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县委县政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生态工业,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文旅产业,促进消费升级,经济发展开局向好。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及与渝东南区县对比情况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总量45.8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工业增加值3.93亿元,同比增长20.1%,建筑业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6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9:14.3:72.8,较上年同期第一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0.1、0.3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呈现“三强劲、三快速、三平稳、一下降”态势
(一)“商品房销售、规上服务业、财政收入”增长强劲
1.在桃源.新宸、桃源世家等楼盘开盘销售拉动下,房地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1.1%,销售总量1.76万平方米。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2.2%、359.4%。
3.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9.7%,总量8.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9.0%,总量6.83亿元。
(二)“工业、建筑业、贸易业”快速增长
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8.6%,总量4.68亿元,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医药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40.9%、160.2%、69.7%、43.0%;燃气生产和供应、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分别增长28.8%、13.4%。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1%。
2.注册地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21.0%,总量7.00亿元。
3.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6.6%、49.8%、43.7%、75.6%,分别实现总量14.42亿元、11.13亿元、1.40亿元、2.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2%,总量23.55亿元。
(三)劳动工资、金融运行、居民收入总体平稳
1.劳动工资9个行业情况:①房地产业同比增长26.2%;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8.3%;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0.3%;④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7.5%;⑤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33.8%;⑥教育同比增长36.3%;⑦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223.7%;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同比增长16.7%;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同比增长30.7%。
2.三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90.90亿元,同比增长8.4%,住户存款余额231.98亿元,同比增长12.0%;贷款余额206.95亿元,同比增长6.6%。存贷比71.1%。
3.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801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755元,同比增长10.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609元,同比增长12.6%。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7%,实现总量13.89亿元。其中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1.3%,实现总量12.95亿元,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实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6.2%、33.3%。
二、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欠合理,二产比重低一产和其它服务业比重大。一季度,全县GDP二产占比为14.3%,比全市平均水平35.9%低21.6个百分点;一产占比为12.9%,比全市平均水平5.7%高7.2个百分点;其它服务业(2021年将营利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统称为其它服务业)比重为43.9%,比全市平均水平22.5%高21.4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占比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性,相同速度占比越大拉动力越强,相同比重速度越快拉动力越强,由于我县二产占比低,即使二产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也不强;一产和其它服务业比重大,增长速度慢对经济增长拖累就大。
(二)固定投资投入不足,对经济增长拉动不力。今年在库投资项目仅95个,较上年同期减少26个,房地产在建项目6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3.88亿元。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1.3%,导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不力。
(三)工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规上企业数量仅26家,规模小,实力不强,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
三、工作建议
(一)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重抓工业、贸易、服务业等实体产业发展,壮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驻酉阳,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民生项目,尽快形成产能,实现投资放量,助推经济增长。
(二)强化运行调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产要素调度,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力促企业达产增效,实现满负荷生产。
(三)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及时兑现中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四)适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抓好企业升规升限。积极培育规上限上企业,新投产达标企业及时入库规上。扶持壮大规下限下企业,达到升规升限条件的企业在年底10月、12月两次升报中及时申报,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