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局 / 工作信息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如何改变中国

日期:2022-03-31       
字号:

以下内容转载自水利天下公众号

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地下水,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是重要的供水水源,是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重要压舱石和稳定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地下水用水量快速增加。2012年,地下水用水量达到最大值——1134亿m3

全国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变化情况( 2001—2016 年平均与1956—1979 年平均比较)

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了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我国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华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西北地区、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吐哈盆地、北部湾……地下水超采的现实,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

▼“城降”/徐骏/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指导治水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持续推进地下水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建立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推进实施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管局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m,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m。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到100%,潮白河、滹沱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

2021927日,永定河实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

2020年,我国地下水用水量持续回落至892亿m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53.5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为1198.2亿m3

多年的综合治理下,中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河湖生态复苏,正在改变中国。

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南通濠河沿岸

我们一起走进多个省份,看各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如何改变中国——

地下水超采严重之省的多向出击

河北省属资源型严重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307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长期以来,河北省不得不过度依赖开采地下水,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是全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省份。

2014年,按照中央部署,河北省作为试点省份,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实施“节、引、调、补、蓄、管”等综合措施,探索地下水治理模式。

调整种植结构,完善灌溉措施,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等高耗水产业去产能,建设改造城市公共供水管网。

引、调

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调引黄河水,实施水源置换。

补、蓄

先清后补,开展河湖清理,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以河代库”、创新水库水位调度机制。

永定河之秋/覃世明

关停取水井,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监测监控能力。

20191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河北任务占方案任务总量的97%。通过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建机制、严奖惩、广宣传等措施,河北省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初步扭转。

据《2020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202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30.31亿m3,与上年相比增加32.4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7.74亿m3

河流下梢,华北之肾,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引黄入冀补淀是目前白洋淀三条主要生态补水路径之一

岩溶大泉的生态修复

山西省岩溶大泉分布较广,泉域总面积6.4km2,占全省面积的41%。为保障经济社会基本用水需求,山西省地下水开采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11亿m3,增加到2000年左右的40亿m3

超采问题突出,泉水流量衰减,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域水环境破坏,等问题纷纷出现,兰村泉、晋祠泉、古堆泉先后断流。

晋祠泉古称晋水,有“难老”“鱼沼”“善利”三泉。三泉中,难老泉流量最大,1994年4月30日,难老泉彻底断流且地下水位继续下降。经多年复流工程,如今难老泉已复流,重现“晋祠三绝”风貌。

为强化岩溶大泉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山西省采取系列举措。

强化顶层设计 坚持综合施策

1994年,出台国内第一部泉域保护地方性法规《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实施水源置换、关井压采、煤矿禁采限采、环境卫生整治、河道生态修复和污染企业治理等工程措施,推进水价水权改革。

理顺体制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

各泉域“对症下药”,编制《晋祠泉复流工程方案研究》、《晋祠泉复流的可行性措施研究》,建设老窑水实验基地等强化泉域内取用水管理、煤矿监督和管理,有序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井。

完善监测网络 研究分层封堵技术

对部分泉域径流区和排泄区,进行水位自动监测。阳泉市针对机井封闭出台了地方技术标准。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山西省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有所减缓,盆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上升区、稳定区面积占比不断提高,下降区面积不断减少,岩溶大泉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

神头泉历史悠久,远近驰名。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泉域一度水质污染、淤积严重、出水受阻。2006年对神头泉五花泉组进行淤泥清理及围湖护堤建设,至2009年治理初见成效/白有成。

地下水漏斗区、海水入侵区减小

辽宁是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地下水是辽宁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形成地下水超采区,引发地下水含水层疏干、水质污染以及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强制性和引导性措施,多措并举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出台严格政策

出台《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辽宁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规定》、《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水矿泉水资源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措施。

建设替代水源

推进实施北中南三线“东水济辽”水资源总体配置规划。

辽宁省重点输供水工程是替代地下水的主要地表水供水工程之一

实行“以奖代补”

每年对市、县替代地下水工程建设和压采地下水工作

按实际完成数量给予补助。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安排压采地下水“以奖代补”资金5972万元。

推进科技创新

先后开展辽宁省“节水增粮行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地下水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加强监测站网

2015年开始建设辽宁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站密度已超《地下水监测规范》要求。

2010年以来,辽宁省主要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呈减小趋势,漏斗中心水位上升,全省海水入侵区面积由2010年的990.36km2,减小到2019年的828.95km2,地下水漏斗区、城市建成区和海水入侵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2019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2019年辽宁省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上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存储量增加了11.30亿m3

辽河入海口风光

大幅度地面沉降基本遏制

20世纪70年代开始,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三市主城区取水井数和开采量上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常州东部-无锡西部-江阴南部地区,由于不均匀沉降引发地裂缝灾害。1995年,地下水开采达到高峰,降落漏斗面积约占苏锡常平原地区的1/3,针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超采,江苏实施了综合整治。

立法推进 全面禁采

2000年,江苏省率先通过立法实行地下水禁采,出台《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划定禁限采区,分期封井停采。

苏州市昆山钞票纸厂封井效果

解决替代水源 开源节流并举

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重点企业节水改水,利用价格杠杆调控,促使用水单位自觉封井。

强化预警 全面规范

加强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站网建设,对地下水封井和特种行业,少量地下水取水进行全面规范。

宿迁市地下水取水口规范化建设

自禁采以来,江苏地下水降落漏斗持续减小。2000年禁采前地下水漏斗面积为5400km2,至2019年年底,地下水漏斗已全部消失,地面沉降发展趋缓。

据江苏省水资源公报,202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137.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1%,比2019年增加77.3%

作为曾经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区域,无锡市遏制地面沉降已有成效。图为北临江阴的惠山经开区风光

南水北调水助力治理

河南省属极度缺水省份,地下水是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20世纪70年代后,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2013年地下水开采量达到峰值,年开采地下水138.8亿m3,占当年全省用水总量的57.7%

地下水长期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一系列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河南各地组织实施地下水水源置换及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减少。

工程措施

利用引黄灌区为农田及河湖生态补水年均10亿m3以上,利用南水北调干渠实施生态补水累计23.7亿m3。开展地下水水源置换为重点的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非常规水利用及节水灌溉工程以及工业和生活节水设施建设、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等。

河南引黄灌区/马晓媛

非工程措施

《河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关于严格限制南水北调受水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取用地下水的通知》等政策制度出台。南水北调受水区开展地下水压采,推进水权水价水资源税改革,严格超采区及禁采区、限采区管理,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等。

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2013—2019年河南地下水开采量138.8亿m3下降到112.5亿m3,地下水占用水总量从57.7%下降到47.3%。据水利部通报,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郑州深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同比分别上升4.25m4.61m。在全国存在深层水超采区的37个城市中上升幅度名列第一。

水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图为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丰收景象

地面沉降发展速度明显减缓

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水严重缺乏,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在保障全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显示,陕西地下水资源量145.71亿m32020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30.39亿m3,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3。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陕西省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稳步开展。

建章立制 健全考核制度

出台了《陕西省地下水条例》、《陕西省地下水条例释义》、《陕西省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办法》、《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地下水法律法规。

陕西组织实施《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等,开展水位水量考核,逐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渭河两岸重现往日风貌

落实抓手 开展地下水水位考核

全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70眼地下水监测井作为考核井,以各考核井水位年平均值比上一年水位年平均值下降幅度不超过0.5m为达标标准,分类确定达标率。

创新探讨 加强科学研究

探索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考核办法,先后实施省级监测站更新改造项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等逐步完善数据平台,开展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陕北风沙滩区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及其动态影响研究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对地下水科学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2020年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146.71亿m3,比多年平均增加12.2%。以西安市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安城区因地下水超采产生14 条地裂缝带,1991年开始引用黑河水等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补充水源,划定地下水禁采和限采区,逐步关闭大量自备水源井,并采取人工回灌措施,区域性浅层承压水降落漏斗有变浅变小趋势,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

2020年,陕西西咸新区沣渭河综合治理项目获亚洲都市景观奖。图为沣河入渭河口湿地咸阳段/李军平

河西走廊生态改善

石羊河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2006年以前,石羊河流域特别是下游民勤盆地北部湖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严重危及居民生存。

20世纪90年代,治理前的青土湖荒漠化严重/资料图片

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了立足本流域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

通过采取合理配置水资源、明晰水权、强化用水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石羊河流域取得明显成效。

2012年,民勤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3.48亿m3,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连续三年形成了315km2的人工季节性水面,植被覆盖度由2006年的28%提高到36%

2018年,青土湖湖区地下水水位为2.95m,较2007年上升1.07m。随着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青土湖水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已形成了26.6km2的湖面和106km2的旱区湿地。

干涸了51年的民勤县青土湖碧波重现/视觉中国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指出,我们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要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开展新一轮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加快京津冀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地下水再度引发人类关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提供经验。

保护脚下的地下水,复苏身边的河湖,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强国有我、复兴有我!

文案/李卢祎

制作/李卢祎 车小磊

制图/王振航

校对/李博远

审核/车小磊

监制/轩玮

策划/马加 赵洪涛

参考文献:

[1]李国英.《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写在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N].中国水利报,2022-03-22.

[2]魏山忠.贯彻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 切实履行地下水保护治理法定职责[J].中国水利,2021(22).

[3]崔志清.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综合施策 全力推进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J].中国水利,2021,No.913(7).

[4]常建忠.山西省岩溶大泉地下水超采治理保护措施与经验[J].中国水利,2021,No.913(7).

[5]范骁锋.多措并举 重点突破 加强辽宁省地下水管理与保护[J].中国水利,2021,No.913(7).

[6]郑在洲.系统治理 精准施策 有力推进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J].中国水利,2021,No.913(7).

[7]王国栋.明确目标 加强管理 多举措推进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J].中国水利,2021,No.913(7).

[8]李泽洲.新形势下加强陕西省地下水水位水量控制目标考核的思考[J].中国水利,2021,No.913(7).

[9]陈飞,侯杰,于丽丽,刘昀竺,唐世南,丁跃元,刘国军.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

[10]陈飞,徐翔宇,羊艳,丁跃元,郦建强,李原园.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2020,31(6).

[11]胡振通,王亚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农户评价、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

[12]王贵玲,刘志明,高业新等.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战略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4)

[13]河北省水利厅.2020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R].2021.

[14]辽宁省水利厅.2019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R].2021.

[15]河南省水利厅.2020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R].2021.

[16]陕西省水利厅.2020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R].2021.

[17]江苏省水利厅.2020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R].2021.

[18]石珊珊.甘肃民勤:碧波重现青土湖[N].中国水利报,2018-06-0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