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在全县5173平方公里土地上,动员涉及36个少数民族86万人民全面开展“创建+N”活动,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村寨、非遗传承、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发展,不断激发创建活力,夯实创建根基,走出了一条具有酉阳特色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一是推进“创建+民族文化”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大力实施“1234”战略,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充分挖掘全县36个民族歌舞、婚俗、巫傩、码头、盐运、农耕等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演绎融入到旅游活动中,《梦幻桃源》《梯玛古歌》常态化展演,丰富充实了旅游互动体验内容,组织编撰出版《酉阳民歌集》、《桃花源说诗》等民族文化出版物。用好文旅发展基金、微企扶持政策,并加强与川美、西南民大等高校的合作开发,刺绣、木雕、编织、银器成为旅游市场“宠儿”。其中龚滩“老街”、“酉州古城”汇聚了手工艺商铺、工坊117户,从业人数达8000余人,年创产值超2.7亿元。
二是推进“创建+特色村寨”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贯穿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始终,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评选标准,深化新时代文明积分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35个,其中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市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2个,以展示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民居、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将全县打造成为全市特色村寨建设的样本。
三是推进“创建+非遗传承”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非遗传承建设有机融合,有效利用集中渝东南保护区39.2%的非遗保护项目、38.8%的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遗传承,在龚滩、酉水河等古镇景区常态化开展薅草锣鼓、哭嫁、木叶吹奏、杀铧、上刀山等非遗节目,入选非遗保护名录国家级3项、市级28项、县级198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亮点50个,全面促进创建工作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创建+产业基地”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返贫底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20万亩茶叶、50万亩经果林、50万亩油茶等特色产业为龙头,扶持壮大酉州山羊、有机水稻、高山蔬菜等特色舌尖产业,有效用好用活民贸民品贴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政策,累计使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亿元;发挥民贸民品贷款贴息资金2181万元,撬动银行贷款近7.6亿元,有效解决34家企业融资难题,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民族发展和团结进步。
五是推进“创建+全域旅游”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域桃花源、满满幸福感”有机融合,确立“一区两镇三江四盖”的全县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启动建设文旅重点项目410个,打造重点景区景点19个。成功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元素的金丝楠木群、山羊古寨、花田梯田等10个乡村旅游点持续升温,并成功创建打造“青艾文宿”“青艾林宿”“桃源人家”“森林人家”自主民宿品牌600余户。“十三五”期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累计实现6948万人次、3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