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2-27       
字号: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应急管理领域依法行政。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树牢法治意识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坚持法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深悟透做实上持续用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不断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严把关,各科室、支队、中心分工落实的领导协调机制。三是发挥核心作用,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明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法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二)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守护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绷紧“安全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推动党政领导照单履职。优化安委会组织架构和人员,形成“1+10+N”安全监管体系和“1+4+N”自然灾害防治组织指挥体系。制定出台《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酉阳安委发〔2024〕12号),对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予以明确,有效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持续开展标准化创建,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强化源头管控,把好“风险关”。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抓手,纵深推进燃气管道“带病运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抓实全县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重大安全隐患463个、森林草原火灾隐患129个;完善3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资料;有效应对“1.13-1.16”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过程及9月中下旬以来高温连晴天气过程。围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主线,加大综合安全、危化、工贸、非煤矿山领域监管执法力度。今年来,共计开展各类监督执法213次,下达整改指令书271份,实施行政处罚424.5万元,收缴非法烟花爆竹成品5000余件。

三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执法方式重塑变革,出台《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工作办法(暂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和执法程序。出台《应急管理分类分级执法暂行办法》,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厘清层级权责,理顺条块关系,统筹配置资源,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应急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配合开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根据乡镇街道工作实际,重新梳理委托执法事项,分片区一对一下沉乡镇街道开展执法指导,强化执法培训,确保高效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地见效。

(三)优化公共服务,彰显为民服务底色

一是严格执行投诉举报办理程序。来人、来电、来信、网络平台等举报信息均由专人接待、登记,第一时间派发到机关部门或其他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核查,办理结果及时反馈,构建畅通高效的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2024年截至目前,共接举报189件,办结187件,处理中2件,其中安全生产类182件,无超期办结情况。

二是加快推进技防手段应用。安全生产方面,依托“数字重庆一体化数据平台”,自主谋划并上线运行“烟花爆竹购存销安全监管一件事”应用,成为全市数字应急第一个区县自主谋划实现三级贯通的应用。扎实做好“政务·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推广落地工作,全县已注册用户7757家,其中业主开展自查6189家次,乡镇或网格员开展检查4725家次。用好安全问题清单管控,全年共纳入全量库问题7242个,县级蓄水池问题157个,县级清单库问题38个,市级清单库问题8个。自然灾害方面,充分运用通信铁塔、电力等大数据,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灾情评估,有效提升自然灾害灾情监测、灾害影响、恢复评估、网络舆情等数据辅助分析能力。

(四)健全应急管理,强化灾害风险应对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高位部署推动。充分发挥县减灾办和4个专项指挥部组织协调、会商研判、调度指挥作用,完善灾前递进式预报预警、灾中预警响应联动、灾后“点对点”指导恢复重建机制。今年以来,“一委四指”共下发各类指导性文件52份,组织召开各类工作部署会议16次,组织开展综合工作检查督查2次,有效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落实。及时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县防汛、地灾、森林火情数据,提出地质灾害“5148”(小时降雨50毫米或累计降雨100毫米风险点范围内人员必撤、48小时内不回流)、防汛救灾“5112”(小时降雨50毫米或累计降雨100毫米风险点范围内必撤、12小时内不回流)撤离阈值机制和森林火情“2233”(两大主要原因、两大重点区域,三个重点时段、三类重点人群)重点防防控机制,为抓实抓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协同联动研判,强化预报预警。按照“1+7+N”工作机制和“三个一”工作规程,组织开展自然灾害趋势风险研判和会商22次,落实落细“1262”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严格执行12小时、6小时、2小时预报预警对应措施,发布预警信息60条,受众人数达50万余人次,为指导各级各部门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找准风险、落实应对措施奠定坚实基础。牵头编制39个乡镇(街道)和14个县级部门的《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开展“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录入工作,有效解决预警信息针对性、权威性、时效性不足的问题。

三是全面排查整治,筑牢安全防线。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组织292名群测群防员及39名乡镇片区负责人开展了隐患排查,对已有32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变形情况、威胁对象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核实。水旱灾害防御方面:组织11组28人次专项检查队伍,先后4次对26个乡镇(街道)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治、农村人饮安全、水旱灾害防御等情况和桃花源水库工程、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水坝水库工程等3个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及防洪度汛准备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查出风险隐患26起,下达整改通知书12份,目前均已整改到位。森林防火方面:积极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隐患129条。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及时发布全县气象信息通报70余条次,成功有效应对“1.13-1.16”低温雨雪冰冻、“4.13”强对流、“5.26”强降水“6.20”、“6.26”、“7.28”、“8.10”暴雨等天气过程及8月以来高温连晴天气过程。

四是强化物资储备,做好灾后救助。积极做好救灾装备储备,建立平战结合的物资保障机制,及时对现有12000余件套帐篷、棉被、折叠床等物资进行清理,与金圣达等超市签订救灾应急物资保障协议,优化形成县、乡、企业三级物资储备体系。积极开展灾后救助工作,组织乡镇通过灾情管理系统上报自然灾害灾情5次,紧急避险转移397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40人,分配直达应急救灾资金80万元到受灾乡镇街道,发放救灾物资2000余件,确保了受灾群众生活“五有”。

五是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应急能力。全面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了党政领导双值班制度,与周边区县建立了跨区域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汛联动机制,为汛期实现信息共享、险情共防奠定坚实基础。组织开展酉阳县2024年防汛抢险、地震地灾、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演练,各乡镇(街道)应急演练率达100%。狠抓救援队伍备勤,汛期、高温连晴天气全县各级救援队伍1700余名队员全员备勤、提前布防,相关救援装备装车备勤,进入战备状态,出现灾险情及时处置,妥善安置群众,并及时上报灾险情及抢险救灾工作情况。

(五)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针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10号令)》解读、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重点领域内容组织5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森林防火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学习宣传培训活动,推动全县、各行业领域、各相关部门、企业普遍知晓、全面掌握、严格落实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聚焦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多方式开展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业务知识交流培训等活动,有力强化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行政执法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对行政执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仍有部分执法人员欠缺自主学习提升意识,存在一定“重实体、轻规范”的现象,对行政执法流程和行政执法文书规范使用等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要求掌握不熟练,对行政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二是普法宣传模式创新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主要采用以开展宣传活动、派发宣传资料等为主的宣传方式,宣传形式侧重于单向的输出状态,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应急管理普法宣传的积极性仍不够高,对普法宣传效果的评估缺乏有效途径和可量化标准。重点人群普法力度待加强,尤其是需要加强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提升依法依规履职意识和能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常态化、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业务学习,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和机制。探索普法宣传渠道,创新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提高普法宣传针对性,多形式、多渠道、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普法宣传,提升普法宣传工作实效,推动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