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成长奠基——县桃花源街道中心校构建多元育人模式侧记
为学生成长奠基——县桃花源街道中心校构建多元育人模式侧记
清明节研学活动合影留念
清明节前夕,县桃花源街道中心校的同学们在德育室、少先队大队部的带领下,来到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开启研学活动,重拾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该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其实是该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县桃花源街道中心校自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育人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育人
3月25日,在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师生们参观了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文献资料。在一段段介绍英雄事迹的文字前,在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前,同学们驻足观看,神情严肃,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共同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
少先队员唐睿希化身小小讲解员,他灵活自如、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很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流露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
“通过现场研学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历史,知道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唐睿希是该校六年级学生,之前性格内向腼腆,说话细声细气,自信心严重不足,通过学校各种活动的举办,如今,唐睿希变得自信了,上学期还代表我县到重庆市参加“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体验才是最好的传承。”该校德育室主任付玲红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该校通过看革命书籍、讲红色故事、唱革命歌曲等校园活动,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更多有文化、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环境育人
漫步在桃花源街道中心校,只见校园里鲜花绽放、地面干净整洁。楼道间,学生的书画作品被五颜六色的木框装裱起来,既是教学成果的展示,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墙壁上,到处悬挂着古色古香的育人楹联。教室内,四周张贴着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奋发上进……
据了解,该校坚持“以楹联为中心,打造校园文化;以楹联为重点,营造诵读氛围;以楹联为抓手,促进校本教研”,开辟了楹联文化长廊,形成了人人读楹联、创作楹联、书写楹联的良好氛围,让中国传统的楹联文化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美怡人的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时刻提醒广大师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用心育人
桃花源街道中心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吸纳的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占比较大。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的教育、监护、服务等工作,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该校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学期,该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作文中提到想自杀,德育室高度重视,通过多方调查得知,原来该同学的家长对其要求比较严厉,经常打骂他,缺少关爱,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得知缘由后,老师积极与其家长沟通,如今,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同学的情况得到好转。
另外,该校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对困难学生及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去年,该校一贫困女生身患糖尿病,师生们主动发起捐款,共为其捐赠了1万余元。上学期11月份,该校联系广东佳宝亿鞋业有限公司,为该校50名留守儿童捐赠了爱心物资。每个月,该校校长白兴江还带头开展“送教上门”,为辖区偏远学生上门教学……
该校教师的用心育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懂得了感恩。
融媒体记者:石嘉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