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酉阳自治县人民政府印发《酉阳自治县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酉阳府办发〔2024〕21号),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精神卫生是关系公众身心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精神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公众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渝府办发〔2023〕103号),按照国家及重庆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酉阳自治县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酉阳府办发〔2024〕21号),指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规范发展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心理健康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家庭尽责尽力”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2.到2025年底前,二级精神卫生中心不少于1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不少于1个。
3.到2025年底前,每十万常住人口拥有6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每80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至少配备1名专职精防人员。
4.到2025年底前,乡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心理科)门诊的比例达到40%。
5.到2025年底前,甲级乡镇卫生院、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精神科(心理科)的比例达到100%;县精神卫生中心设置独立科室,承担辖区内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至少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
6.到2025年,全县100%的街道、50%的乡镇开展精神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超过60%。
7.到2025年要建立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不含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心理服务科室),60%以上的村(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室,95%的中小学(含职业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含心理辅导室,下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8.畅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居民心理咨询服务。
9.到2025年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或心理辅导室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辖区内居民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覆盖率达10%,全县60%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
10.到2025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定期测评及干预率达到100%。
11.到2025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4.9‰,规范管理率不低于95%,规律服药率不低于85%。
12.救治救助保障方面,到2025年底,全县第二代精神病药物免费提供率要达100%。
三、主要内容
序号 |
分类 |
指标名称 |
2022年 |
2025年 |
属性 |
1 |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
二级精神卫生中心(个) |
0 |
1 |
预期性 |
2 |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个) |
0 |
1 |
预期性 | |
3 |
每千名常住人口精神科编制床位数(一张) |
0.4 |
0.6 |
预期性 | |
4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
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 |
/ |
1 |
预期性 |
5 |
乡镇(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设置率(%) |
/ |
≥80 |
预期性 | |
6 |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设置率(%) |
90 |
95 |
预期性 | |
7 |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
/ |
≥30 |
预期性 | |
8 |
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
每个乡镇(街道)专职精神疾病防治人员与辖区在册患者比 |
1/120 |
1/80 |
预期性 |
9 |
每十万常住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3.8 |
6 |
预期性 | |
10 |
严重精神障碍 患者服务管理水平 |
在册患者报告患病率(‰) |
5.18 |
4.9 |
预期性 |
11 |
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 |
87.31 |
≥95 |
预期性 | |
12 |
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 |
76.81 |
≥85 |
预期性 | |
13 |
救助保障水平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免费提供率(%) |
53 |
100 |
预期性 |
四、核心政策问答?
问1: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意义?
答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如家庭矛盾、工作场所的冲突等。通过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可以提升公众的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再者,精神卫生服务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强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理解和接纳,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最后,精神卫生体系和社会心理建设的加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人口的整体福祉,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举个例子,如青少年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等问题时,究其原因是由教育环境造成,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和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出现上述问题。
问2:精神卫生三年计划实施后预期会取得哪些成效?
答2: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众获取精神卫生服务的渠道更加便捷。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高,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普及,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和照护体系建立健全,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治疗需求得到保障,社会融入能力得到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公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问3: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其目标?
答3:1.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包括增设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2. 加强精神卫生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3. 推广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和管理,建立健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和照护体系,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治疗需求。
举个例子,如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回家后,可以参加社区康复,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相关职业技能指导和培训,在保障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同时提供就业机会。
5.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问4:对未来精神卫生工作有哪些展望?
答4:未来精神卫生工作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不断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将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与其他健康服务、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精神健康服务链。
问5:有无相关政策文件支持?
答5:《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五、专家视角
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周光荣表示: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尚存在诸多不足。此次酉阳自治县推出精神卫生体系三年行动,意义重大。它基于当前行业服务资源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精准回应社会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这一行动不仅强化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如增设医疗机构和科室,还健全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升了服务能力,并加强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为确保政策有效实施,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举措。这一行动的开展,有望显著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酉阳自治县在精神卫生领域迈出的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六、专业名词解释
在册患者指:卫生库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管患者+非在管患者+失访患者)。
在册患者报告患病率=在册患者数/辖区常住人口数*1000‰;
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患者数/在册患者数*100%;
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规律服药人数/在册患者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