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委 / 工作信息

解好三道题 共建富裕村

日期:2024-06-07       
字号:

农村空心化严重,田地谁来种?

农民科技化转型,人才从哪来?

农业产业化升级,龙头谁来当?

这是摆在全国各地的三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来,大溪镇党委政府围绕以上三大难题,“政校企”多方携手,打造1500高标准农田,共建和美乡村产业学院,破题出圈,力争“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 共同富裕新标杆”,誓让粮田变“良田”。

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位于笔架山下的杉岭村,秀美山峰连绵起伏,悠悠酉水源远流长。这里历来水草丰美、鱼肥稻香,这里所产出的稻米软糯爽滑、米香浓郁,在周边乡镇颇为出名。但是,受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所制约,村民们单打独斗的耕作方式使得该项产业一直未能发展壮大。

为了积极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案例,大溪镇党委政府将杉岭村申报作为“共富乡村”示范品牌进行打造。引入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以及重庆市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进行合作,以农业现代化托管服务的方式,将大溪镇杉岭村1500亩高标准农田托管过来,作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打造之地。

今年317日召开共创“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战略发展现场研讨会后,三方达成了在大溪镇共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巴渝和美乡村现代产业学院”的合作共识。杉岭村以土地入股参与建设,合作社确保按每年每亩500元支付给村集体,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按经营实现的实际利润分红的5%支付给村集体、5%支付给村民,再提留5%作为联合党支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慈善基金。

引入机电学院促进人才培养

“如需改变行走方向,可通过手动转向手柄或遥控器按钮控制机器转向……”日前,在大溪镇杉岭村2组的高标准农田里,重庆市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杨贤平正在教授来自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李松玲如何操纵自走式履带旋耕机。

在他的指导下,李松玲开始独立操作旋耕机,师徒二人各自开工,熟练地驾驶着农机翻地耕地,随着旋犁的翻滚,一排排泥土被翻耕出来。

这,是该镇政校企多方联合,共建和美乡村产业学院以来的生动一幕。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将巴渝和美乡村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部内容深深植根到田间地头去,以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的“农业现代化水稻托管服务模式”为典型案例,构建乡村即学校、田间即教室、生产即教学、师傅即教师、学员即学徒、作品即产品,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生态链、市场链和创新链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堂改革新模式。

“通过田间实操,我不仅能学到农机的试用方法,还能通过实习获得工资。”李松玲告诉记者,因其技术娴熟,他在实习期间就被田中秧合作社选为了合伙人,不仅能收获工资,还能获得分红,最高时工资还能达到1000余元每天。

引入农机设备提高耕种效率

“太神奇了,以前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活,现在只要2小时就可以完成了。”该村村民田学和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用旋耕机耕地后欣喜地说道。

除了培养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该镇还积极鼓励当地村民加入到农机学习应用中来。村民完成学习并考试合格后会颁发合格证书,今后可持证上岗,自主选择在企业务工,拓宽了就业渠道。

“农机化种植能够有效破解无人种地的难题。”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现在农村空心化严重,不少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传统的耕种方式耗时耗力,工资成本高还请不到人。因此,该镇积极引入重庆机电学院,借力他们设备多、人员广、技术精等优势,破解传统农耕所存在的弊端。

接下来,该镇还将充分挖掘大溪镇土家文化发祥地、6400余年的大溪文化遗址、龙舟竞赛运动中心以及一脚踏三省等独特的文旅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巴渝和美乡村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大溪和美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策划推出“印象和美大溪”等文旅融合品牌,进一步拓宽乡村共富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