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42009146030A/2023-00036 | [ 发文字号 ] | 酉阳府发〔2023〕8号 |
[ 主题分类 ] | 土地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酉阳县政府办公室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4-10 | [ 发布日期 ] | 2023-05-24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酉阳府发〔2023〕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40余年来对全国农用地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等大局。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要求,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土壤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加强耕地保护与农田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按照“六个统一”(即:统一普查工作平台、技术规程、工作底图、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筛选测试分析专业机构、过程质控)的技术路线,坚持“六个结合”(即: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科学、规范、高效推进全县土壤三普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查明我县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质量家底、提升我县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造提升、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普查结果能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能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三、对象与内容
(一)普查对象。普查对象为我县范围内全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种植核桃、板栗、油茶、油橄榄、笋竹、牧草等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壤。
(二)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等。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市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
1.土壤性状普查。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普查土壤颜色、质地、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养分、酸碱度、重金属等土壤理化指标,以及满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微量元素指标;根据国家确定的典型区域普查植物根系,土壤动物种类、数量与分布,土壤微生物种类与分布等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
2.土壤类型普查。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校核与补充完善土壤类型。同时,通过土壤剖面挖掘,重点普查土壤剖面中砾石、黏磐、白鳝或漂洗、沙漏、潜育层等障碍类型、分布层次等。
3.土壤立地条件普查。重点普查土壤野外调查采样点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
4.土壤利用情况普查。结合样点采样,重点普查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灌排设施、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的做法和经验。
四、工作流程
(一)普查工作前期准备
1.方案制定。依据全国土壤三普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市级土壤三普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县级土壤三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普查的任务内容、技术路线、工作环节、组织方式、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将县级工作实施方案报市级土壤普查办备案。
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土壤二普1:5万土壤图等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三调1:1万和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空间分辨率为10m的DEM数据、地质图、遥感影像图、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情况、气象数据、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布点、土壤污染调查点位图等资料。
3.准备相关物资。设立涉密办公室,购置工作站、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移动硬盘、资料盒等;购置照相机、摄像机、便携式取样钻机等野外样点立地信息采集、剖面或表层样品信息采集等手持设备;购置劳保服、急救药品等野外常用调查物资。
(二)专业队伍建设
1.组建专业队伍。全县剖面样点调查采样单位由市土壤三普办统一采购确定,表层样点调查采样单位由县级遴选确定2-3家。县级公开遴选的表层样点调查采样单位,依据土壤三普技术规程,组建6支以上外业调查队伍。每个外业调查队伍至少配备1名具有土壤学或地质专业背景,参加过土壤三普外业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每个外业调查队伍设定至少1名质量控制员,负责检查普查区域内调查采样专业队的工作质量;各乡镇(街道)安排工作人员参与调查采样工作。各服务单位需准备与国家平台配套的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外业调查采样单位需准备摄录装备、采样工具、样袋、标本盒、速测仪器、辅助材料、防护用具等;内业测试化验单位需准备土壤样品制备、检测、保存等场所和仪器设备等。
2.组织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国家或市三普办组织的相关培训;组织县内调查队伍开展基础资料(土地利用状况、土壤成土环境信息与土壤类型分布情况)学习,熟悉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针对性开展实操训练,熟悉野外调查中涉及样点定位、样点调整、信息采集、剖面挖掘、剖面描述等操作流程。
(三)样点校核
此次样点布设工作由国家三普办统一实施,在我县布设土壤表层采样点3000个、剖面样点40个。按照样点校核技术规范,采样点位发送到乡镇(街道)后,属地乡镇(街道)要组织人员先期实施样点局地代表性核查,掌握所采样点和涉及农户基本情况,规划最优采样线路。县三普办汇总分析乡镇(街道)上报的核查情况,发现预设样点发生重大变化的(如耕地、园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及时与市三普办沟通。通过代表性核查的样点,县三普办与乡镇(街道)一并到现场确认实际采样点位置,并做好标记记录。
(四)外业取样调查。
1.表层样点取样调查。通过手持终端APP导航到达预设样点点位,在预设样点电子围栏内,即可进行局地代表性核查。记录调查样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物类型、种植制度、化肥农药使用等立地条件与生产信息等。表层土壤样品按照技术规程,采用“S”型或梅花型等方法混合取样。
2.土壤剖面调查。根据市三普办下达任务,结合已有资料,对剖面样点进行补充完善,重点挖掘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载剖面形态、采集剖面土壤样品,制作土壤剖面标本,确保剖面样品采集满足市三普办要求并基本覆盖我县主要土壤类型和土种。
3.图件校核。根据市三普办发放的工作底图,对第二次土壤普查形成的土壤图等校核完善,完成边界勾绘。为确保土壤类型的分类及边界划分准确,图件校核委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统一开展,外业调查组人员全程陪同调查。
(五)分析测试
委托市三普办遴选的市级质控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按照规范统一的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开展样品测试化验,实时在线填报测试结果。
(六)数据汇总
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标准,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建库机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汇总,形成集空间、属性、文档、图件、影像等信息于一体的土壤三普数据库。
(七)质量校核
委托市三普办确定的质量控制单位,按照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开展全程管控。外业调查采样实行“电子围栏”航迹管理,样点样品编码溯源;测试化验质量控制采用平行样、盲样、标样、飞行检查等手段,化验数据分级审核;数据审核采用设定指标阈值进行质控,阶段成果分段验收。
(八)成果汇总
采用现代统计方法等对土壤性状、土壤退化与障碍、土壤利用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土壤模型等方法进行数字制图,进行成果凝练与总结。
五、普查成果
(一)数据成果
形成全县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形成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特色农产品产区专题调查土壤数据、适宜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面积数据等。
(二)数字化图件成果
形成分类普查成果图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分布图、酸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专题调查图、高标准农田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三)文字成果
形成各类文字报告,主要包括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壤利用适宜性(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评价报告,耕地、园地、林地质量报告,酸化耕地改良及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壤普查数据、图件和文字等土壤三普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专题数据库等。
六、进度安排
(一)普查工作阶段。2023年2—4月,启动普查,开展前期筹备工作。成立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普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落实工作人员、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等,组织调查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制定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级任务清单完成样点布设,开展点位踏勘校核,做好外业调查准备。2023年5—6月,开展表层土壤样品、剖面样品采集调查工作,完成样品流转制备。开展土壤类型边界踏勘,完成校正。2023年7—8月,完成样品检测化验。2023年9—10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提交试点工作总结。
(二)成果汇总阶段。2024年,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开展补充采样调查及分析工作,完成图件制作、专题报告编写、数据库和样品库建设等工作。2025年,全面完成普查工作,上报成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要求组织实施。成立由副县长担任组长的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县农业农村委,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与实施;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综合协调组、外业调查组,整合力量、集中推进。县人民政府统筹全县土壤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统筹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技术保障。依托市三普办成立的专家咨询指导组,对土壤普查中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技术规程规范以及重大技术问题等开展咨询、指导与把关,对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普查成果分析等提出建议意见。依托重庆市技术专家组建立县级专业队伍体系,按照分区指导、分片包干、分级把关的原则落实专家负责制,指导我县的外业调查采样等工作。
(三)质量保障。一是规程控制。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流转、检测、数据审核等严格控制。二是资质要求。主要作业人员必须参加过国家或市三普办组织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三是技术考核。市三普办组建质量控制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外业内业技术考核,采取咨询和抽查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内控外控同步开展。四是平台跟踪。包括外业采样电子围栏、数据填报审核、管理层审核、专家审核、监督抽查等。
(四)资金保障。普查经费由中央、市级和县级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根据工作进度安排,将经费纳入相应年度预算予以保障,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土壤普查工作,加强监督审计。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指导,压实责任。加强专家技术指导、专业人员配置、普查队伍建设,确保土壤普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强化质量控制,落实普查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普查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二)严守纪律,如实上报。普查机构及普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报送普查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弄虚作假和篡改普查数据。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土壤普查对耕地保护和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土壤三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附件: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附件
酉阳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
人员名单
组 长:高 胜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祝志刚 县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彭 汀 县农业农村委主任
赖 立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 员:杨 伟 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冉景华 县财政局副局长
张 耀 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吴忠和 县水利局副局长
石正红 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胡 秒 县林业局副局长
徐 杰 县统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委,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彭汀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