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溪镇人民政府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在基层治理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管法治建设更加有力
一是健全基层法治建设职责体系。制定了党委书记、镇长、平安法治AB岗领导及业务办所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了板溪镇法定职责事项清单、协同配合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优化板溪镇“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运行体系,整合辖区“一办一庭一队两所”、应急、武装等办所资源,平安法治板块工作合力初步形成。二是健全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板溪镇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板溪镇信访稳定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板溪镇“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工作方案》、《板溪镇“一办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等规范性制度,坚持乡镇法律顾问选聘制度,定期对法治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会商研究和统筹调度,形成了依法行政有章可循、法治建设“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推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常态化开展法治队伍教育培训,集中开展干部职工学法普法活动4次,我镇机关干部普法考试全部合格。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权力运行刚性约束机制执行有力,干部法治素养逐步提升,学法、用法、述法机制初步形成。
(二)全面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全面加大综合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运行板溪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行政执法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及时拆除“两违”建筑20余起,清理集镇占道经营10家,打击非法阻工3起,纠正交通违法240起,全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及时落地见效。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全年无涉及行政执法诉讼案件。二是积极推进数字法治建设。规范运行板溪镇141基层社会治理智治平台,累计处理各类事件3319件,下发各项任务61721次,处理预警信息1130条,有效做到安全隐患即时处置、重点人群实时管控、重点区域实时监管。推行社会矛盾纠纷网格调解线上填报,各网格已录入纠纷调解信息245件。开展“执法+监督”掌上执法52件、落实“九小场所”安全智管72家、网格化监测特殊重点人群72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村居法律顾问”平台开展法律知识线上咨询,有效联通了人民群众与专业法律服务的“连心桥”。三是全面推进公共法律延伸服务。我镇积极将法治建设“神经细胞”延伸至每个村组寨落,培育“村居法律明白人”36人、普法示范户30户,注册“村居法律顾问”平台4200余人,开展“八五”普法集中宣传5次、法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20次,组织“一办一庭两所”成功开展庭前调解5起。我镇司法所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三)扎实推进安全稳定攻坚行动,基层社会治理规范有序
一是坚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全镇范围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防范化解、流转处置、信息互通、联合调处机制,做好人民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司法诉讼有机衔接的多元化解工作。全面化解“两失人员”、炮损集访、林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重点信访3件,镇村两级处置各类矛盾纠纷360件。二是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共治。优化基层网格设置,实行网格长、网格员、指导员工作下沉,形成强大合力,参与管水护路、预警处置、重点人群监测等网格治理工作。成功转化“两失”人员1名,持续保持无邪教组织和无邪教人员记录,吸毒康复、刑释矫正、精神障碍、重点信访等对象等管控到位,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德治、法治、自治、智治等“四治融合”机制运行较好。三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促各板块落实好“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改大检查大执法,全面开展各领域除险清患,及时发现和整治各类隐患180个,整改销号县级蓄水池清单问题2个,全年未发生较大影响以上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治理专业人才紧缺。在乡镇基层治理工作中,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信访化解、重点人群管控等工作量多面广,但基层法治专业人才紧缺,难以适应现代基层治理工作新要求。二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力量薄弱。虽然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队,但仍存在持证人员数量不足、执法硬件配置不齐、执法培训不够、专业执法水平不高等普遍性问题,从而影响到执法合法性和专业性。三是县乡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县级部门权限下放后,委托执法、赋权执法等相继下到基层,但执法力量没有进驻基层,行业部门执法培训开展极少,行业部门专业执法“下不来”、乡镇基层“接不住”现象普遍存在。
二、2025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畅通县乡联动执法机制,对照各自法定职责事项清单和协同配合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强化专业指导,全面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水平。
二是强化全民普法教育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全民学法守法宣传教育。
三是强化社会治理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大社区网格员、基层法治干部业务培训,全面充实平安法治板块工作力量,加大专业人才培育,保障基本执法装备,营造良好的平安建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