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愿望”种进武陵山深处——酉阳苍岭镇产业带头人梁刚的“三个愿望”
酉阳发布 唐浚中
11月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苍岭镇,晨雾依旧,田里的辣椒早已归仓。产业带头人梁刚踩着落叶走进油茶林,指尖掠过枝头——那些曾压弯枝条的辣椒,如今正化作账本上实实在在的数字。“以前我们守着青山饿肚子,现在跟着梁刚,票子、技术、产业一样都不缺!”脱贫户李莲仙的话,是苍岭镇村民的共同心声。

愿望一:有钱一起挣
时间倒回2020年,苍岭镇引入酉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流转土地发展油茶产业。项目落户,村民却直摇头:“油茶树五年才见效,中间吃啥?”梁刚那时回乡创业不久,拍着胸脯向镇里立下“军令状”:“技术我学,风险我担,收益大家分!”他与村集体签订劳务托管合同,把2700亩油茶“包产到户”——村民拿土地流转费,他负责管护,利润给村民。“每季度考核一次,成活率低了我倒贴钱。”梁刚把考核表贴在自家墙上,用红黄绿三色标记时刻提醒自己要上心。油茶管护费工费时,梁刚为了让土地效益最大化,盯上了林下空当。他拉着镇农技员蹲在田里搞试验,最终敲定“油茶+辣椒”套种模式:辣椒当年见效,还能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头一年300亩辣椒,2元一斤保底订单,农业公司抢着要。”梁刚算了一笔账,辣椒亩均收入4000元,仅套种一项就带动村民增加务工收入6万多元。李莲仙等脱贫户一年在基地干活80多天,增收7000多元务工费。2025年,油茶挂果,开始初步采摘,大家看到了希望。大家给梁刚竖起大拇指:“老梁‘有钱一起挣’的承诺,兑现了!”

愿望二:技术一起学
油茶稳产后,梁刚又瞄上县农业农村委的“玉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2022年,梁刚连夜驱车300多公里到重庆参加培训,“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种植口诀他记了满满一本。2023年初,120亩示范基地指标一下达,梁刚负责种植。“技术有了,得让大伙一起学。”在村里,梁刚把会议室改成夜校,PPT、短视频、直播连番上阵。2025年,“老把式”谢志军开始跟着学习。他起初不信:“种了几十年地,还要你教?”梁刚拉他下地头,尺子一量,两行玉米间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一亩地玉米种植3200株左右,大豆种植9000株以上,才能达到增收目的;追肥时段选择、病虫害图谱辨识,梁刚逐一演示。当年,谢志军的玉米没倒伏,大豆增收,亩均收入2100多元,比传统种植亩均增收500元。全镇20户大户跟着干,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700亩,户均增收上万元。“以前种地靠天,现在靠技术。”谢志军把梁刚的微信置顶,“半夜遇到病虫害,发个小视频,梁老师秒回。”
愿望三:效益一起挖
2023年,敏兴农林有限公司把鲜食玉米项目落到苍岭,签的是保底收购合同,但只收“高标准货”——籽粒必须饱满、甜度必须达标,差一点都进不了库。梁刚再次带头,一口气种下300亩,又把周小龙等20个种粮大户拉进“微信群”,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销售,带动全镇种植700亩。为了降本增效,他扩大种植户数量,形成规模效应,引入无人机和机械化种植。鲜食玉米一年一熟,亩产1500公斤,公司保底收购价每公斤1.4元,比传统玉米每公斤高出0.5元左右。周小龙算得明白:“40亩地,一年收入8万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梁刚还把38户脱贫户纳入“技术托管”名单,免费培训,让户均增收上千元。“土地不闲着,农民不闲着,效益才能最大化。”望着连片的玉米地,梁刚道出第三个愿望:“把土地潜力挖尽,让村民全年都有收益。”
从“有钱一起挣”到“技术一起学”,再到“效益一起挖”,梁刚的三个愿望像武陵山的竹笋,一茬接一茬拔节。苍岭镇的村干部感慨:“他把个人致富梦写进乡村振兴大文章,更把产业‘造血’机制留给了大山。”离开苍岭时,山风掠过收割后的玉米秸秆,干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着梁刚的新计划:“明年再扩1000亩,让鲜食玉米销路更广!”山脚下,灯火次第亮起——那是苍岭人最踏实的答案:只要愿望与土地一起生长,武陵深处,遍地都是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