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酉阳作为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重镇,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36个民族。去年5月,国家民委将酉阳确定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以来,酉阳坚持以“共同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奋力走出一条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游客在酉州古城游玩,享受凉爽夏夜。
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
1月25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人头攒动,一群身着土家族、苗族服饰的姑娘们穿梭在人群中,通过互动问答、产品演示等多种方式,热情地讲述“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史。富含活性的酵素、醇香四溢的茶油、晶莹剔透的贡米……活动现场,一件件来自大山的珍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驻足了解。
宜居乡宜居村,茶农身着传统服饰采摘春茶。
近年来,酉阳立足山区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突出“高山、生态、有机、绿色、安全、健康”等核心要素,开创性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了覆盖全县域、全品类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山区农业产业困境逆袭的路径和实现产业富民的新密码。
油茶作为“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的主推产品之一,最早的栽种历史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是当地各族群众重要的油料来源之一。在试点过程中,酉阳始终坚持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油茶产业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的嬗变。截至目前,酉阳植油茶约40万亩,成立精深加工企业5家,发展市场主体115家,油茶产能占全市80%,覆盖带动20万名各族群众增收。
当前,以“酉阳800”为品牌引领,酉阳已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4650家。2024年品牌累计授权企业68家,品牌产品达50类353款,品牌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1.8亿元。
共同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共同前行,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试点过程中,酉阳还通过深化国家储备林建设改革,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收储国储林51.09万亩,其中2024年建设碳汇林10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11.1万亩,带动林农增收2554万元。酉阳各族群众在携手保护环境的实践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同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情感与合作纽带。
打好乡村牌,走好振兴路
窗外,梯田古寨景致美,俯仰之间皆是画;屋内,十多位游客围桌坐,大快朵颐农家菜。仲春时节,走进这家名为“何家院”的农家乐,墙上展示古寨、梯田的美图夺人眼球,独具土家族特色的装潢令人耳目一新,而农忙当农民、农闲当老板的村民何钢正热情地为游客服务。
这里是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平均海拔800米,坐落在菖蒲大草原的何家岩下。岩以姓得名,寨依岩而生,田以梯成形,民以耕为乐,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沿着光滑的石板路漫步何家岩村的古寨,两条清溪穿寨而过,明清时期修建的土家族吊脚楼随处可见,百年古树撑起片片绿荫,加上绿植、鲜花点缀周遭,令人赏心悦目。除此之外,咖啡馆、无人便利店、书院、非遗工坊等新业态也散布村寨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打卡游玩。
不禁好奇,小山村何以有了这般好光景?
“自2022年以来,乡里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按照‘一户一景、一户一策’思路,首先对濒危传统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对闲置传统建筑进行有效管护,已累计修缮整治22栋。”花田乡党委书记邹艺介绍,瞄准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乡上整合何家岩村梯田、古寨、民族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采取“政府+国企+集体+农户”模式,布局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业态,仅农家乐就发展了175家;依托花田“贡米”品牌效应,联合腾讯推出云稻米认养计划,将500亩梯田搬上云端;为丰富文化场景,村里修建了酉阳首个村史馆——何家岩村史馆,以“图文+实物”的形式展示村寨历史、农耕文化。
尽管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显著,但何家岩村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县委、县政府牵线搭台,何家岩村与腾讯、中国农业大学三方牵手,坚持“利润让给农民,成本回归集体”原则,试点探索“共富乡村建设新模式”。此外,通过创设以农民为主导的“共富乡村合作社”,培养本土人才担任乡村CEO负责经营管理,鼓励农民以房屋、传统技艺入股参与,采用资产折股、市场运营、利润共享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高标准改造农家客房、厨房餐厅,烤吧、会议中心等21种新业态应运而生。
一系列组合拳落地,资源优势变成了发展胜势。2024年何家岩村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何家岩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7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酉阳作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全域试点县,当前由何家岩村发起的共富模式已经酉阳全域推开,其中50个共富乡村试点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0.8万元,增长26.7%。
夜幕降临,农家乐依旧亮堂堂,两桌自驾前来的游客正在用餐,传来阵阵欢笑声。“过去是咱羡慕城里人,现在是城里人羡慕我们的日子。”说这话时,何钢脸上写满了自豪。
游客在龚滩古镇游玩。
打好文旅牌,绘就新画卷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百里乌江画廊的核心区,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的龚滩古镇,成于蜀汉,盛于明清,从历史长河中走来有众多荣誉傍身。
1984年冬天,时年65岁的著名画家吴冠中,漫步龚滩古镇,拾起画笔,将乌江畔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定格在画布上,第一次以美学的形式掀开了古镇的面纱,也为世人在这乌江绝壁之上找寻到一处寄放乡愁的栖息地。
40年后,因画而名、因旅而兴的龚滩古镇,早已走出深闺,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画家、学者、摄影爱好者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而来,找寻乡愁记忆,品味漫漫人生。
画家何以选择龚滩?龚滩何以吸引学子?
“爱上龚滩,只需一眼。”说起对龚滩的热爱,多次到龚滩写生的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沙婵用最简单的话语深情告白。
每年阳春三月,全国高校师生龚滩古镇写生艺术季如期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30多所高校师生汇聚龚滩,找寻创作灵感,开启一场艺术与灵感相结合的古镇之旅。
参加写生艺术季的学生朱思睿坦言:“第一次到龚滩,就被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加上这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处处都值得临摹。”
“近年来,古镇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持续举办多届龚滩写生艺术季、艺术家写生采风交流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龚滩镇党委书记何波介绍,当前,酉阳正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将这座千年古镇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龚滩古镇人文更兴、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两罾乡内口村,游客们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在古树下游玩。
千年金丝楠木群变网红打卡地、万亩高山草原变避暑胜地、亿年寒武纪叠层石区变游玩乐园……事实上,在试点过程中,酉阳立足山地特色、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已成功构建起“1+9+2+N”的景区集群矩阵——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9个、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4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度假区总量、增速均居重庆首位。2024年,酉阳全年接待游客4058.11万人次,接待游客总花费206.94亿元,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
开展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酉阳抢抓试点机遇,持续筑牢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活化利用,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建设示范,在特色产业、民生福祉、改革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4年,酉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9亿元、增长5.5%,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再创新高,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争先进位。此外,酉阳还先后获全国2024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激发了各族群众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县民宗委主任彭武进表示,当前,酉阳各族群众正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地方发展,携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酉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