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242009146209E/2021-00223
[ 发文字号 ] 酉阳教基〔2021〕 20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构 ] 酉阳县大溪镇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09-17
[ 发布日期 ] 2021-09-26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各乡镇(街道)教管中心、单设中学、直属学校(单位),教育督导责任区办公室,机关各科室:

现将《酉阳自治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2021年9月17日



酉阳自治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渝教基发〔2017〕3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小学“五项管理”作为落实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构建“五项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2021年秋季学期,酉阳县“五项管理”全面落实落地,学生健康的睡眠习惯得到养成,手机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科学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规范化,学生体质健康明显提高,形成强化管理、监管有效的浓厚氛围;2021年底前,相关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酉阳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区域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筹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教育督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确保“五项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重点内容

(一)强化作业管理

1.把握作业导向功能。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基于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设计。各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要严防“多辅”增加学生书面作业负担;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为主,其他课后的探究性学习、习作练习、阅读及书写训练等学业安排布置,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安排。初、高中要防“题海战”,与时俱进,适应中考、新高考要求。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校要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初中作业难题基本不回家,普通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控制总量。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不布置反复抄写等惩罚性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各校统筹作业布置,年级、学科、班级分别由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负责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情况。学校要加强个性化辅导,难题尽量在学校完成;全学段严格落实20:30后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

3.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各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作业;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要求老师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讲练结合,禁止“满堂灌”,留足作业时间。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1次。教科所将开展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

5.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学校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寄宿制初中每天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 晚自习不得上新课或集体辅导,每天要留给学生不少于一节课时间完成作业。学校要制定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规范使用规定,班级群只能用作学校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和相关紧急事项的通知,除因疫情防控等原因有特殊要求外,严禁老师在班级微信、QQ群布置家庭作业。

6.认真批改反馈作业。各校要要求老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7.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各校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8.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工作方案,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要因校制宜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细化管理措施,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引导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可以调整作业的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因作业时间过长而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9.明确作业管理底线。“六个不得”:严格作业报备制度,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 APP 布置作业;严格把控作业来源,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相关部门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严格规范作业内容,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或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得超负荷布置作业;严格规范作业批改,教师应当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严格规范作业反馈,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10.纳入视导考核评价。教科所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过程视导的重要内容,采用问卷、访谈、实地检查等方式,计入学校工作考核。教科所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电话023-75582563,畅通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切实落实此项工作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睡眠管理

1.明确学生睡眠要求。要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2.规范学校作息管理。严格执行重庆市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形式可以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实施。

3.开展作息宣传指导。通过中小学家长学校、全员导师制试点等工作,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寝室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要求。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指导家长提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家长学会处理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切实发挥社区街道在中小学生健康睡眠宣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在社区街道广泛开展“关注学生睡眠促进健康成长”的宣传活动。

4.探索实施学生午睡管理。在小学探索实施一年级学生午睡管理工作,精准排摸其余年级有午睡需求的学生,因地制宜创造午睡条件,推进学校空间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优化教室布局、利用图书馆、小剧场、专用教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午睡垫、午睡枕等设施,创设学生午休条件。利用午间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5.实施睡眠监测与干预。建立县校两级睡眠监测机制,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县教委每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深化医教结合,针对长期失眠、睡眠质量不良、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诊断评估和睡眠指导;对于个别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前提下,可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6.构建中小学睡眠管理协同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采用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纳入信用评价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培训机构晚间授课、作业布置等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且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或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网络游戏运营企业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三)加强手机管理

1.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2.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3.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四)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监督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党政要齐抓共管,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县教委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严格课外读物进校园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要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县教委备案。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推荐书目管理制度,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并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备案。

3.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国家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课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加强体质管理

1.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系统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体育课,实现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强化“课程法定”意识,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规定公布课程表、作息时间表。除正常调课外,不得无故挪用、挤占体育、音乐、美术、书法、劳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课时,坚决禁止“阴阳”课表。深入实施校园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推进课间跑步活动,做好室内大课间活动的预案;每节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加大对体育特色项目及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标准投入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2.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学校按照《酉阳自治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寸、一拳、一尺”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抽测复核制度,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思路。各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率100%,优良率不低于50%、合格率不低于98%。2021年继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实现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监测全覆盖,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中、高考体育根据市上要求作相应调整。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教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办公室、督导科、基础教育教科、体卫艺科、政策法规科、安全稳定办公室、职成教科以及教科所、技装中心、成教中心等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五项管理”工作组织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细化实施措施。各学校要根据文件精神,细化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适时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推进会,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加强舆论引导。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中小学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四)严格督查考核。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五项管理”开展督导督查。各校校长是“五项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是具体责任人。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酉阳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9月1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