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乡村见“光明
近年来,麻旺镇光明村通过村、校、企合作,挖掘当地独特的村寨、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积极探索共富乡村建设新路子——由青创民宿公司投入资金,将传统村落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设置80个房间120张床位;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三下乡基地、中小学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务工、分红、售卖农特产品3个方面获得增收。
用好自身资源,促进产学一体
12月25日,尽管冬日严寒,光明村却洋溢着勃勃生机。山茶花在寒风中傲然绽放,村民们身着厚厚的冬衣忙碌着。从青创民宿院坝热闹的杀年猪,到田间地头的冬耕景象,处处展现出一派活力与希望。
“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中的又一个旺季,很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会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体验咱们当地的风土人情。”青创民宿负责人张海华介绍,这里设置了农耕文化教学场景,有室内农耕文化馆和室外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可供300人同时开展活动;有土家摆手堂教学场景,展示了土家语言、土家活动、土家服饰等;有土家吊脚楼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建筑学、美学、养身学文化;还有“院坝会”“堂屋会”“土家火铺”等教学场景,为学生们提供了零距离、亲切感受土家文化的场所。
站在院坝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菜地。张海华说:“以前是荒地,现在成了学生们的研学菜园,你看绿油油、整整齐齐的多有生命力。”
发展新兴产业,变农特为商品
“这炕腊肉熏得好,黄金亮色的。”这段时间,青创民宿的院坝里,时常能看到工作人员热火朝天地切割、烧制猪肉,然后用来制作熏腊肉。
“昨天刚运走2000斤熏好的腊肉。”正在查看熏烤房柴火的张海华告诉记者,“许多来这里旅游住民宿的客人,临走时都会购买几斤腊肉。”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今年,青创民宿公司专门修建了腊肉熏烤房。“我希望将光明村的腊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乡村的淳朴与美味。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途径,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张海华说。
除了销售腊肉,青创民宿公司还根据季节的不同销售各种农特产品,有水果,有肉类,有食用油,等等。“有300多种农产品,销售额超过了千万元。”张海华介绍道。
在村、校、企的带动下,光明村群众的产业发展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已发展起生态有机茶叶基地2500亩、经果林500亩、鱼塘100亩、储备林6000亩,养殖了土鸡8000多只、生猪3000多头,肉牛200多头、中蜂1000余群。
完善共富模式,家门口富民增收
“我24小时待命,只要客人需要,我随叫随到。”70岁的村民冉景华硬体硬朗、腿脚利索,在家闲不住,被聘为青创民宿的一名管家,每月工资有3000元。老人说,在这里干活不仅为家里增加了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价值。
“在家门口务工,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我非常满足。”在青创民宿厨房,村民唐建珍正在炼猪油。她一边忙碌,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家里情况。
她家有三个孩子,目前在青创民宿从事后勤服务工作,一个月工资3000元。虽然工资不如去外面打工多,但是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为了不让自己留下更多遗憾,她在得知公司招人后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村民们尽其所能地支持着我,我也为自己能带动村民们增加收入而十分自豪!”走进张海华的办公室,她正认真仔细核对工资花名册,准备本月的工资发放事宜。
张海华说,几年来,光明村通过“民宿+研学”共富乡村模式,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挣钱,辐射带动光明村6个组村民显著增收。未来,公司和当地村支两委将紧密协作,继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早日实现“人人有事干、家家获增收、全村能共富”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