民在稻田里大多采用施化肥、打农药等最为传统的治理方法,但这也是最为伤害土壤的方式。久而久之,土壤不复活力,稻米减产严重。

治病要治根。多年来,为实现生态土壤循环利用,花田乡不断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和修复,通过加强农家肥使用,推广稻鸭共作模式,安装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等系列生态举措,花田稻米实现了零农药、零化肥、零除草剂三零目标。

满眼金黄的花田梯田。

如今,花田乡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1万余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效益更加突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年产有机水稻在1250吨以上,年产值300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酉阳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不仅是贡米。近年来,花田乡厚植绿色优势,统筹生态与发展,同步推进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万亩标准化油茶基地、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让绿色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产业生态化推进效益产业,生态产业化营造绿色发展生态。

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花田乡因地制宜打造出独特的万亩360°高山梯田景观,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摄影爱好者前来,何家岩梯田也成了国内民俗摄影基地”“中国最美梯田之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气候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级品牌。

花田乡何家岩村美景。

游客的增多,让包括何绍华在内的花田乡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何绍华笑得合不拢嘴。

从生态农业到农旅融合,花田乡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红利。

龚滩古镇。

在酉阳,像花田乡这样的还有很多。阿蓬贡木改变山乡、菖蒲草原追星揽月、乌江画廊享誉四方……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壮美画卷,已在酉州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