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归潭”书写华章

日期:2021-01-18       
字号:

玉龙归潭”书写华章

2020-09-14 15:11酉阳新闻网我要评论0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核心提示:开学了,学生们走进新学校,“玉龙”归“潭”了。

玉龙归潭”书写华章

——老艺术家张启文雕塑作品背后的教育情怀

  分享到

在国道319线龙潭过境段,坐落着一座新修的学校——赵庄小学。在校门右侧的墙面上,一件名为《玉龙归潭》的浮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件作品,是一位76岁的老艺术家在这个炎热暑期的呕心沥血之作。

结缘

这位老艺术家名叫张启文,曾任职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张启文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带领学生创办了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艺术学院。前几年,当学院发展得风生水起时,他再次退休。

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酉阳美术界便有不少直接受其教诲的弟子;作为艺术家,他涉猎广泛,在油画、雕塑、连环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有油画《大渡悲怆》《黄土地的思念》《玉》,雕塑《陈独秀》《巴蜀魂》《孔子讲学》《银河的畅想曲》《都江源流颂》,连环画《周总理在重庆》等。

张启文与酉阳素有渊源,从带学生到酉阳写生起至今已经20多年了。他到过龚滩、龙潭及周边许多地方,对酉阳人文地理的了解可能比许多本地人还要多,而且,这次与赵庄小学雕塑项目结缘,也是因为一个酉阳人——田敬红。

田敬红是龚滩人,是张启文的学生兼朋友。张启文这次原本是到龚滩去关心田敬红的民宿改造情况,没想到在那里接到了赵庄小学对校园文化浮雕墙建设的委托,并在讨论过程中激发了艺术创作热情,且一发不可收拾。本该在仙女山过悠闲日子的张启文,被酉阳龙潭赵庄小学的这个项目彻底吸引住了。

破题

张启文对龙潭古镇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特色及赵庄小学的办学理念进行初步调研后,六月初历尽艰辛一气呵成完成了浮雕的初稿设计。这一稿是老艺术家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感控制和精力付出下完成的。

这个暑期久雨后又久晴,而久睛后的暑热格外令人难受,不过,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而言,有种困难远超恶劣的天气影响,那就是自己和夫人的病疼。张启文第一次从仙女山去龙潭调研的途中,晚上11点在黔江接到其夫人突发疾病的消息,连夜赶回仙女山,马不停蹄地将夫人送到武隆医院抢救,第二天又陪同护送夫人回到重庆医治。在夫人病情稍微稳定的间歇,心系创作的张启文加班加点,拿出了浮雕墙的设计方案图。

张启文给田敬红讲解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构思与构成。他将设计放在龙潭古镇人杰地灵的红色背景下,叩问山高路远的民国时期龙潭坝子上为什么会出现像赵世炎这类革命先驱和杰出人物。当追溯到龙潭小学教育的历史和辉煌后,他捕捉到了设计灵感:教育的历史责任和育人本质。

龙潭是个好地方,张启文的整个作品从“龙潭乃龙之潭”破题,衍生出“玉龙归潭”这一创作主题,并请田敬红手书题写了这几个大字。玉龙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符号,而文化传统中“以玉比德”和“玉的雕琢”正关乎教育的终极目标。张启文的设计观念刚好与赵庄小学的教育理想和教学理念相吻合,于是,他决定在审美意象中抽取龙形元素构成《玉龙归潭》的整体框架。

创作作品从题材上融进了龙潭古镇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特色建筑以及赵庄小学的办学精神,在视觉形象上以半圆为中心分成几个板块,两边呈均衡状态分布。少先队队徽位于中间最高点,敬队礼的少先队员的动作和目光以向心的姿态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庄严活泼、积极向上的崇高感和使命感,50个人物形象经过适度的装饰变形,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特征。“时刻准备着。”张启文说,“培养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的这个原则不能变。”

从结构上看,整个作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又通过镂空的手法使画面的形式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因此作品在情节转换上自如流畅,在视觉表现上极具张力。

雕塑是艺术中的重工业。”张启文说,一件作品从构思设计、雕塑创作,到最后的安装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艺术、技术、体力、耐力和安全的高度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张启文一直亲自把关,泥塑和安装阶段遇到关键问题时,他甚至瞒着妻子在工人的保护下爬上了脚手架。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战高温、顶酷暑,3件衣服一天轮换着穿从来没干过,直到825号,《玉龙归潭》效果调试结束,他才松了一口气。中午检查完毕后,这位倔强而要强的老艺术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需要照顾的夫人身边,而他身后的这件雕塑作品,在夕阳的余辉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开学了,学生们走进新学校,“玉龙”归“潭”了。

酉阳报全媒体记者:石嘉黎文/图 责编:周丽娟校对:黄圆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