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多村庄志丨青山村:盐商古道 文明人家
青山村位于钟多街道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左右,多年前就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做好事无须人记,存善心自有天知。”这是钟多街道青山村家喻户晓的一副楹联谚语。该村原支部书记刘正荣带着我们走进丛林中的盐商古道,揭开了一幕幕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全国文明村的由来。
青山村青杠坡新村落一角
青山村的青杠坡是一个美丽的新村落,新一色的别墅洋房在山坡上错落分布。刘正荣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前,寨子里的房子全是瓦房,其中多户为四合院大户人家,清一色刘姓,他们的先辈杨氏祖婆的坟墓就在村庄后面的山岭上。每逢节日,全村老小都会统一上山朝拜。村民对老人的尊敬除了血脉关系之外,更敬重于老人对刘氏族人的严加管教,才使刘氏家族在几百年的岁月里,没有发生一例违法乱纪的事情。据说杨氏祖婆的五个儿子成家立业之后,祖婆每天清早起来,杵着拐杖,挨家挨户检查有没有人在睡懒觉,各家各户的卫生是否打扫干净,读书的孩儿是不是写完了作业。这位祖婆,十八岁嫁到刘家,因为品性贤良、能力超群,不久便掌管了家庭。刘家便将这一家教家风流传至今,并远近闻名。
过去,青山村是龚滩到龙潭的盐商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年,每天有一百多个背夫,往返于古道,中间有一个供背夫歇脚的店子。青杠坡刘氏家族中,一位叫刘永泽的村民,除了忙于自家土地耕种外,还义务做醪糟酒水和干粮,送到店子上,供背夫们免费食用。这一义举,不但被背夫队伍长久传颂,还广泛地影响着青山村村民的行为,他们自发维修古道,自愿为背夫提供食宿。一时间,青山境内的盐商古道,成了背夫队伍的亲情大道。每当刘永泽唱着“酒从糟中过,吃了不降祸……”的山歌走向古道店子,随后便能听见背夫队伍应声传来的“力脚背夫一生苦,到青山有人顾……”的歌谣。
当年背夫歇脚的驿站遗址
苏海容是湖南怀化人氏,嫁到青山村陈壹建家后,与婆婆刘桂娥和睦相处,演绎了一段婆媳互敬的佳话。后来,陈壹建因车祸成为植物人之后,苏海容悉心照顾丈夫的同时,顶起了家庭重担,这让刘桂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刘桂娥逢人便讲好媳妇苏海容的故事,媒体报道后,青山村的文明之风,再次吹拂山山岭岭。
吊瓜基地
现在的青山村,不但村风文明,产业也蓬勃发展,盐商古道被现代密集的公路代替。往返在公路上的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公路两旁要么是李子基地,要么是吊瓜基地,还开办了腊肉加工厂、电商公司。虽然已经看不见那一个个背夫的身影,听不见他们“七上八下平十一”的整齐脚力声响,但永远不变的是村庄里弥漫的浓烈文明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