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委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索引号 ] 1150024270946163XQ/2021-0013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酉阳县农业农村委
[ 成文日期 ] 2021-12-29 [ 发布日期 ] 2021-12-31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酉阳府办发〔202112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酉阳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2021-203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9

(此件公开发布)



酉阳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2021-2035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战略背景

一、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县现行标准下农村低收入人群全部脱贫,成功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212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从此从脱贫攻坚战场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20212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抢抓酉阳县被列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契机,对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确定一批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选择部分乡镇、村作为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对象。乡村全面振兴还将经历2035年至2050年两个时间节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以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五个振兴为核心,着力开展乡村产业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通互联互通和乡村休闲旅游打造,补齐乡村建设短板,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在农村全覆盖,为未来酉阳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是未来“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领未来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战略,是根据成渝两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互补和区位条件提出的协同发展方式,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中心城市的巨大消费需求,为深度融入谋求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绿色生态产品供应基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

加快主城都市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支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文旅融合发展。酉阳县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区域,拥有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产业基础较深、文化资源富集、自然资源繁多、独特四省市交界的区位优势,随着“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酉阳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优势凸显。

四、市委领导对酉阳乡村振兴寄予厚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专程来酉阳开展调研,高度关注酉阳的土家文化、石漠化、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土地撂荒、农村产业等资源禀赋和发展中的问题,陈敏尔书记对酉阳发展高度重视,对酉阳工作深切期望,对酉阳干部关心关怀,对酉阳乡村振兴提出了工作要求。酉阳深入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调研精神,确立了“成为一面旗帜、用好两个宝贝、把握三大要领、抓好四件大事”的“1234”战略目标,陈敏尔书记对酉阳“三农”工作的关注关心,必将为酉阳县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第二节重大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的又一重大行动,是推动美丽新村建设、农民向更美好生活进军的新起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殷殷嘱托的政治使命。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意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以只争朝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担当,扎扎实实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酉阳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领导班子,对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振兴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理顺乡村管理秩序,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三、实现酉阳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农业仍是酉阳“四化同步”短腿,农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没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快建设山清水秀魅力酉阳的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酉阳县实施生态振兴的重要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效益,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奋力建设山清水秀魅力酉阳,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乡村振兴,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丰富各类型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农民福祉,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使全体农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节实施基础

一、发展基础

(一)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扎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奋力打造武陵山区特色生态经济强县、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县、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全县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农民生活较大改善,为推动乡村振兴、开创农业农村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农业产业扶贫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酉阳县扶贫产业资金投入每年以20%速度增加,全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对农业产业扶贫投入达94773万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2838个,建成油茶、茶叶、烤烟、青花椒、蔬菜、中药材、经果等扶贫产业基地达135万亩,建立扶贫基地1345个,打造扶贫产品品牌97个,构建起“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各类主体与农村低收入人群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扶贫产业覆盖、带动农村低收入人群12.5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三)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县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示范村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发展订单农业40万亩,销售额突破8亿元,实现加工产值8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本土人才6388人,培育高素质农民3610名、乡村建筑工匠171名、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80名。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0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4%,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35%,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9%,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十三五”期间,实施“七项行动”建立党建示范点42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39个,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28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21名,发展农村党员161名,配备村级后备干部498人、党建专职干部278人,对接22名市级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到岗履职。

二、优势条件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完成50.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初步形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粮食生产能力达到7.336亿斤,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总产值达到57.03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5%,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全县“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累计达到98个。

(二)农村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一是村容村貌持续向好。行政村通畅率80%,行政村通客车率95%,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2户,整治提升农村旧房2000户,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63.09%。以沿江、沿高速、沿城镇周边、沿旅游景区为重点,突出房前屋后、院坝、道路、溪河两岸,特别是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四口”节点,分区域、分类型开展“清脏”“治乱”,带动全域整治。完成绿色示范村创建12个,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建设434户,新建农村公厕6座。二是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群众“四权”更有保障。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议事新形式普遍推行。农村居民自治水平日益提高,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是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县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群35532153083人全部销号。2020年农村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20元。

(三)乡村康养旅游蓬勃发展。策划推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6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在精品旅游线路上打造叠石花谷景区、揽星小镇2个“地标”项目,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推出10个“地域”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成功申报两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李溪镇大池村、车田乡清明村),一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板溪镇扎营村)。打造铜麻台、山羊古寨、下拉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建成“桃源人家”民宿503户。全县全年接待游客176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1.6亿元。

(四)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形成。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改工程同步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特殊农村低收入人群纳入低保兜底达16772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将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延伸至278个行政村(社区)。新建钟多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平安酉阳”建设扎实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效果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面临挑战

20212035年是“三步走战略”中重要的第二步,是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的重要节点,既有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发展基础,又面临诸多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仍然是“三农”,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依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亟待增强。水、电、路特别是产业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疫病防控网络不够发达,制约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农村劳动力量少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需要,“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技服务缺位,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乏力,信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与监管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四是农村产业“接二连三”发展不够。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欠账多。农村垃圾收运设施仍不完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村民环卫意识不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压力大。六是乡风文明亟待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农村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一些封建落后观念在部分地区仍有市场,少数群众仍有占卜算命、赌博等不良习惯。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四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设全域美丽新酉阳而努力。

第五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乡镇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八、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第六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大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二、重点目标

(一)产业发展活力旺盛。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得到科学构建,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高效得到全方位体现,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得到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全面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美丽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基本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农民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三)文明乡风有效提升。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统一,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实现乡村宜居宜业。

(四)农村社会和谐安定。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农村社会内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组织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村民自治组织健康成长,农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化解利益矛盾。

(五)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形成以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农民工稳定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更多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收入、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收入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年均增收实现“三个高于”,即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高于全县GDP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三、阶段目标。规划的具体指标包括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3大类37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个、预期性指标31个。规划指标的基准年为2020年,2025年为规划目标年,展望到2035年。

酉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一览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未来五年年均增速(%)

指标属性

农业高质高效

粮食产量

万吨

36.95

37

37

1.1

约束性

油料产量

万吨

2. 5

3.5

5

10

预期性

烤烟产量

万担

10.6

13

15

4.53

预期性

花椒产量

万吨

0.4

10

15

90

预期性

蔬菜产量

万吨

43.7

48

50

2

预期性

水果产量

万吨

8.55

10

15

3.4

预期性

茶叶产量

万吨

0.41

1

1.5

12.8

预期性

生猪出栏

万头

56.08

100

120

12.3

预期性

家禽出栏

万只

420.14

450

1000

1.4

预期性

山羊出栏

万只

43.32

45

50

0.9

预期性

肉牛出栏

万头

6.79

8

10

3

预期性

土地产出率

元/亩

3200

4000

5000

/

预期性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45

60

70

/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60.23

160.23

160.23

/

约束性

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30

40

60

/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5

60

80

/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率

45

60

70

/

预期性

农产品优质率

70

80

90

/

预期性

农产品商品化率

60

80

90

/

预期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35.7

50

60

/

预期性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40

50

70

/

预期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万个

1.3

2

3

9

预期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67.5

100

200

5.9

预期性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40.21

50

150

4.45

预期性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25.65

40

100

8.3

预期性

乡村宜居宜业

森林覆盖率

63.09

65

67

/

约束性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覆盖率

98

100

100

/

约束性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90.9

92

100

/

预期性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85

90

100

/

预期性

农膜回收率

82

90

80

/

预期性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35

70

100

/

预期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10

35

100

/

预期性

农民富裕富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20

18000

30000

9.1

预期性

适龄农村劳动力就业率

80

95

100

/

预期性

民生信息农户覆盖率

%

80

100

100

/

约束性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覆盖率

95

98

100

/

约束性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2

13

/

预期性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9.1

35

25

/

预期性

第三章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第七节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城乡融合发展,合理确定农村新型社区和乡村建设模式、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推动多规合一,加快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

二、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繁荣生产发展空间,将乡村生产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乡村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优化生活舒适空间,合理确定乡村生活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打造生态宜居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并保护好饮用水源地,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岸线防护,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人为取直道路,不盲目改变河道流向。

三、推进乡村规划全覆盖

坚持乡村规划先行,以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为依据指导,建立完善乡村规划体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制定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时,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划定经济发展片区和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明确村镇规模和功能,分区分类制定特色风貌控制要求,切实提高乡村建设规划的综合性、约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八节着力提升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一、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适应土地细碎化经营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趋势,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相对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二、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村级办公场所、公园、停车场等村落公共生活空间;配套完善乡村农贸市场、快餐店、配送站、快递服务点等大众化服务网点,加快建设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展一批多功能的城镇商贸中心,充分满足农民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需求。

三、打造绿色生态空间

彰显酉阳原生态乡村特色,乌江沿线乡村体现水乡韵味,涂市片区乡村营造田成方、林成网的平坝美景,板溪片区丘陵地区乡村打造山村风貌,充分体现具有山区、平坝、水乡等不同地域特色的自然风貌。

第九节分类有序持续推进乡村发展

一、示范引领类

对资源禀赋丰裕、生态环境友好、产业支撑较强、地理位置优越、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坚持高点定位,进一步增强产业优势、环境优势、竞争优势,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即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房屋建筑特色鲜明,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乡风习俗文明健康,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人口和产业吸纳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幸福安康。全县示范引领类村共14个,占5.3%。到2025年,示范引领类村庄在全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集聚提升类

集聚提升类村庄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空心化较为严重,在村庄中占比较高,改造提升时间跨度大,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集聚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对残旧房屋、废弃宅院等进行合理利用,使村容整洁、道路通达、环境卫生、适宜居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全县集聚提升类村共187个,占69.5%。到2035年,全部集聚提升类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城郊融合类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城郊融合类村有着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应该实现率先发展,进而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相邻村发展,最终实现城镇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全县城郊融合类村共20个,占7.4%。到2023年,全部城郊融合类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特色保护类

具备特色资源、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风貌独特的村庄,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村。特色资源类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独特村及民族村寨等,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探索设立村庄建设保护红线,推动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充分彰显红色记忆、少数民族文化、乌江文化、土家风情、山区风貌等内涵特质;特色产业类村庄,包括具备特色农业、手工业、工贸流通业等发展条件的村庄,重点强化产业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向经济强村迈进。全县特色保护类村共48个,占17.8%。

酉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分类推进一览表

类别

乡镇(街道)

村、居或村庄名称

示范

引领类

黑水镇

平地坝村

车田乡

清明村

浪坪乡

官楠村

涂市乡

地灵村

花田乡

何家岩村、中心村、张家村、生基村、老龙村、茶香村

桃花源街道

天山堡村

板溪镇

杉树湾村

龙潭镇

花莲村

麻旺镇

光明村

集聚

提升类

钟多街道

钟坨村、青山村

腴地乡

下腴村、高庄村、丰家村

酉水河镇

洞口村、大地村

酉酬镇

大地村、溪口村、水田村、双禄村、沙子坝村、和平村、古田村、芭蕉村、巴坷村

宜居乡

宜居村、沿峰村、楼房村、楼底村、建田村、红鱼村、董河村、大木村

兴隆镇

营盘村、土坪村、龙潭村、积谷坝村、朝天门村

小河镇

小河村、小岗村、桃坡村、茶园村

五福乡

赵家村、五福村、龙沙村、高桥村、大河村

万木乡

竹园村、月亮村、万木村、桃子村、石桥村、木坪村、黄莲村、柜木村

涂市乡

钟岭村、银岭村、桃鱼村、胜利村、大杉村、大林村

铜鼓镇

兴隆村、铜西村、清泉村、清和村、李阳村、红井村、官塘村、车坝村

天馆

天馆村、杉坪村、康家村、核桃村、

双泉乡

天马村、双石村、箐口村、城墙村、菖蒲村

清泉乡

响水村、池水村、茶溪村、

偏柏乡

鱼水村、汆鸭村、石卡村、偏柏村、苗坝村、两河村、柏溪村

楠木乡

红星村、红旗村

南腰界镇

团结村、土门村、闹溪村、龙溪村、红岩村、大坝村

木叶乡

学堂村、木叶村、梨耳村、干田村

庙溪乡

油木村、湘河村、荆竹村、大岩村

龙潭镇

枣木村、五育村、桐岭村、深溪村、柳树村、柳家村、官偿村、鹅塘村、丹泉村、川主村、潮水村

两罾乡

石门坎村、三角塘村、榄溪村、金玉村、红阳村

李溪镇

长沙村、张家城村、寨坝村、天台村、思泉村、让坪村、官坝村、鹅池村、大池村

浪坪乡

评议村

可大乡

中坝村、新溪村、吴家村、客寨村、可大村、程香村

后坪乡

王家村、前锋村、椒梓村、高坪村

黑水镇

苏家村、平地坝村、马鹿村、旧堰村、黑水村、大泉村、大涵村、宝剑村

官清乡

峡口村、石坝村、金家坝村、官清坝村、

龚滩镇

大理村、艾坝村、罾潭村

泔溪镇

太平村、石洞村、泉孔村、泡木村、

丁市镇

中坝村、郑家村、三溪口村、石门村、沙溪村、金山村、丁市村、大龙村、厂坝村、

大溪镇

长岭村、石堤村、金线村、茶店村、

车田乡

小寨村、黄坝村、车田村

苍岭镇

小店村、太河村、秋河村、苍坝村、

板桥乡

水车坝村、双桥村、板桥村

麻旺镇

米旺村、加强村 、正南村、清香村、桂香村、沙堡村、平桥村、戴家村、白桥村、龙坝村

毛坝乡

秀水村、细沙河村、双龙村、新建村

城郊

融合类

桃花源街道

凉风垭村

钟多街道

梁家堡村

涂市乡

涂市村、涂家寨村、麻田村

铜鼓镇

幸福村、铜鼓村

龙潭镇

新田村、石营村、梅树村、江丰村、渤海村、包家村

泔溪镇

泔溪村

板溪镇

扎营村、摇铃村、三角村、红溪村、

麻旺镇

长兴村、吉安村

特色

保护类

腴地乡

上腴村

酉水河镇

长远村、老柏村、后溪村、河湾村、大江村

酉酬镇

江西村

宜居乡

长田村、矿沿村

兴隆镇

狮象村

天馆乡

魏市村、太白村

双泉乡

永祥村

清泉乡

清溪村

楠木乡

红庄村、红霞村

南腰界镇

南界村

木叶乡

大板营村

庙溪乡

庙溪村

龙潭镇

堰堤村、柏香村

两罾乡

内口村

浪坪乡

浪水坝村

可大乡

昔比村、七分村

花田乡

何家岩村

后坪乡

后兴村

龚滩镇

杨柳村、小银村、马鞍城村、红花村

泔溪镇

大板村

丁市镇

汇家村

大溪镇

杉岭村、二坪村、大溪村

苍岭镇

南溪村、岭口村、大河口村、苍岭村

板溪镇

山羊村

板桥乡

井元村

麻旺镇

光明村、亮垭村、青龙村

毛坝乡

龙家村、毛坝村、天仓村

第十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

以示范村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农村公路窄路拓宽、农村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实施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进行政村通客车提质,改善出行条件。以产业相对薄弱乡镇等为重点,实施行政村和撤并村通畅工程。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发展和“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加强农村客运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施畅返不畅整治200公里,安防设施1000公里。到2025年,全面解决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问题,全面消除干线公路危桥,农村公路地灾隐患路段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通客车率100%。

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县骨干水网,切实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十四五”期间,新建水库4座,续建水库3座,完成龙潭、民主等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推进酉水河中型灌区、龙潭水库中型灌区等中型灌区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标准化水厂10处,新建管网长度641.30km;改造及管网延伸工程数量10处,其中改造管网长度72km。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

三、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基本完成乡村数字化转型。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建成5个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四、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提升农村能源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大幅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到2025年,城镇供电可靠率达到9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5%,城镇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实施农村水电建设工程4座,新增装机容量9600千瓦。

五、实施特色小城镇供气工程

立足乡村旅游特色示范乡镇、文化创意特色乡镇、特色产业强镇等特色小城镇,优先采取气源管输化方式,对部分天然气管网暂不能覆盖的区域,可采取LNG/CNG点供模式,加快实现特色小城镇天然气全覆盖;改造提升特色小城镇现有燃气管网,提高特色小城镇供气稳定性和可靠性。到2025年,特色小城镇供气通气率达到100%。

第十一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和生活条件,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优化配置城乡师资,统一城乡师资配置标准,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改造。“十四五”期间,改造10所农村中小学饮用水、卫生厕所等生活设施,新建寄宿制学校5所,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建立健全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机制和照料服务机制,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强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到2025年,全面实现城乡并轨、统一标准。

三、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缴费资助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25年,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除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外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全覆盖。

四、丰富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1000场流动文化服务进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各类文化组织和机构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改善体育设施,开展送体育知识、送健身指导、送体育器材活动。建立农村体育管理和体育人才的指导培训机制,培养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单调、乏味的活动,增加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农民体育运动会,每年开展6次体育宣传。到2025年,全面建成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村村有文化室、村民小组有文化中心户”,村村有体育活动场所、有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目标。

五、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坚持自主就业创业、人才优先培养、特色产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激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培育主体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选拔培育一批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者,对接优质资源要素,激发就业创业热情。打造园区(基地)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措施配套、科技创新条件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就业创业,积极推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先导区,为乡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到2025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1万人,建设1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乡村就业创业规模水平明显提升。

第四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十二节优化完善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一、明确农业产业体系

根据酉阳县现代农业产业特点、成熟农产品品牌和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按照“一圈三区多节点”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总体区域功能布局,构建乡村产业振兴“1+9+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油茶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青花椒、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米、蔬菜、生态渔业、烤烟、荞麦”九大区域性特色产业,科学发展一村一品,融合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业。

二、培育壮大油茶主导产业

通过林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油茶园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推广油茶优新品种,开展原料基地林建设、示范林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油茶加工利用、科技支撑建设等五项工程,突出酉阳生态油茶优势,开发品类丰富的油茶产品,规模化推进高标准油茶园建设和老油茶园改造,提升油茶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链,重点布局在酉东北丘陵低山区域。“十四五”期间,以酉阳油茶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油旅融合化为抓手,将酉阳打造成“全国生态有机油茶大县”。到2025年,油茶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油茶籽达到10万吨;实现木本油料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三、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发挥高、中、低海拔的立体气候优势,围绕“品牌、特色、规模、效益”四个环节,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进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公用茶叶品牌,重点布局在“宜居-铜鼓-花田、木叶、楠木-龙潭、南腰界、大溪-五福”等区域。“十四五”期间,全县重点打造“两区两牌、三带三园”1,对宜居绿茶传统手工炒制设施进行创新改造提升,丰富茶叶品类。到2025年,全县建成生态茶叶基地30万亩,年产茶叶1万吨,实现茶叶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二)提质发展青花椒产业。选择九月青、天之骄、藤椒等青花椒优新品种,按照“大基地、适规模、多主体、单品类、集群化”的优势产业发展思路,采取鲜销与加工兼顾的措施,主要布局在酉东北浅丘、酉西南低山两个优势产业带,推广标准化栽植管理技术。“十四五”期间,加速提升“两带两园”2,力争“两带”基地通过GAP和有机认证,加工产品创建1个以上驰名商标、4个以上著名商标,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力打造青花椒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青花椒在地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10万吨以上,青花椒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生态花椒之乡”“全国重要的花椒加工基地”。

(三)稳定发展中药材产业。围绕重庆市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渝十味”和“十味区域优势药材”,狠抓青蒿等品种改良和规范化栽培,全力推进药源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规范种植。主抓“青蒿、白术、玄参、金荞麦”等道地品种,大力发展紫苏区域优势药材,着力发展“天麻、百合、艾蒿”等药食(保健)两用型和“菊花、桔梗、瓜蒌、芍药、牡丹”等药旅结合型品种,适度发展“三木”药材和五倍子,主要布局在酉西低山和酉中中高山优势区域。大力招商引资,切实培育中药饮片和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一园两区三基地”。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到30万亩,力争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加工企业1家,力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中药材基地县。

(四)引导发展生态畜牧业

1.生猪。巩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建成成果,引进龙头企业,新建一批高起点、规模适度、设施一流、管理规范、品种优良的现代化种猪场,以“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扶持发展中小规模养猪场。开展“酉州黑猪”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酉州黑猪”新品系。适度发展香猪等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十四五”期间,建设祖代种猪场2个,各场常年存栏祖代种猪300头;建设公猪站1个,精液配送站点20个;新建存栏3000头以上的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建设存栏2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20个。到2025年,年出栏生猪达到100万头。

2.山羊。立足酉州乌羊资源优势,以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为重点,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建设酉州乌羊资源保种场。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发展黑山羊,引进国内外优良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加大优良种公羊推广力度,选留优质母羊,优化种群结构,增加母羊数量和羔羊供应。到2025年,年出栏山羊达到45万只,建成重庆市优质商品羊供应基地。

3.肉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本地牛提纯复壮,培育壮大基础母牛群;一手抓架子牛短期育肥。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引导规模养殖场户加强母牛养殖和扩繁。开发利用水果玉米秆等饲料资源,引导企业建设肉牛规模育肥场。“十四五”期间,建设完善肉牛冷链配送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及保障运行肉牛人工授精改配站20个,年提供优质肉牛冻精1万剂;到2025年,年出栏肉牛达到8万头。

4.家禽。重点发展蛋鸡、土鸡和水禽。蛋鸡以农养土鸡为主,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推广林下养鸡模式,发展蛋肉两用型品种,增加鸡蛋和鸡肉供应。水禽以“麻旺鸭”为主推品种,推广“水鸭、旱鸭、水鸭旱养”技术模式。“十四五”期间,建设优质土鸡种鸡场1个和孵化中心1个,养殖场常年存栏种鸡1万只,孵化鸡苗100万只。到2025年,年出栏家禽达到450万只。

5.中蜂。结合山区特点和资源禀赋,依托“武陵山区”蜜库,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建设中华蜜蜂资源场,提档升级发展中蜂产业。培育中蜂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养蜂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十四五”期间,新建中蜂保种繁育场1个,打造蜂产品知名品牌5个,新增中蜂保有量1万群以上。到2025年,中蜂保有量达到10万群。

(五)做优做靓生态米产业。围绕宜稻则稻、宜水则水的思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开展高标准整治农田,将小块稻田通过以小并大、削坡填沟、建路搭梯、集中连片的整治手段,尽可能满足宜机化操作,实施稻鱼(虾、蟹、蛙、鸭)种养结合的复合发展模式,主推国标二级米以上优质稻品种,布局在“花田-铜鼓-板桥、南腰界-李溪、涂市、庙溪-浪坪-苍岭、五福-大溪-酉酬-偏柏”五大优质米生产区域。到2025年,集中连片发展有机、绿色“酉阳贡米”“花田贡米”商品基地3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2亿元。

(六)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围绕建成重庆主城“菜篮子”重要保供基地和蔬菜加工原料基地,着实调整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龙潭、麻旺、万木”等河谷浅丘平坝早春设施蔬菜(番茄、黄瓜、食用菌等)、“板桥、小河”等低山加工原料蔬菜(辣椒、青菜、豇豆等)、“菖蒲盖、圆梁山”等高山错季鲜销蔬菜(茄子、叶菜、萝卜等)三大基地。到2025年,力争建成蔬菜基地1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48万吨,蔬菜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七)大力发展生态渔业。2025年,全县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发展特色更加突出,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特色渔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生态渔业产业链基本形成。水产品总产量达3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达1.1亿元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7%,建成1个县级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和5个养殖管理数据监测点。全县水产品冷链物流和加工企业达到3家以上,年加工各类水产品1000吨以上,打造渝东南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兴隆镇、麻旺镇、龙潭镇、酉酬镇等地发展冷水鱼生态流水养殖基地10个,发展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0.2万亩,实施大水面生态增养殖0.6万亩,打造区域特色水产品牌1个以上。全县水产养殖尾水得到有效治理。

(八)做优做强烤烟产业。积极践行“依托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建设“高效、智慧、生态、立体”的数智烟叶产业带,提高烟叶等级结构效益,提升烟叶供给质量和工业原料适配率。建立健全基本烟田保护制度,规划基本烟田10万亩,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着力打造2个万担乡(龚滩、双泉)、30个千担村(大理、艾坝等)、350个百担户。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工业企业需求导向,持续深化“花田-双泉-黑水-苍岭-天馆-后坪-清泉”湖南中烟基地单元建设;巩固拓展“李溪-板溪-南腰界-板桥-两罾-浪坪-泔溪-钟多-庙溪”重庆中烟基地单元建设;全力建成“桃花源-龙潭-龚滩-涂市-毛坝-兴隆-铜鼓”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基地单元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烟叶”建设,建成1个智慧生态烟叶示范园,打造1个智慧烟叶基地单元。到2025年,实现烤烟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13万担以上,年产值2.1亿元以上。

(九)做精做深苦荞产业。充分利用重庆市荞麦技术创新团队技术优势,大力开展苦荞高产核心示范片建设,大力推行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酉西后坪、丁市、天馆、两罾、龚滩等乡镇稳定发展荞麦生产,示范带动全县10万亩特色苦荞产业发展,加大苦荞全产业链开发,不断延伸苦荞产业链条,打造荞麦产业升级版。到2025年荞麦全产业链产值达5亿元。

四、加强农业绿色生产

(一)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推进结构节水,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推进农艺节水,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进工程节水,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推进制度节水,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到2025年,节水农业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45%以上。

(二)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双减。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和马铃薯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带动全县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推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作物从蔬菜、茶叶、特色水果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农药问题的查处力度。到2025年,化肥及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

(三)推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健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标准体系,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引导激励政策。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引导培育秸秆资源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建立全程监管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地膜新国标,推广应用标准地膜,推进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支持各区县探索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合理划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的回收义务,鼓励使用者主动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到2025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膜回收率达90%

第十三节巩固提升农村农业生产体系

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一)推进基础土壤改良。选择相对集中、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田间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县建成3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严重等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促进农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大力推广山地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精品示范园建设,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2021年,着力推进5个县级特色产业精品示范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到2025年,全县创建10个县级特色产业精品示范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高标准建设酉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推进酉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22年前达到验收标准,2025年巩固提升到新的水准。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紧密联系,建设一批科研平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开展一批试验示范,培养一批现代农民,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充分发挥园区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园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排头兵,乡村振兴样板田,区域经济增长极,休闲度假目的地”,努力实现“武陵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武陵山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涉农产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换代。加快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引进优良种质资源、农业安全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育种攻关,结合气候土壤特点选育推广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支持建设优质特色良种扩繁基地,推动花卉苗木、果蔬种子资源、鱼苗繁育等优势产业品种更新换代。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积极研发更多的科技成果,把新品种、新技术运用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去,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农业物联网和无人机技术、便捷机械与设施装备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实现科学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深度融合,更快地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力加强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具研发推广,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加快向现代化迈进。

三、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围绕“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引进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装备,加快推广果蔬茶种植采摘、病虫害防治、育苗移栽、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升主导产业生产力和产出效益。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集中打造1个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生产示范基地,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3000亩以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示范推广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加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

四、推进农业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

(一)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城乡布局合理、均衡发展、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在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分类分阶段推进光纤和5G等高速宽带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实现农村地区人口聚居自然村的光纤和5G网络覆盖,争取与全国同步进入5G时代。深入实施信息乡村建设。实施信息下乡、信息进村工作,提升全县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互联网小镇”和“互联网村”建设、为乡镇提供政务办公、视频会议、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综合治理、医疗教育、政务公开、信息惠民等服务。

(二)智慧农业引领工程建设。建设完善涉农大数据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村村旺”电商仓储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商大数据中心、线下云仓等建设,扩宽农产品供给渠道。支持建设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开展智慧养殖示范场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

第十四节完善现代农村农业经营体系

一、做大农产品加工业

(一)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出台扶持政策,配套加工厂建设用地,重点扶持油茶、茶叶、畜产品、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025年,全县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1个,5亿元以上的2个,1亿元以上的5个。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扩大补助范围,重点支持发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青花椒、苦荞米、水果玉米等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和运销。推进企业精深加工与农户初加工分工合作,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集配中心。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100个,农产品加工率(含粗、精加工)达60%以上。

(三)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扶持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重点发展粮食、油茶、中药材、青花椒深加工,家禽定点屠宰场建设,加快推进植物油、中药材等加工,扶持发展净菜加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加工企业品牌。到2025年,建设油茶、青花椒、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5个,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30个以上,建成板溪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产业园。

二、做精乡村旅游业

(一)打造渝东南特色休闲旅游胜地。针对居民休闲消费的旺盛需求,借助酉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农业载体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民俗,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传承等功能,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培育发展绿色生态资源型、景区景点依托型、高山避暑纳凉型、原始村落风貌型、民俗风情体验型“五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以花田农旅融合示范区为重点,把酉阳县打造成渝东南特色休闲旅游胜地,农文旅融合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新典范。发展大健康产业,主打温泉养生、避暑养生、康体养生三大业态,构建以医药、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格局,全面提升“中国气候旅游县”美誉度。到2025年,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休闲农业精品园区10个,打造生态康养基地5个,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实现收入40亿元,建成全国康养度假旅游强县,建成国家级农旅融合示范区。

(二)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以资源为基础,政府为引领、企业为示范、农户为主体,培育多元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依托家庭农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酉阳旅游平台公司投融资模式改革试点,提高融资能力,增大融资规模,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各类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实现农民和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衔接。到2025年,培育星级农家乐100个、民宿100个、休闲农庄50个、民俗村落30个、培育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合作社2个。

(三)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以“千年古镇、世外桃源、秀美溪河、养生之地、红色之旅、休闲之都”为主题,以“全域桃花源·酉阳最乡村”为形象定位,突出抓好农业景区、休闲农庄、民俗村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到2025年,重点打造“桃花源-铜鼓-金丝楠木群-龚滩古镇”“桃花源-花田-菖蒲盖-黑水”“叠石花谷-楠木庄”“龙潭-麻旺-泔溪-车田”“桃花源-李溪-南腰界”“桃花源-毛坝-兴隆”6条精品旅游线路。

(四)打造国际养生度假胜地。围绕重庆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结合实施《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年)》,建设国际消费集聚区工程。充分挖掘“中国气候旅游县”国家气候标志及桃花源景区被评为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优势,依托酉阳县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等业态,发展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毛坝、车田、涂市、两罾、花田等特色康养小镇。到2025年,建成特色康养小镇5个。

三、做活乡村流通业

(一)强化农村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构建以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围绕“2+8”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田间示范市场。大力发展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城镇社区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推进县农产品市场改建升级,推进木本油料、茶叶、中药材、肉类、水产、特色水果、蔬菜等市场转型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到2025年,建设区域性专业市场1个。

(二)加快农产品市场及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和大型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周边加快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进一步拓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积极推进村级物流网点建设。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创新冷链物流经营模式,打造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不断链”的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县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冷链贮藏能力达到20万吨。

(三)发展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网络。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围绕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加快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探索城乡一体的共同配送,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打造集生态生产基地、冷链配送体系、生鲜连锁超市于一体的“生鲜配送进社区”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运营。引导农产品市场强化产销对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应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拓宽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探索交易模式和规则创新,强化市场交易、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等配套功能,优化数据共享、分析、引流等信息服务,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销售率达到80%以上。

四、做优乡村服务业

(一)培育乡村服务实体。坚持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大力培育乡村服务实体。围绕粮油、蔬菜、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重点培育提供农资配送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的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十四五”期间,全县培育乡村服务实体100个。

(二)发展重点乡村服务业。健全县、乡镇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实现鲜活农产品全流程无缝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和农商对接模式,完善产销衔接机制。到2025年,全县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对接率80%以上。

五、全面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经营网络体系、社有企业、事业单位、社有资产监管、管理体制等6个方面改革的重点工作。着力构建综合改革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综合改革协调机制,加强调研、建立台账、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大力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三社”融合发展模式,既要发展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平台的“复合模式”,又要发展以供销合作社自身经营服务体系为依托的“内联模式”,还要发展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社”融合的“外联模式”,进一步扩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覆盖面。

第十五节大力开展农业新“三品”建设

一、增加良种自我供应能力

(一)选育优良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资源收集为基础,扎实推进基因资源的保存、评价,开展常规品种的提纯与培育,促进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新品种,加强特色畜禽水产良种资源保护。构建育种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优质油茶、茶叶、山羊、青花椒、甜糯玉米、蔬菜等地方特色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开展油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利用、育种联合攻关及品种试验示范,开展酉州山羊、酉州黑猪、麻旺鸭等地方特色畜禽良种联合攻关。选育高产及抗病中华蜜蜂新品系。围绕核桃、油茶、青花椒等木本油料以及笋竹、国家储备林等,着力培育良种壮苗。

(二)建设扩繁基地。加快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科学布局种子、种苗、种畜生产优势区域,建设一批油茶、茶叶、中药材、青花椒、甜糯玉米等优势种子种苗生产保护区,打造渝东南优质山羊供种高地。建设紫苏、青蒿、黄精等GAP道地中药材基地,推动特色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生猪、肉牛、山羊等畜禽标准化良繁基地建设,建成一批畜禽良种场和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

(三)推广优良品种。着力打造特色作物种业品牌,整合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资源,加大特色优势作物、特色畜禽良种推广力度,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打造一批木本油料、茶叶、蔬菜、中药材、青花椒等良种推广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推进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建立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点,招聘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配备先进的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立优质米、蔬菜、中药材、油茶等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点10个,健全县、乡、村(企业)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实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广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县,建立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以上的标准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6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50%,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率达到60%,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生产标准化率达到100%,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切实提高执法监管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四五”期间,以建立各项相关制度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法规为准则,以保障消费安全为起点,以促进农产品市场良性机制形成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方向,建立起以进入市场环节、市场交易环节、退出市场环节、以产地准出制度、产品认证制度、入市检测制度、市场巡检制度、标识信息制度、退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管控和检测监控,健全农产品生产过程履历信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二维码为载体,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真正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切实提升“酉阳土特产”公信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大力推进品牌强农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进、自主创新、各方参与”的原则,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以打造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大幅度增加品牌经济总量。“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两品一标一牌”创建,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品牌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到2025年,以“巴味渝珍”大品牌为统揽,培育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5-10个,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突破200个以上。

第十六节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

一、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加大对具备出口潜力的重点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商标国际注册和产品质量认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和原产地证书,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出口型龙头企业,重点引入农产品出口强省的外向型龙头企业,集聚农业对外合作新动能。

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充实县、乡镇两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专业队伍,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专业人才库。加强与市商务委、市农业农村委等市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搭建县级部门与乡镇工作联络、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动态跟踪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交流平台。强化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合理制定项目入库标准、门槛和要求,做好项目数据更新及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地区为重点,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开展项目合作。以驻渝领馆国家及新加坡、以色列、比利时等国家为重点,以技术合作为基础,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油茶、青花椒、果蔬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利用外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

第五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第十七节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机制建设

一、创新培养机制

支持本县师范生培养力度,实行定向培养,明确基层服务年限,推动特岗计划与培养计划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涉农专业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定向培养乡村人才。加强校地合作,实施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计划。到2025年,落实特岗计划人才25人,培养针对艰苦地区的基层一线专业人才1000人。

二、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到2025年,建设科研创新平台5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

三、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鼓励地方整合各领域外部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支持引导退休专家和干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到2025年,对接科技特派员等250人次,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形式对接专业技术服务团队5个,实施1000名专业人才下乡计划。

第十八节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一、引导人才返乡创新创业

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人才进入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现代农业等产业或行业。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将返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健全返乡创业服务体系,为返乡创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允许返乡入乡人员子女在就业创业地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解决好返乡入乡人员的居住和子女入学问题。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为返乡入乡人员及其家属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便捷服务。到2025年,引进返乡创业人才1000人,实施创业创新项目100个以上。

二、鼓励社会人才下乡支农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认真落实国家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管理办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凝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到2025年,通过鼓励、激励机制,社会人才下乡支农人数达到500人,带项目创业50个以上。

三、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

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参加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的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到2025年,培育新乡贤250人,创办特色企业50家。

第十九节强化多层次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制度及配套政策。拓宽培训对象,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骨干社员、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作为培训重点,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不足问题。创新培训方式,以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扶持引导,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试点,探索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到202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扎实开展“三支一扶”、农村本土人才回引培养计划、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完善利益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兼职取酬等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县、乡镇(街道)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回归本业。到2025年,培养农村专业人才100人,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

三、挖掘农村土专家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实施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建设。深化“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家风润万家”活动,开展“孝善立德”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发放补贴。到2025年,认定农村土专家50人。

第六章推进农村文化振兴

第二十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家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奠定乡村振兴下乡风文明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着力培育新时代农民。县级各部门以及乡镇街道需要积极引导村民“乡风”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有理想有信念有素质有技术的新时代农民和乡村建设者,使其成为建设乡风文明的内在活力。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方法和形式上注重与时俱进和“接地气”,增强共同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到2025年,相关宣讲活动对270个村进行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宣讲次数达到300次以上。

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切实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好县乡(镇、街道)各级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党组织的积极带动作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委等部门要举办各类主题宣讲活动,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各村开展院坝会、大讲堂,宣传德治法治教育。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乡风文明理念,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一批“乡村交流课堂”工程。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鼓励本地培育和“引进”社会服务,在乡村探索建立“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嘉奖活动和典型文明村镇建设,在全县范围开展星级文明户、整洁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之星等评选活动。到2025年,评选星级文明户、整洁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之星各200户。

三、倡导良好道德规范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县乡两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四德”建设评比活动,弘扬传统优良品德,培育社会良好风气。积极开展“家风润万家”“四堂互映”(百姓茶堂、梦想课堂、家庭厅堂、农家草堂)主题活动,指导各家庭订立家训家规;开展评选“优秀党员家庭”“文明家庭”“忠孝家庭示范”“最美婆婆”等,表彰先进党员、具有良好传统美德的村民以及家风良好的家庭。在农村营造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和和美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农村“五老”队伍和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返乡成功人士的作用,大力培育乡贤文化,凝聚道德力量、传播主流价值。尤其在酉阳农村当下“空心化”“个体化”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实践中发挥乡贤作用,推进乡村留守群体组织化建设,建立“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推进乡风建设,形成群体认同规范、价值认同以及互惠网络,促进乡土社会内在良性循环,村民自觉参与进文明乡风的建设中来形成维持良好乡风的内生动力。到2025年,建立相关乡风文明建设者协会5个,共开展“四德”评选500人次。

第二十一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

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挖掘桃花源、花灯歌舞、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赵世炎烈士故居、历史文化以及本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创新地方志编撰内容和方法,重视影像志工作。各乡镇(街道)全面完成地方志编撰出版,鼓励有条件的村庄编撰村志。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清查、申报、保护工作,合理利用现代和传统、网络和实地两种手段两种方式,建立酉阳文物保护相关APP对重点文物进行实施监控。重视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整体包装,夯实酉阳历史文化底蕴,明确酉阳历史文化名片。到2025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人。

二、传承创新特色民族文化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大力挖掘、保护和弘扬龚滩古镇盐商文化、码头文化,河湾山寨土家文化发祥地,何家岩村农耕文明,石泉苗寨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一批具有文化符号的基础设施,如建设文化广场、民族文化陈列馆,着力树立民族文化图腾、展示当地农耕实物;挂牌保护古井、古树、古碑;恢复建设书院、朝门、祠堂等文化建筑。传承舌尖上的民族饮食文化,打造原生态养生美食。着力发展独具酉阳特色的西兰卡普、苗绣刺绣、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到2025年,开发特色饮食系列2-3个。

三、传承弘扬特色人文文化

搜集每个特色村镇历史人文,编写出版一本综合叙述当地历史、名人轶事、故事传说、风俗风情等内容的书籍。拍摄特色村镇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当地特色村镇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光盘,充分发挥宣传片的作用。将楠木号子、啊啦调、土家语等民族文化渗透到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利用龙舟赛、篝火晚会等活动,组织游客积极参与村民文化互动,充分展示土家人“会说就会唱歌、会走就会跳舞”的先天禀性,丰富乡村民俗文化氛围。到2025年,举办大型土家歌舞比赛5场。

四、实施送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

将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居民文化活动的品牌,增强居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继续大力开展“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建设行动中来。到2025年,开展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宣传活动5次。

五、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积极鼓励依托集体组织、社会组织等在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举办农民艺术节民间技艺大赛、乡村读书节、乡村电影周、农民文化大院技能展示、百乡千村农民运动会、移民村妇女非遗技艺培训班等面向农村地区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体生活。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增加农村文化生活多样性、有趣性。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到2025年,举办各类节会活动10场次。

第二十二节推动科学知识进农家

一、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面向农村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服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线上为主的方式,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拓展各类主题活动和品牌活动,利用新媒体推出线上文化活动,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开展群众性科技、科普和农业专家服务等活动,开展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建设智慧农民网络平台。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促进农村健康环境整体提升。到2025年,开展文科卫“三下乡活动”10次。

二、完善乡村科普设施建设

共建网络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优化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县政务网设立“科普园地”专栏,充实“12316重庆三农好帮手”酉阳分网络平台。利用电视、广播传媒方式共享,县宣传、科协、农业农村、卫生等部门要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办相关科普专栏和节目,移动、联通和县气象局等单位要利用短信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开展大型科普巡展实现共享,实施科普品牌活动网上交流展示共享。到2025年,开展大型科普巡展5次。

三、搞好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夯实和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有效增强群众在生活中的消防意识、提升防范火灾的能动性,正确引导居民重视消防安全知识、增强自身及家人安全观念,减少和努力避免火灾的发生。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提醒群众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到2025年,举办安全活动宣传周10次。

四、开展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指导培训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培养一批农业领域科技带头人,打造一支既有水平又“接地气”的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实施“武陵山工匠”计划,以乡村手工业、建筑业、民间工艺和技艺为重点,组织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到2025年,对接科技特派员300人次。

第二十三节推动文明风尚进农家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县,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全面实施“五风浸润”工程,建立梦想课堂等宣传教育平台,深化“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酉阳人”主题实践活动和“乡贤善治”“家风润万家”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酉州志愿服务”“和美农村”活动,加大“新乡贤·好乡亲”“最美家庭”“最美阳台(院落)”等典型宣传力度,教育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到2025年,培养各类志愿者服务队5支以上。

二、深化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组建科普志愿服务、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计生志愿服务、政策法规宣传志愿服务、小小志愿者等队伍,利用周末、节假日为辖区居民开展科普宣传、环境卫生、义务巡逻、医疗义诊、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县级文化部门可以组织文艺志愿者下乡,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指导镇村文艺队伍工作。到2025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场以上。

三、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深化开展婚丧礼俗整治、乡村环境美化、封建迷信治理、敬老孝老等主题活动,针对部分家庭脏乱、不孝父母、婚嫁恶习、丧葬陋习、乱摆酒席等现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不良行为,召开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社区群众树立新风。到2025年,开展敬老孝老等主题活动20次以上。

第二十四节推动法律法规进农家

一、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定期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每季度坚持开展一次“法治文艺”演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守法档案,每年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的有利时机,通过张贴标语、社区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开展法制宣传培训、讲座。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普法宣传队”和“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尊老爱幼、助残扶贫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到2025年,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不低于50次。

二、设立法治宣传专栏

建设法治墙、法治宣传栏等阵地,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法律图书室,配备普法报刊等书籍,定期举办“文明家庭”评选,形成倡导“文明”的新风尚。以乡村小学校为依托开展“法律进家庭”和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社区干部、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到2025年,270年村每村举办法治专栏1期,5年共举办1350期。

第七章推动农村生态振兴

第二十五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加快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对新建房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沿线及农家乐,鼓励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二、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完成乡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223公里,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建设常住人口200户(500人)以上集聚点生活污水处理站2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区域处理”模式,村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到2025年,7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四、改造治理农村住房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实行分类动态管理。编制农房图集,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具有乡韵乡愁的乡村建筑,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农村社区化,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全面清理整治农村无序建房,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新建房屋规划管控。到2025年,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1万户。

第二十六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到2025年,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率达到4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到2025年,全面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大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三、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深入开展绿色示范县创建,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膜回收率达到90%

四、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县控点监测,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镇控点监测,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到2025年,初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和监测平台。

第二十七节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一、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重点抓好房前屋后、坡耕地、荒山荒坡、公路河道绿化,加强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护、天然林保护,对岩溶地区灌木林地采取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十四五”期间,改造低效林200万亩。到2025年,新(改)造林10万亩,申请认定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50万亩。

二、加强农业生态综合治理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配套发展特色经济林,强化生态综合治理。新建以果树、茶叶为主的经济林,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坡改梯工程、节水农业、平衡施肥等,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县。

三、加强水土保持和中小河流治理

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石漠化、岩溶等地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健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面依法清理整治辖区河流水库水面养殖网箱及相关设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到202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中小河流180.626公里。

第二十八节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一、优化空间布局

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二、健全制度体系

鼓励开发绿色产品,规范绿色认证,对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完善绿色采购及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鼓励政府企业采购绿色产品。开展绿色信贷,对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有利于绿色消费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税收减免。推动绿色回收体系建设,健全废旧家电、机动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废旧商品的回收处置体系。

第二十九节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一、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农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受污染农用地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从品种、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实现合理利用。积极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加大农业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和抢救性保护力度,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处于濒危状态、亟需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具有重要开发利用经济价值的野生蔬菜、野生果树、野生花卉、野生药用植物等予以重点保护。在乌江、酉水河、阿蓬江、甘龙河、龙潭河、楠木河、热水河、任家河、细沙河等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全面禁止水生生物保护区内生产性捕捞。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天然水域监督检查全覆盖。

二、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用量。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加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治理和利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减少污染排放。

三、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引导激励政策。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推广应用标准地膜,探索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鼓励使用者主动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到2025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

第八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第三十节大力实施党建强村建设

一、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领导。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政治标准,强化“从好人中选能人”导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从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后进村分类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对农村各种组织统一领导,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及时调整优化合并村组、村改社区、跨村经济联合体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到2025年,270个村每村保持1名以上的能人在村挂职。

二、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标准条件,注重从青年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中发展党员,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的宗旨、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健全党员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大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大力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长效化,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到2025年,每村培养储备2名以上村级后备力量,全县共贮备村级后备力量540名以上。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

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以“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抓严抓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探索提升党的组织生活活力的途径和办法。积极推进党务政务财务服务公开,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严格落实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制度,促进村级事务运行健康有序。建立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期述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探索监察权向村延伸的有效途径,加强村干部履职情况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村霸”等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问题,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公信力。

四、落实基层组织保障政策

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认真落实村干部补贴和参加社会保险缴费补助、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各区县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予以保障。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由区县财政兜底保障。加大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力度,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有贡献的村干部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到2025年,全部消除空壳村,每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第三十一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

一、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民主制度

深入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严格依法实行民主选举,选出群众拥护的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的村委会班子,坚决把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健全民主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前和实施过程中协商的长效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积极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涉证事项清单及负面清单,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村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提高村务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涉证事项清单及负面清单,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职责权限、监督方式、管理考核,积极推进村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提高村务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三、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村民守则,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实施以“十抵制十提倡”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治理工作,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人协会等“一约四会”及村社风俗监督员作用,推进设立村社“失德曝光台”、组建“美德劝导队”,加强婚丧礼俗整治,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引导农民抵制封建迷信。到2025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率不超过5%,乡村的陈规陋习现象明显好转。

第三十二节促进建设法治乡村进程

一、建设平安乡村

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平台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路长制、交通安全劝导站、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基层人民法庭、派驻基层检察室、便民诉讼网络及平安家庭建设,积极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到2025年,乡村犯罪率低于0.5%

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面向服务人民群众合理设置基层政权机构、调配人力资源,不简单照搬上级机关设置模式。根据工作需要,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整合相关职能设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治理中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地选派县级机关部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大从优秀选调生、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相关工作。防止非法宗教活动争夺群众、干扰村务、破坏基层政权。到2025年,每年村级接收上级下派的村第一书记270人,总共不低800人次。

三、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明确乡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推进乡镇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推进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事业部门改革,改进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推动乡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式办理、部门信息系统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大数据一口径汇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健全监督体系,规范乡镇管理行为。改革创新考评体系,强化以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的考核导向。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严格控制对乡镇设立不切实际的“一票否决”事项。

四、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整合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服务乡村治理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化“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吸纳非户籍人口、社会组织、驻村单位等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协商。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文体活动,开展“邻里守望”农村志愿服务,引导农民群众生产互助、生活互帮、文明共进。

第九章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十三节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政策

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二、全面巩固拓展确权登记颁证成果

依法稳妥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纠纷,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确保“应确尽确、应发尽发”。完善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用好农村承包土地“一张图”,实现“以图管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承包耕地用途管制,坚持遏制粮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

三、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承包农户依法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严格把握有稳定住所、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个前提,对确有退出意愿的农户可以探索有偿退出承包土地。优化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使用范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严把“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和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政策关。

第三十四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一、鼓励村集体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推动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探索推广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租赁经营型、服务创收型、项目拉动型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各类要素组建股份合作公司和股份合作社、产业联合体、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康养等。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财政投资的小投入、低技术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规定法定事项和任意事项,使其更加符合成员自身需要和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构,实行按股份分红制度,完善盈余分配机制。进一步巩固和落实“生不增,死不减”股权固化制度,保持政策联系性、稳定性。健全股权和股东登记台账管理制度,强化股东分红管理。

三、继续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全面总结推广“三变”改革试点经验,力争“十四五”末有条件的村全面开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盘活闲置耕地、林地和“四荒地”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丰富交易品种类别,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规范化流转交易。

第三十五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联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稳妥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带动小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大力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收益保险,有效分散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力开展财政购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展合股联营、生产托管、租赁经营、产品代销等多种联结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农业担保费补贴、农业保险补贴支持力度,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扶持小农户改善生产设施条件,提升抗风险能力。

第三十六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创新工作机制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困难群体和脱贫不稳定户致贫返贫。

(一)统筹推动工作机制。坚持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月调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防贫联防联控机制。以乡镇为落实主体,整合现有的教育、民政、人社、卫健、团委、医保等部门资源,统筹低保救助、特困救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形成救助防贫合力,对致贫或返贫群众结合政策联合进行救助。

(三)创新行业防范返贫机制。在持续抓好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聚焦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致贫返贫的关键因素,在各行业加强“未贫预防、返贫先防”安排部署,及时发现返贫户和新致贫户。

二、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成果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作为衔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突出规划、政策、工作、保障“四个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规定。大力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群众稳定致富的硬核支撑,贯穿于巩固脱贫、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全过程。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紧跟大众健康需求和消费潮流,按照做“优”做“特”要求,着力打造五大特色农产品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完善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

整合农业农村、医保、民政、应急管理、教育等多部门数据,建立了“酉阳县防范返贫专项数据库”。采取动态预警、分类标识、责任包保方法举措,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通过预警机制强化贫困动态管理。对重点监测对象,定期了解收入支出、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预警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并按户制定帮扶方案,开展实时监测,确保不致贫不返贫;对收入远大于支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无返贫风险的,及时退出重点监测对象。

四、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康养度假区、成渝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武陵山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让先进要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创新成果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格局,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第三十七节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一、深化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融资试点,探索设立融资担保机构,有效防范和化解抵押融资风险。

(二)探索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以股份的形式明晰农民个人的土地所有权份额,通过按股分红和“一股一票”参与管理来实现农民的个人财产权利。

(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机制和服务、监督体系。

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总引领、总遵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深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总抓手,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多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三、稳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紧扣中央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稳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焕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年度梯次推进到2025年“三变”改革试点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

第十章强化实施保障制度

第三十八节强化组织保障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酉阳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办公室、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五个专项工作组,形成“1+5”的组织架构,协同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乡村振兴规划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项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态势,确保推进有序、落地生根、抓出成效。强化考核督导,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扎实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以良好作风推进乡村振兴。拓宽我县“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第三十九节加大投入力度

一、健全推进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推进乡村振兴县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效能。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促进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乡村振兴。

二、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

加大农业财政资金撬动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投入力度。加大对政策性农业担保贴息、农业保险保费补助的支持力度。根据实际需要,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

三、加大对政策性补助的支持力度

完善“一事一议”奖补机制,将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或管护。完善项目管理政策,深化涉农项目建设“放管服”,对点多面广、财政补助需要受益对象投劳投资、不需要专业队伍施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林水利项目,不强制实行招投标,按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按进度拨款等方式加强管理;需招标的涉农基建投资项目,不再进行招标限价财政评审。

第四十节扩大示范引领

一、落实上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殷殷嘱托,在酉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到实处。

二、精准推进村规划和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将依照本规划科学编制县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乡村振兴的具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具体将细化到村。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细化落实并指导乡镇完成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编制乡村振兴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建立项目储备库,为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提供依据和支撑,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三、确定规划示范点

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既要坚持乡村的全面振兴和乡村全覆盖,也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乡村,分类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对照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从乡村发展的难点、焦点中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规划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分层分类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在开展综合试验示范,并结合围绕“五个振兴”开展单项试验示范,选择2-3个乡镇、3-5个村开展试验示范。在有条件、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地方全面推进,在其他地方重点突破。要加强指导和总结,及时发掘和提炼,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加强交流推广,带动全县各地稳步发展。“十四五”期间按照打造成一面旗帜的要求,全力抓好花田乡市级示范乡镇建设,同时抓好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黑水镇、麻旺镇、涂市镇、楠木乡示范建设,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黑水镇平地坝村、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涂市镇地灵村、车田乡清明村、浪坪乡官楠村、板溪镇杉树湾村、麻旺镇光明村、龙潭镇花莲村示范村建设。

第四十一节营造良好氛围

一、深入宣传发动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县、乡镇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做法、新创造,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深入宣传发动,压紧压实责任,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奋力开创新时代酉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

开展乡村振兴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附件:1.《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

划暨远景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

划暨远景规划》重点项目表

附件1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摸清酉阳县农业农村环境现状,科学分析土地与环境承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做好规划实施的环境控制和生态保护,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实现酉阳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一、农村环境现状

(一)农业农村环境总体现状。酉阳县农业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五大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成效明显,县境内酉水河、龙潭河、阿蓬江等县域主要河流6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2017年-2019年小坝二级水库富营养化一直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之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县内生态边界更加清晰,林业生态修复持续加强,年末森林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09%。土地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合理,耕地保护措施更加强劲有力,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2020年,全县生猪出栏56.08万头、牛6.79万头、羊43.32万只、家禽420.14万只。境内共有畜禽规模养殖1112余户,近2年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60户,其中,生猪养殖户55户。所有养殖户全部采用干湿分离方式,全部用于还田还土。

(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据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显示,酉阳县全年废水排放量666.47万吨,其中生活源635.48万吨;COD排量总量为5997.03吨,其中生活源5108.06吨、农业源888.97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80.25吨,其中生活源240.22吨、农业源40.03吨;总氮排放总量为744.46吨,其中生活源412.77吨、农业源331.69吨;总磷排放总量为77.54吨,其中农业源41.43吨、生活源36.11吨。2019年酉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03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2万吨,农药使用量251吨,比上年有所下降。

二、农业农村环境趋势

(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趋势。酉阳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农村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酉阳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人居品质有效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将不断增强。

(二)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致污趋势

“十四五”时期,酉阳县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山地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提升油茶、青花椒、茶叶、山羊、中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可大大减少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量。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生态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但在发展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的同时,为了追求高效益、高产出,可能存在过量使用农用化学投入品以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山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植被资源具有一定影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亦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认真落实“两山论”,真正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行环境友好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三、环境影响分析

(一)水环境的影响。由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打好碧水攻坚战,统筹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各项工作,将极大地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但是,少部分加工业、服务业和种养业,也会对水环境质量带来一定风险。

(二)土壤环境的影响。实施本规划,通过净土保卫战,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可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农药以及其他持久性有机物的赋存量。农业废弃物经过回收利用和发酵处理,可以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氮、磷造成的土壤富营养化和农田废弃物在土壤环境中残留。但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土壤环境的酸化,可能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三)大气环境的影响。通过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农村推广生物质能源,可减少农村燃煤、柴火燃烧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污染。但是,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等也会带来恶臭类物质挥发和影响大气环境的风险。

(四)固废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固体废弃物向污染物转化的机会。但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生的少量废弃物囤积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通过推广林业工程,减少森林砍伐,增强了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气候调节能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可减少污染物质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四、环境影响控制

(一)污染防治法治化。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法制体系,依托《农业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地方规章,健全农产品产地、农产品污染评估和测算标准及办法。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二)污染控制制度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投入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理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的体制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建立生态环境污染例行监测报告制度。

(三)污染治理工程化。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建设,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林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力度,推进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

五、评价结论

规划实施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主线,将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文化建设、环境友好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将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保护措施相配套,通过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深化农业种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等,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酉阳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到2025年,酉阳县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166.12万生猪当量,各类畜禽发展数量折合生猪当量约为127.33万生猪当量(常年存栏),约占各类土地承载量的76.6%,比各类土地承载量理论值少约38.8万生猪当量(常年存栏)。因此,在全部采取种养还田模式下,酉阳县各类土地承载量还有较大富足(38.8万生猪当量),畜牧业发展空间较大,完全能够满足对生态保护的要求。

附件2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重大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匡算总投资

资金筹措计划

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

预计“十四五”完成投资

牵头

备注

性质

时序

及规模

(万元)

中央

地方

融资

业主

单位





资金

投资

资金

自筹


合计(72个)

2172663

907315

153299

179036

933013

0

1771752


70

农村基础设施(能源、信息、园区等5个)

165484

82400

20000

28000

35084

0

145484


5

(一)

能源建设(2个)

71484

50000

0

0

21484

0

71484


2

1

酉阳县农村水电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包含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及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

21484

0

0

0

21484

建成投用

21484

县水利局


2

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改扩建

2021-2025

农村重点镇村电杆、电线、电力设施更换提升项目。

50000

50000




建成投用

50000

国家电力公司酉阳分公司


(二)

信息化(2个)

54000

32400

20000

0

1600

0

54000


2

3

酉阳县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围绕主要特色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4个关键环节融合应用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面积1万亩以上,推广节本优质绿色高效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建成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聚焦农业科技助力产业相对薄弱地区发展。

4000

2400

0

0

16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农业农村委


4

酉阳县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新建

2021-2025

数字乡村建设,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展示终端、云平台、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展示系统等建设,实现街道、镇(乡)、村(居)全覆盖。

50000

30000

20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农业农村委


(三)

园区基础设施(1个)

40000

0

0

28000

12000

0

20000


1

5

酉阳县农特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6

总用地面积170亩,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标准厂房、仓库、配套商业、办公区、设备用房及其他,完善道路、照明、绿化等相关配套设施。

40000

0

0

28000

12000

开工建设

20000

县华渝公司


现代特色山地农业(产业、加工、商贸项目27个)

644970

129260

9530

75300

430880

0

559717


25

(一)

现代特色效益农业(20个)

504600

107260

9530

37300

350510

0

432750


19

1

酉阳县5万亩茶叶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宜居、丁市、铜鼓、花田、黑水、龙潭、麻旺、五福、木叶、楠木等乡镇建茶叶标准园5万亩。

15000

7500

0

0

7500

建成投用

15000

县农业农村委


2

酉阳县5万亩加工型辣椒种植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铜鼓、丁市、天馆、两罾、龚滩、板桥、官清、小河、李溪、南腰界等乡镇建设加工型辣椒种植基地5万亩。

5500

2500

0

0

3000

建成投用

5500

县农业农村委


3

酉阳县5万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建设

新建

2021-2025

在苍岭、双泉、涂市、毛坝、木叶、兴隆等乡镇建设高山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

5000

2500

0

0

250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4

酉阳20万亩油茶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在全县相关乡镇新建设或续建改造20万亩油茶基地,建成标准化油茶产业园。

60000

30000

0

30000

0

开工建设

60000

县林业局


5

酉阳县生态渔业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实施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对现有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3000亩,新建标准化池塘1000亩。新建和尚坪电站下游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井岗河梯级生态流水养鱼100亩。新建高标准稻鱼工程5000亩。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6

酉阳县智慧养蜂示范基地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引进人性化无害化智能蜂巢,在全县推广500户,每户养殖中蜂50群以上,新建蜂蜜深加工厂1个,年加工蜂蜜500吨以上。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7

酉阳县10万亩标准化青蒿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成年种植12万亩,加工2万吨青蒿,年1万吨枳实提取加工。

20000

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8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在酉东建设1个5万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县花田、宜居等乡镇建设5个各5000亩以上县农业产业园。

30000

1000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3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9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及加工项目建设

新建

2020-2022

发展1万吨中药材(青蒿、白术、金荞麦、金银花等)种植及初加工项目。

8000

3000

500

500

400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0

酉阳县10万亩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年种植10万亩白术、金银花、金荞麦等年初加工2万吨;充分利用我县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在板溪工业园区建设年2万吨中药材饮片加工。

40000

0

0

0

400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1

冷水鱼产业化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2

新建冷水鱼流动养殖池26000立方米,配套液态氧气设备2套,液氧罐30立方米,50千瓦发电机2台,配套设施管理用房400平方米,道路3000平方米,生态绿化工程3000平方米,养殖冷水鱼40万尾。

2000

0

0

0

2000

建成投用

18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2

酉阳县双低油菜基地及加工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5

发展双低油菜种植基地20万亩,产量3万吨,新建1万吨菜油深加工生产线一条。

4000

500

0

2800

700

建成投用

3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3

酉阳县有机荞麦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续建

2020-2025

在后坪、万木、清泉、丁市、天馆、万木、李溪、龚滩、苍岭、板溪等酉西、酉中低山区域,建设10万亩有机荞麦商品种植基地、1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扩建年深加工3万吨荞麦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条,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

3000

500

200

500

1800

建成投用

2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4

酉阳县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在“花田-铜鼓-板桥、南腰界-李溪、涂市-黑水-庙溪-浪坪、麻旺-酉酬-大溪-偏柏”五大区域实施稻鱼(虾、蟹、蛙、鸭)复合发展模式1万亩以上,发展有机、绿色“酉阳贡米”商品基地3万亩以上。

4000

1200

300

500

20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5

酉阳县鲜食玉米+肉牛养殖(种养结合)优质生态产业链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发展有机、绿色鲜食玉米种植基地3万亩、产量3万吨。新建2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区、冷链贮藏区、物流分拣包装区、青贮饲料加工区、种植基地适宜机械化改造。新建2000头肉牛养殖区、检验检疫区、青贮饲料存放区、有机肥料生产区。

12000

2000

0

3000

7000

建成投用

12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6

畜禽种源种苗良种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酉州乌羊、渝东黑山羊保种场各1个,酉州乌羊扩繁场3个;建设存栏300只肉用种羊场10个;建设麻旺鸭保种场2个,扩繁场5个;建设存栏种鸡1万只的优质土鸡种鸡场1个,孵化鸡苗200万只的孵化中心1个;建设存栏300头祖代种猪场2个,建设公猪站1个,精液配送站点20个;建设肉牛人工授精改配站20个。

6900

1380

940

0

4580

建设投用

6250

县畜牧产业中心

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7

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3万头能繁母猪饲养基地,其中存栏30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10个,存栏200头以上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20个;建设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00个;建设存栏100只以上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场200个;建设年出栏5000只以上优质肉鸡养殖场5个;存栏10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10个;存栏5000只以上蛋鸭养殖场5个;建成酉阳中蜂产业体验园一个,中蜂授粉试验示范基地5个;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5个;建设休闲畜牧示范园1个。

82600

26400

6440

0

49760

建设投用

82600

县畜牧产业中心

建设内容、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8

现代畜牧加工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建设60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建设年产1万吨优质牧草基地1个;建设100万头生猪屠宰综合加工厂1 个;建设35万头(只)牛羊屠宰综合加工厂1 个;建设1000万只家禽屠宰综合加工厂1个;建设牛羊综合交易市场1个。

29600

5180

1150

0

23270

建设投用

29600

县畜牧产业中心

总投资、资金筹措计划调整。

19

酉阳县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油茶基地10万亩,并配套油茶基地产业路。

106000

10600

0

0

954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林业局、酉州实业集团公司


20

酉阳县优质烟叶原料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在花田乡与双泉乡连片建设1000亩“高效、智慧、生态、立体”的数智烟叶农业产业园1个;在“花田-双泉-黑水-苍岭-天馆-后坪-清泉“区域建设4万担的湖南中烟基地单元,“李溪-板溪-南界-板桥-两罾-浪坪-泔溪-钟多-庙溪“区域建设5万担的重庆中烟基地单元,“桃花源-龙潭-龚滩-涂市-毛坝-兴隆-铜鼓”建设4万担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基地单元。

31000

4000



27000

建成投用

31000

酉阳烟草公司


(二)

特色资源加工业(1个)

8000

0

0

3000

5000

0

8000


1

21

酉阳县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研发生产200多个高质量中药产品,年产能2000吨,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饮片研发及生产销售的现代化中药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

8000

0

0

3000

5000

建成投用

8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

商贸流通服务业(6个)

132370

22000

0

35000

75370

0

118967


5

22

酉阳县武陵山农产品加工分拨中心

新建

2021-2025

占地39600平方米,其中常温农产品存放分拨区5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区22500平方米,冷冻冷藏库5400平方米、果蔬分装分拣区4000平方米,办公楼及员工宿舍2700平方米,完善车辆经停区11500平方米和绿化7500平方米,配套购置配送车辆60辆。

22804

0

0

0

22804

建成投用

20000

县商务委


23

酉阳板溪综合物流市场项目(二期)

续建

2019-2021

总用地面积97654.25平方米,建筑面积79114.95平方米,包括职工宿舍、科研办公、仓库、冷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其中,地上建筑部分面积77826.35平方米,地下建筑1288.60平方米。

30599

20000

0

0

10599

建成投用

20000

县华渝公司


24

酉阳县板溪综合物流市场二期冷链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

新建

2023-2024

主要包含冷链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等,完善照明、消防等配套设施。

4000

0

0

0

4000

建成投用

4000

县华渝公司


25

酉阳县华茂综合市场(复烤厂片区)

新建

2021-2027

综合市场占地约120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配套设施,市场交易大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

50000

0

0

35000

1500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华茂公司


26

酉阳县蔬菜保供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酉阳县城为中心,建设一个大型(面积1万平方以上)冷链仓储中转配送中心,并分酉东、酉西、酉中三个片区建设3个分发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冷藏冷冻库、冷藏运输车、现代化物流配送配套设施。

20000

2000

0

0

18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商委

调整部门

27

酉阳县板溪烟叶中转仓库

续建

2021-2022

中转仓库占地35亩,,建筑面积15229平方米,库容烟叶10万担。

4967




4967

建成投用

4967

县烟草公司


生态环境优化类(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7个)

434748

271274

20000

18394

125080

0

190000


7

(一)

生态建设(2个)

100000

50000

10000

0

40000

0

100000


2

1

酉阳县自然保护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新建

2021-2025

森林公园林相改造20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巡护道路400公里;生物多样性监测点(站)50个;湿地生态修复4000亩;湿地消落带治理500亩;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工巡护等。

50000

30000

0

0

20000

建成投用

50000

县林业局


2

酉阳县国土绿化提升工程

新建

2021-2025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50万亩,其中开展森林抚育30万亩,开展退化防护林改造20万亩。

50000

20000

10000

0

20000


50000

县林业局


(二)

环境保护(2个)

30080

17000

10000

0

3080

0

19000


2

3

酉阳县2019年区域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续建

2020-2024

建设1座县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5座干粪处理站点,设计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年产有机肥6万吨,完善相关配套收集运输设施。

5080

2000

0

0

3080

建成投用

4000

县畜牧产业中心、县华茂公司


4

酉阳县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

续建

2018-2025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35.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

25000

15000

10000

0

0

建成投用

15000

县水利局


(三)

污染治理(3个)

304668

204274

0

18394

82000

0

71000


3

5

酉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新建

2021-2027

完成乡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223公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建设常住人口200户(500人)以上集聚点生活污水处理站21座”

92000

10000

0

0

82000

开工建设

20000



6

酉阳县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程

新建

2035年前

包含酉阳县水土保持工程,酉水河、酉阳河及小河坝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内容为小型蓄排水工程、水保林、经果林、作业便道,治理面积150km2;修建生态河堤、人工湿地、植涵养林等。

120700

120700

0

0

0

完工水土保持工程,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6000

县水利局


7

酉阳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2024-2026

包含酉水河支流大江溪重点河段、香树沟、湘河、杨柳沟、玉带河、李木沟、外小溪、董河、铧匠沟、神志沟、双桥沟、钟岭河等综合治理工程。内容为河堤整治、河道疏浚。

91968

73574

0

18394

0

开工建设

45000

县水利局


乡村振兴发展类(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农村路、水、电、房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33个)

927461

424381

103769

57342

341969

0

876551


33

(一)

农田水利设施(12个)

288751

226881

3978

51742

6150

0

283551


12

1

酉阳县小型水源工程

新建

2024-2025

包含大涵、可大、丁天、李溪等4个引水工程。年可供水量665万m³,新增灌面8800亩。

11500

9200

0

1150

1150

建成投用

11500

县水利局


2

酉阳县乡镇供水及农村饮水项目

新建

2021-2025

酉水河镇等21个集镇水厂、南腰界镇闹溪村7组等70个饮水工程、龙潭镇等10个乡镇水厂改造、南腰界镇等33个乡镇分散供水工程。内容为解决农村供水问题。

45615

45615

0

0

0

建成投用

45615

县水利局


3

酉阳县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新建

2023-2024

工程任务灌溉、防洪、发电、乡镇供水、旅游等,建设内容为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整治等。

3000

3000

0

0

0

建成投用

3000

县水利局


4

酉阳县易涝地区治涝项目

新建

2023-2025

防洪排涝,保护黑水镇平地坝村等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天馆乡老集镇及新集镇规划区防洪排涝,保护李溪镇官坝村人口2270人,农田1200亩。

8031

5873

1566

592

0

建成投用

7831

县水利局


5

酉阳县小坝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3

防洪护岸兼水土保持、美化环境,新建防洪护岸工程、河道疏浚。

7560

6048

1512

0

0

建成投用

7560

县水利局


6

酉阳县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

新建

2021-2025

梅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整治渠道80km,酉水河中型灌区整治渠道2km,涂市中型灌区整治渠道11km,李南中型灌区整治渠道85km。

20095

20095

0

0

0

建成投用

20095

县水利局


7

酉阳县东风渠中型灌区

新建

2021-2025

新建渠道34km,新增灌溉面积2.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

11550

11550

0

0

0

建成投用

11550

县水利局


8

酉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推进宜机化农田示范4万亩。

50000

50000

0

0

0

建成投用

5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9

酉阳县产业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5

围绕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特色建设硬化产业路1000公里,修建蓄水池1000个,改善产业生产条件。

45000

40000

0

0

5000

建成投用

4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0

酉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新建

2022-2024

建设39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

3900

3000

900

0

0

建成投用

39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1

酉阳县农业科技人才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实施“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建设项目”,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2500

2500

0

0

0

建成投用

2500

县农业农村委

无变化

12

花田乡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完善农旅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设施,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80000

30000

0

50000

0

开工建设

80000

县文化旅游委


(二)

道路村庄建设(6个)

439000

170000

84000

0

185000

0

439000


6

13

酉阳县“四好农村路”通畅工程(含安全护栏)

续建

2021-2025

3000公里通畅公路(续建2000公里,新建1000公里)。

180000

120000

60000

0

0

建成投用

180000

县交通局


14

酉阳县“四好农村路”窄路面拓宽工程

新建

2021-2025

1300公里窄路面拓宽工程(含改双车道500公里,加错车道800公里)。

62000

38000

24000

0

0

建成投用

62000

县交通局


15

酉阳县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新建

2021-2025

10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12000

12000

0

0

0

建成投用

12000

县交通局


16

酉阳县乡村振兴行动集镇“三化”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按照“道路黑色化、管网规范化、环境生态化”要求,1.将原有的集镇破损路面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安装路沿石、铺设人行踩板、设置无障碍设施等;2.抓好抓实集镇主要街道管网下地、雨污分流、规范标线标识标牌,在各乡镇和较大聚居点设置平面或生态停车场地,建设适应新能源车推广的充电设施;3.全面打造38个各具独特色、展现魅力、产业兴旺的小城镇。每年对7至8个集镇开展打造建设,5年内基本建成。

150000

0

0

0

150000

建成投用

15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乡镇


17

酉阳县村庄“三化”工程

新建

2021-2025

新增农村入户、联户道路硬化300公里,硬化农户庭院30万平方米;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15000盏;新增农户庭院花草1000亩、庭院经果林1万亩;创建100个绿色示范村。

25000

0

0

0

25000

建成投用

25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乡镇


18

酉阳县传统村落保护

新建

2021-2025

31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部分建筑修缮

10000

0

0

0

10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三)

生态环境设施(2个)

66000

0

0

0

66000

0

66000


2

19

酉阳县农村危房改造

新建

2021-2025

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

16000

0

0

0

16000

建成投用

16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0

酉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新建

2021-2025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270个行政村环境改善,容貌整治,改厕、环卫、治污等。

50000

0

0

0

50000

建成投用

5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四)

乡村旅游(13个)

133710

27500

15791

5600

84819

0

88000


13

21

酉阳县圆梁山避暑纳凉项目

新建

2021-2025

突出避暑纳凉、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主题,重点建设清凉毛坝、木叶茶韵、十里桃花(腴地)、天慕庄园(涂市)、桃花山谷(黑水)等5个田园综合体。

10000

2000

2000

0

6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化旅游委、相关乡镇


22

酉阳县五福万亩富硒油茶农旅融合项目

续建

2019-2024

占地30亩新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8000平方米,观光揽车道1500米、漂流线5500米、生态停车场2000个车位,旅游码头,300米栈道开发,特色餐饮农家乐一条街、微企村一个、土家族之乡牌坊五个等配套设施改造;种植苗木、蔬菜、花卉等观光农业800亩。

15900

0

7791

0

8109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化旅游委、五福镇


23

酉阳县板溪龙洞湾生态田园综合体

续建

2019-2022

民宿,水上乐园,蹦极,滑翔伞热气球等,共计占地80亩。

9370

0

0

0

9370

建成投用

6000

县文化旅游委、板溪镇


24

酉阳县板溪山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2020-2025

建设登山步道3000里,景观平台1个;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000平方米;建设水果采摘体验基地2000亩。

2500

0

0

0

2500

建成投用

2000

县文化旅游委、板溪镇


25

酉阳县板楠片区康养度假项目

新建

2022-2025

以叠石花谷、楠木庄、山羊古寨为支撑,打造板溪叠石花谷、红叶画廊,楠木十里荷塘3个田园综合体,积极推进万亩杜鹃等农旅融合项目,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滑雪的四季康养格局。

10000

2000

2000

0

6000

建成投用

10000

县文旅委、有关乡镇


26

酉阳县低A级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新建

2021-2025

酉水河、金家坝、群贤居避暑山庄、南腰界景区、石泉古苗寨等低A级景区提档升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27

酉阳县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振兴项目

新建

2024-2027

打造金丝楠木特色观景楼,金丝楠木博物馆,完善景区范围内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发展楠木产业,引导当地居民创业创收。

8000

0

0

5600

2400

开工建设

3000

桃花源旅投集团


28

酉阳县酉酬镇江西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

续建

2020-2025

溪口村付家坝至江西村旅游公路;污水管网8公里,20立方米生化池10个;生态河堤4公里,山坪塘景观打造;观景亭7座;石板步道8公里,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停车场2500平方米;30米风雨廊桥一座;包装以及内部装饰装修90幢民房;新增一台变压器;景区亮化工程;蔬菜基地300亩;红石林景观打造,花海300亩。

7940

7500

0

0

440

建成投用

7000

县文化旅游委、酉酬镇


29

酉阳县龙麻泔车片区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新建

2021-2025

大力发展龙潭、麻旺、泔溪、车田公路沿线农旅融合项目,打造石林风光、天沐桃源等田园综合体,合力推进车田天龙山市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工程。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30

酉阳县阿蓬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神龟峡景区和石泉苗寨为依托,加强双泉、天馆境内的中国传统村落群保护,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普考察于一体的原始峡江山水风情观光度假体验区。

5000

4000

1000

0

0

建成投用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31

酉阳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完善有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的乡镇(街道)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活动广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2000

1600

400

0

0

建成投用

2000

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


32

酉阳县酉水河流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新建

2021-2025

以酉水河及沿线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依托,挖掘土家过小年、土家赶年、打围鼓、打绕棺等民俗文化,编制酉水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以酉水河特色体育小镇为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开展旅游综合开发。

50000

0

0

0

50000

建成投用

20000

县文化旅游委


33

酉阳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新建

2021-2025

完善各景区安全提示、道路引导、景物介绍等旅游标识系统及外部旅游交通引导标准。

3000

2400

600

0

0

建成投用

3000

县文化旅游委


备注:1.原则上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社会事业投资项目放宽至1000万元以上);2.建设性质为新建、续建、改扩建;3.资金筹措计划,中央资金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需有明确专项渠道),地方投资为本级财政资金,融资资金为资本市场资金及银行贷款资金,业主自筹主要为社会资本投入及业主自行筹集资金;4.“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分为规划论证、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四大类。

备注:1.原则上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社会事业投资项目放宽至1000万元以上);2.建设性质为新建、续建、改扩建;3.资金筹措计划,中央资金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需有明确专项渠道),地方投资为本级财政资金,融资资金为资本市场资金及银行贷款资金,业主自筹主要为社会资本投入及业主自行筹集资金;4.“十四五”期间工作目标,分为规划论证、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四大类。



附件下载: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doc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暨远景规划(2021—2035)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