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工作信息

酉阳:生态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日期:2025-05-13       
字号:

近年来,在“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辨识度”的总体要求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生态牌,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扎实开展“美丽酉阳专项行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生态保护:筑牢绿色根基

酉阳地处武陵山腹地,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县。这里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4.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15年位居全市前列,蝉联“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更荣获“中国著名原生态旅游胜地”“国家山水园林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气候旅游县”等诸多美誉。境内2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星罗棋布,共同构筑起稳固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酉阳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立珍稀物种监测体系,对境内珍稀动植物进行实时跟踪,一旦发现珍稀物种踪迹,便迅速划定保护区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启动专项保护工程划定核心保护区,安装红外监测设备,并组建专业巡护队,构建起“人防 + 技防”的立体保护网络。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方面,酉阳多措并举实施封山育林,开展清淤护岸进行土壤改良推进种草复绿全县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面积7.9万公顷,划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26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0.79公顷,严格管控562平方公里畜禽禁养区。针对土地石漠化、半石漠化难题,钟多街道钟坨村借助“政府引导 + 技术赋能”模式,引进毛桃系列脆桃品种,配套“深耕 + 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改造出300余亩高产果园,亩产超1500公斤,亩产值达1.5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5万元,形成“生态修复—特色种植—品牌销售”的完整闭环。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工作中,酉阳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科学规划种植区域,累计完成营造林28.7万亩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酉阳不可逾越的底线。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调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14.37平方公里明确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

二、污染防治:守护绿水青山

酉阳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以雷霆手段,全方位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酉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蓝天保卫战中,酉阳针对重点污染源精准发力。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监管,督促企业安装先进废气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深度净化;禁燃区常态化开展禁燃禁;强化城市扬尘治理落实“六个百分百”防尘措施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酉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连续七年在全市领跑,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再次位居全市第一。

碧水保卫战中,乌江、阿蓬江、酉水河等5条主要次级河流是守护重点。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控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污水处理厂(站)94座,配套管网740公里,实现1000人以上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81%;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如今,5条主要次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5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净土保卫战同样毫不松懈。深入推进“药肥双减”,2024,酉阳新增化肥减量示范区201.7万亩。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实施典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完成121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11个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整治水域面积26663平方米。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垃圾分类治理规范建筑垃圾处置行为,创建“无废细胞”28个。同时,全面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针对历史遗留锰渣污染问题,酉阳采用“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技术,推进天雄万泰、湘台、海北锰业5个渣场实施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下降70%以上。

三、生态价值转换:开启绿色财富之门

酉阳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在国储林建设方面,酉阳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麻旺镇清香村国家储备林项目营造林工程示范点通过间伐、割灌清理杂木林,因地制宜补植鹅掌楸、杉木等适生树种,全面提升森林质量。目前,重庆今山银山公司已完成30万亩国家储备林收储,覆盖全县近200行政村。国储林建设不仅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还为当地林农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林农增收致富。

造林碳汇交易在酉阳取得突破,成为生态价值转换的新亮点。20244月,今山银山林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重庆首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北京绿交所开户成功。经测算,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可产生138.68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为6.03万吨。通过碳汇开发,酉阳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了青山变“金山”的华丽转变。

在生态示范创建方面,酉阳成果丰硕。菖蒲盖片区成功创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打造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21个、巴渝和美乡村3个,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15202410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酉阳成功入选些生态发展成果为酉阳未来在生态领域的探索实践高质量方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生态旅游是酉阳绿色发展的重要名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酉阳构建起1 + 9 + 2 + N”的景区集群矩阵。叠石花谷、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古朴田园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众多游客;楠木湾、河湾山寨、龚滩古镇韵味十足;乌江画廊、阿蓬江峡谷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其中,龚滩古镇通过“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带动周边8个村庄发展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形成“古镇旅游 + 非遗文化”的特色产业链。2024年,酉阳全年接待游客4058.11万人次,接待游客总收入206.94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酉阳立足山地特色,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全力发展海拔经济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4650家。茶叶、油茶、贡米、天麻、蜂蜜等以“高山、生态、有机、绿色、安全、健康”为核心要素的特色农产品,借助品牌力量走出酉阳,实现价值提升,促进农民增收。浪坪乡的高山油茶基地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动1200户农民户均增收8000元,其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酉阳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多方共赢2025410日,酉阳融媒体中心推出“酉阳之变”系列报道首篇——《酉阳生态之变:大美山水成为富民“绿色银行”》文章生动讲述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酉阳样本”的故事。文章一经发出,被新华网、中新网重庆、七一客户端、第1TV-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等多家中央级、市级媒体转发,全网点击量破百万,成为“绿色爆款”。一条条“云点赞”,既是网友对酉阳生态颜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酉阳“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发展路径的高度认可。

四、经验启示:创新机制模式贡献酉阳方案

酉阳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加强区域合作协同治理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是根本酉阳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关键。迭代升级“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应急响应机制,推动污染防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的系统性变革。

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是核心。通过国储林建设、造林碳汇交易、生态旅游开发、特色品牌打造等多元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酉阳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区域合作协同治理是保障。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加强与秀山、彭水、沿河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问题共解确保了流域生态安全。

酉阳的生态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是一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其生态发展实践为武陵山区乃至全国生态功能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酉阳将继续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酉阳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