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林业局 / 工作信息

我局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成效巩固行动

日期:2023-06-20       
字号:

2018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先后8乡镇(街道)、1个林场确定为疫点,被列为国家级松材线虫病疫区。近年来,在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防控成效逐年趋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于2023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撤销松材线虫病疫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第8号公告)。由于点多面广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尚未根本扭转,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受2022风灾、旱情叠加影响,造成枯死松树倍增,疫木处置难度大,疫情反弹风险高。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确保全县疫情防控成效巩固不反弹,决定从即日起到2025年底,全总动员,各乡镇(街道)及毗邻地区协同联动,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成效巩固行动。

一、深入开展疫情精准监测行动。坚持预防为主,严把监测预警关。按照“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疫情日常监测和专项普查制度。健全网格护林员监测为主、社会化组织调查为辅的人工监测体系,有松林的乡镇街道2个月组织网格护林员开展一次巡查。落实林业数字化变革,充分利用国家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不断深化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由传统人工地面监测为主向天空地一体化实时智能监测转变。加大对死亡松树的检测鉴定力度,确保新发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早拔除”。建立并动态更新全松材线虫病发生小班数据库和疫情分布“一张图”,做到疫点小班档案和检测确认全过程可溯可查。

二、深入开展疫木集中除治行动。坚持治理为要,严把除治清理关。建立疫木除治赛马比拼机制,抢抓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窗口期”,严把安全、进度、质量关口,全力打好“冬春战役”攻坚战。重点除治疫情小班各类死亡松树,也要统筹抓好辖区内其他地域因火(旱)等灾害致死松树的除治清理。严格执行除治松木“能粉尽粉”无害化处置要求;对确需焚烧的,严格执行林区用火审批和“七不烧”制度,并制定好应急预案。大力推行政府购买除治服务和专业除治队伍35年绩效承包防治模式,严格落实山上不漏一棵死树、林间不遗一根树枝、地上不露一个伐桩、路上不丢一节疫木、农户不留一段松柴、企业不存一块松木的“六个一”质量标准。

三、深入开展疫源封锁管控行动。坚持监管为重,严把疫木流通关。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疫木源头全程监管。疫木除治推行村社干部、网格护林员陪伴式监管制度;建立疫木无害化处置见台账、见轨迹、见影像和企业承诺“三见一诺”闭环监管机制。统筹疫情防控与环境治理,提倡将疫木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十户联防”范畴。加强联防联治,全面开展涉疫林区“拉网式”清理;认真落实边界区域交叉检查签字确认和村级林长、网格护林员履职报告制度,严防疫木流失。严格检疫执法监管,发挥检疫检查站(卡)检查拦截作用,严查松原木、板材和木质包装材料,严厉打击违规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

四、深入开展健康森林保护行动坚持提质为本,严把森林质量关。坚持病(濒、枯)死松树清理和健康松树保护并重,统筹疫情防控与生态修复,科学编制林区规划。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生态工程项目,对疫木除治地块科学补植补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灾抗病能力。因地制宜开展人工商品松林改培,探索疫情科学防控、系统治理和森林可持续发展。采取打孔注药保护名木古树和重要地标性景观松树。

五、统筹开展疫情防控保障行动建立以林长制为核心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度,继续推行以奖代补政策,把防控成效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县级林长每年专题研究全县松材线虫病疫情成效巩固工作,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多方筹集集中除治资金,逐年消灭因2022年特大风灾造成的死亡松树。有关单位落实例会制度,按照工作清单认真履行属事监管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专班工作机制,推行乡镇包村、村包小班绩效模式,形成集中处理、安全监管、死亡松树逐年消灭的工作常态。对因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除治不力等造成疫情反弹或引发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事故的,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