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40164号建议的答复函

日期:2025-09-01       
字号:

甘德军代表:

您好!您在县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 善基层应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的建议》(第20240164号〔政法综合类〕)收悉。您的建议 很好,感谢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扣“强三基、防极端”工作主线,加快推  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按照“1366”总体思路,持续推进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重构、机制重塑、流程再造,系统性构建防减  救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完善“统、 防、救”全链条工作机制,创新迭代闭环化业务流程,成功应对  多起自然灾害事故,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核心目标, 有效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 、全域履职,压实多跨协同应急责任。全县上下严格落实 党委领导下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制,建立了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 自然灾害职责清单,呈现“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担当、基层一线给力”的全域履职工作景象。一是“一委四指”主动谋划强 统 筹。“平时”依托防减救灾委统好常态基础,“急时”依托专 项指挥部抓好突发应对。系统化构建应急主“统、救”,气象、 水文主“测”,水利、规资、住建等部门主“防”,统分结合、 多跨协同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年初任务部署—汛前备汛督导 —汛中逐轮应对—汛后恢复重建—冬春固本强基”各重要阶段部 署,压实乡镇(街道)、部门属事属地责任。 二是行业部门多跨 协同强担当。 防治部门勇担防治主责,力抓人防、物防、技防、 工程防、管理防;应急管理部门狠抓人力前置、物力充实、战力 训演、智力支撑,主动靠前。 三是基层全力应对强落实。依托乡  镇(街道)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构建县、乡、村、网 格的应急管理“三级体系、四级网络”,形成以乡镇(街道)为关 键节点,上下贯通、直达“最后一米”的分层包保责任链条,扩充 灾害应急责任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至4322名,力抓“巡查排 查群力防灾、早转快转避险减灾、救早打小抢险救援、全面动员 救灾恢复”,全力以赴抓好防、减、救各环节工作落实。

二 、固本强基,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能力。 一是持续实施自然   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八项工程”。在持续推进“八项工程”基础上, 着力灾害风险“一普”成果应用,导向其他重点工程及重点行业领域自然灾害防治项目规划和实施。各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常   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数据台账,依托党建统领“885” 体系,将隐患点纳入全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问题清单”实施闭环管理。二是统筹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行动。编制印发《酉阳县防  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深入开展统筹协调、防御基础、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救援、 救灾救助、数字赋能、宣传动员能力提升“八大行动”,推动防减 救灾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10项,按计划正持续推进18项。 三是加快实施国债资金项目。 应急管理部门争取配发基层防灾和预警指挥类装备设备83类 961台套。水利部门争取国债资金1.04亿元,重点用于实施山洪 沟治理、水毁修复、水文项目建设。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争取国债 资金2119万元,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林业部门争取国 债资金363万元,重点开展构建林火阻隔网络建设。四是提前着 手项目谋划储备。全面开展基层应急能力现状调研,按照《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  意见》精神,正在积极编制我县“十五五”应急能力提升规划。

三 、以防为主,抓实减灾止损关键措施。一是规范开展趋势 研判会商部署。 严格实行“1+7+N”会商研判制度,在“1年度+7 重要阶段”趋势研判基础上,重点着力每轮灾害性天气临灾滚动 会商,各专项指挥部按照一轮过程、一会调度、一文部署“三个 一”规程,协同开展应对部署。建立“31620”递进预警机制,为各 级各部门会商研判提供各类监测预警信息和敏感行业领域专题 气象服务。二是切实强化关键时期统筹指挥。基于我县今年汛期 极端频发的严峻复杂形势,针对7—8月特殊时期,降低各类灾害应急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提升党政领导(指挥长)坐镇指 挥级别,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统筹指挥、资源调度作用,及时开 展预警叫应、避险转移、熔断管控,最大程度减灾止损。2024 年汛期,县级启动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救助等应急响应 14次,各级党政“一把手”一线履职,灾害应对质效大幅提升。三 是系统构建预警响应行动规程。积极创新构建分段分级分类分层 预警响应规程,在“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 基础上,按照“24h—6h—2h— 实况”4个阶段递进预警,进一步细 化明确“县—乡镇—村社/网格”3级响应行动,各行业领域构建 N 个应用场景、细化N 条任务事项,规范各级各部门预警响应, 促进各环节工作提质增效。 四是有效提升避险转移减灾实效。统 筹14个县级部门印发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意见,在已有78个避难 场所基础上新增581个临时避险点,实现“村村全覆盖”。临灾督 导乡镇街道“应转、早转、尽转、快转,白天提前转、夜间不冒险”, 果断组织涉险群众转移避险。 五是强化应对调度指挥责任督导。 创建自然灾害应对“七情”统计制度,基于我县雨、旱、火、雪4 类高风险灾种分别形成规范。县防减救灾办启动响应期间每日统 报,以统知情、以统判势、以统督责,有效助力在防灾减灾救灾 过程中全面把握态势、支撑决策调度、强化应对督导。

四 、以救为要,持续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升级系统强指 挥。完成指挥中心应急指挥视频调度能力提升建设,县、乡镇两 级配发的视频协同调度终端和移动视频指挥终端42套、卫星电话36台、对讲机39台、单兵图传37台、手持北斗终端38台, 有效确保“三断”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建立 C4ISR 应急指挥调度 场景,提升事件感知、风险研判、指挥调度、监测预警、态势分  发、协同救援、现场管理等数字化应急战场能力。二是充实队伍  强人力。建立健全“1+1+39+2”应急力量体系架构,全县“专、常、 群”应急救援力量共2300余人,分级分片前置应急救援力量,平 时开展巡查巡护,临灾配合设卡布防,急时快速遂行任务。三是  迭代装备强物力。争取中央资金1300余万元,新建酉阳森林防  火救援基地及配套装备;争取配发基层防灾和预警指挥类装备设 备83类961台套,有效提升县、乡镇救援能力。 四是训演实战  强战力。统筹组织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2024年按照年度训练  计划共开展了森林防火训练21次、动用装备320余台套,地质 灾害救援训练9次、动用装备100余台套,防汛水上救援训练3 次、动用装备100余台套,切实提高了队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 置能力。

五 、夯实保障,抓实灾后救灾救助。一是强化预案基础。修 订印发《酉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启动县级救灾应急 响应提供应对指南。二是强化救灾救助。扎实推动灾后恢复重建  和冬春救助工作,坚持“重调查、建台账、准认定、严发放、强 监管、实问效”的“六步工作法”,将因灾生活困难群众全部纳入  冬春救助范围;2024年完成41户倒房重建、7户损房修缮任务, 发放救助资金78.8万元;实施冬春救助7771人,发放资金132万元、救助物资3000余套,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祥和   过年。三是强化物资储备。健全“县—乡镇—村居—社会—家庭” 五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县储备救灾物资15000件(套),1/3   县级物资前置乡镇、街道,确保灾后恢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四   是撬动社会资源。按照“政府主导、政社协同、市场参与”的要求,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模式,加强受灾保险理   赔,2024年以来接报理赔案件161件,预估损失91.4元,已完   成赔付156件,理赔金额85.74万元,有效提升了受灾群众灾后   恢复能力。

六 、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应急智治能力。 一是强化基础数 据支撑。有力推动应急平台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加强指挥中心 数字应急资源储备能力。共梳理出核心业务5项, 一级业务23 项,二级业务77项,业务事项686项。梳理应急动员板块城市 体征指标755项,关键绩效指标(KPI) 34 项。二是推进数字重 庆应用建设。依托全市数字化建设成果,构建“数字应急”监测分 析、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履职评价等综合应用体系,推动风险 管控、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和调查评估等 全流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 联全县、一脑统全局”。自主谋划并上线运行“烟花爆竹购存销安 全监管一件事”应用,成为全市数字应急第一个区县自主谋划三 级贯通的应用。三是加强实战运用。协调各部门资源接入,接入 林业、水利应用系统各1个;接入视频监控公安1967路、林业363路、卫健298路、文旅1865路、教委802路、民宗5路、 乡镇(街道)262路、通信公司17384路,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点 242路。通过“数字应急 · 自然灾害防减救”综合应用平台,有效整 合“气象御天”“大渝治水”“内涝预警”“危岩地灾”“智慧地震”“智 慧林长”等部门数字化平台资源,基本实现全县防灾减灾救灾感 知监测体系全面覆盖,县域安全“可感、可视、可统、可防、可 救”。

以上答复,有何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回执上尽快寄给县人大 常委会人代工委、县政府办公室和我单位,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