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龙潭希望小学发展侧记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龙潭希望小学发展侧记
“湄舒河畔闻书声,百年老校育英才。”龙潭希望小学创办于1736年,原名龙池书院(不久更名为龙翔书院),1907年更名为龙潭两等小学堂,后又几易其名,199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笔题写校名,更名为龙潭希望小学。
该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中共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刘仁、李鹏同志的母亲赵君陶等都曾在该校启蒙。
近年来,该校领导班子站在时代的高度,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优化环境
龙潭希望小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文化名镇龙潭。校园内古树参天、绿草成茵,花坛、长廊点缀其间,环境清幽,散发着古朴典雅、淳美高贵的气息,融添了“学园、乐园、花园”之意趣。
该校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7人,现有教职工133人,占地面积为19966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384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师生食堂、综合办公楼等教学和辅助用房,还配备了标准塑胶田径场。
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创新办学理念的引领,成就了一所百年名校。该校曾获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希望工程20年模范希望小学”“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小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实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酉阳县示范小学”等荣誉称号。
红色引领
“山之涯,海之湄,少年中国短别离,短别离,长相忆,奋斗到底,唯我少年有此志气……”4月13日,在纪念赵世炎120周年诞辰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中,一首由赵世炎作词、龙潭希望小学合唱团演唱的《唯我少年有志气》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
早年,赵世炎曾就读于龙潭希望小学。他刻苦读书、英勇革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赵世炎故事》优质评书展示活动、《赵世炎怒剪长辫》校园情景剧排练、“讲世炎故事,育追梦之人”故事大赛、“走进龙潭古镇,传承红色基因”科技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该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使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炎火长廊、名人简介、墙面浮雕……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在红色校园文化的营造中,该校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都布置了相关的条幅、图片、墙报等。
塑造名师
“兴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师德。”近年来,该校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修师德,铸师魂,强师能,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每年春期开展一次“书院杯”策略教育讲坛,每年秋期开展一次“书院杯”策略教学技能大赛,每期编写《书院教育》《书院故事》《书院少年》三本校刊……该校充分利用各类杯赛、活动,从备课、磨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研为手段,夯实校本教研,充分发挥了杯赛的引领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校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班主任基本功、论文大赛,有200多人次获奖,其中,参加县级优质课大赛有14人次获一等奖,参加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有4人次获一等奖,参加重庆市优质课大赛有3人次获一等奖。该校教师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该校教师有3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立德树人
还记得“小扁担”严开伦吗?他坚持帮助两位空巢老人挑水的事迹得到了广泛好评,并在中央广播电视台进行播出。该校学生吴省慧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故事大赛被评为重庆市故事大王,受到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的接见;陈渝欣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这些,都是该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取得成效的一个又一个缩影。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该校坚持“德育为先”,不断完善团队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团队干部培训管理,着力提升团队在学校德育中的引领作用;抓好德育常规管理,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与德育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让德育教育体系化,并融入各学科教学,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规范学生少先队员档案管理,每年发展一批新队员,为学校少先队组织注入新的活力。
每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该校都要开展办手抄报、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策略教学
“过去,我在课堂上讲得过多,现在我觉得,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的秘密,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我总结出: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堂才会生成出有价值的东西。”……在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教学”工作后,该校教师陈涛、黄芳如是说道。
近年来,龙潭希望小学实施“科研带动”策略,努力打造“民族课程”“红色文化”“策略教育”三大办学特色。“策略教育”特色已基本形成,学校编写了《生存策略》《学习策略》《创造策略》《美丽的龙潭——我的家》《赵世炎烈士》《土苗体游》《我是龙潭小导游》《土苗艺术》等校本课程教材,并率先在全县开设校本课程,编写了长达110万字的教师培训教材《小学教学策略新探》,该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在运用它培训教师的过程中,构建了“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的校本培训模式。
该校的研究《利用远教资源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的优化》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民族文化特色(如书法艺术、葫芦丝演奏、民族体游活动等)和“红色文化”特色(如红色话剧表演、讲红色故事、红色故事评书等)正在创建过程中。
通过开展“策略教学”,丰富了教育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端正了教育思想,提高了自身素质,该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育并举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该校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为抓手,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生活为宗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兴趣班,让农村少年儿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多元化课程。
一张张彩纸,寥寥数剪,剪出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一幅幅画卷,绚丽多彩,绘出五彩斑斓的烂漫童趣;一支支毛笔,潇洒挥动,传承源远流长的千古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该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该校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据了解,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的书画、舞蹈、科技创新、经典诵读、讲故事、演讲、小论文、习作等比赛活动中,共有400多人次获奖。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该校将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模式,以“培养爱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造就一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内容的树名师工程为保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内容的育英才工程为主体,以“突出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内容的特色教育工程为突破口,以“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为内容的现代化工程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把学校办成“干部和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学和教育科研高水平、教育教学设备高标准”的巴渝一流名校。
融媒体记者:石嘉黎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